西南科技大學 楊志成
會計誠信建設之思考及對策
西南科技大學楊志成
摘要:誠為安身之根,信為立命之本。對于會計行業來說,誠信尤為重要。誠信既是做人起碼的道德標準,也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基石。但近些年來,會計人員造假頻頻發生,給企業、國家造成嚴重的損失,并影響和諧社會的建設。長此以往,難保越來越多的會計人員鋌而走險,知法犯法。本文分析會計誠信建設的重要性,以及當下會計誠信缺失現狀及原因,提出對于會計誠信缺失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誠信;重要性;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206-01
2001年10月29日,我國前國務院總理朱镕基為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題詞:“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原則,不做假賬。”表達了對會計從業人員的殷切希望,同時也反映出對當下會計行業誠信缺失,會計信息失真,亂象叢生的擔憂。
誠為安身之根,信為立命之本。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與發展,會計行業作為市場經濟活動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會計之誠信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對于當前國內會計誠信現狀,我們應有客觀的認識與理性的對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即追求真實是人起碼的道德標準。更何況會計對于企業、國家具有重要的職責,要提供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供各使用者參考,以做出相關決策。因此會計從業人員更有必要以誠信為本。
立信會計事業的創始人,我國著名會計學家潘序倫先生曾說:“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成。”“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誠信之所以重要,一方面,對于個人來說,“民無信不立”,沒有人愿意同不講誠信的人交往,無誠信的人是會遭人唾棄的。而對于企業來說,會計誠信是企業健康發展的根基,只有真實的會計信息才能幫助企業正確決策。
同時,會計信息失真不僅會使相關信息使用者損失利益,還會破壞國民經濟發展所需的運行環境和社會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甚至會造成社會紀律的混亂,造成不公平競爭,嚴重影響和諧社會的建設。
一個國家的會計發展水平不僅僅是看該國的會計理論有多么發達、先進,還應該以這個國家的會計誠信建設情況為重要標準。市場經濟是以信用為基礎的,而近年來不斷發生的企業貪腐、偷稅漏稅、挪用公款等現象更加說明了會計誠信建設的重要性。只有加強會計誠信建設,完善會計法律制度,不斷提升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提高會計人員的思想認識與人格品行,使得會計人員不敢造假、不愿造假,進而在行業中形成自覺誠信的氛圍。
1.上級領導的授意、指使或強迫。因為一般而言,會計必須聽從上級領導的安排,即使會計本身不愿造假,但是迫于領導的授意而不得不造假。一些領導為了使企業的各項數據“好看”一點,利用自己的身份權力授意、指使或強迫會計人員造假,這是會計不誠信的最普遍的原因。
2.職業道德低下,不能自覺抵制經濟利益的誘惑。會計人員受領導的授意、指使或強迫而造假,其根本還是會計人員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抉擇,職業道德意識淡薄。一些單位負責人法律觀念淡薄,授意、指使或強令會計人員篡改會計數據,以及編制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沒有意識到不遵守法律對本企業以及社會所造成的不良影響,而一些會計人員素質低下,屈服盲從,忘記了會計法律、準則,違法犯罪。再者由于一些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一些會計人員不能正確約束自己,受不了經濟利益的誘惑而造假,這是會計不誠信的根本原因。
3.會計監管制度不健全,造假成本遠低于懲罰成本。造假成本低是企業不誠信的內在動力。目前我國對會計造假多是“重經濟處罰,輕行政法律處罰;重對單位處罰,輕對個人處罰;重內部處理,輕外部公開處理。”對造假者的打擊力度不夠,懲罰太輕,造假成本低于懲罰成本。使得會計人員鋌而走險,知法犯法。
安然事件后,美國政府和國會聯合制定了《財會行業改革法》,規定將證券欺騙刑罰的刑期定為25年,而對頑固決絕提供真實的公司財務信息的執行官們,判處20年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以500萬美金的罰金;而我國《刑法》第161條規定,犯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單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金。相較之下,我國對于會計造假的處罰遠遠低于美國等西方國家。
1.提升會計人員綜合素養,從思想上自覺堅守誠信。要使會計不造假,不違反國家相關會計法律、行政法規、會計準則制度,從根本上應該使會計人員從思想上認識到不誠信是一件可恥的事。各單位部門應開展誠信教育,樹立先進形象,提升會計人員綜合素養,特別是人格道德修養,使得會計人員在思想上自覺誠信做事,誠信做人,拒絕不誠信。
2.建立會計獎懲制度,完善信用記錄體系。建立會計獎懲制度即既要對違反會計誠信行為加大懲處力度,嚴厲打擊。同時對于一些堅持誠信,拒絕造假的會計人員,要切實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還要對他們進行嘉獎,鼓勵他們。進一步要建立道德輿論為主導、報酬與業績相匹配的信用記錄體系,將會計誠信優良的記錄輸入相應數據庫,并加大對誠信企業的宣傳力度。且將會計違法犯紀的不良記錄也輸入其中,形成長效懲處。
3.健全會計法律法規建設,強化會計監督體系。提升會計職業道德是從源頭上防止會計不誠信行為的發生。而更多情況下,必須借助法律的強制威懾與懲處。根據“依法治國”的方針,不斷完善我國會計法律法規,減少法律漏洞,起到真正威懾會計不誠信人員,使其不敢知法犯法。另一方面,嚴厲打擊違反行為,起到懲戒杜絕違法行為。同時加強會計監督體系,從上而下,層層設防,嚴格各項規定。政府監督,企業內部監督,社會監督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雷又生,樂紅燕.淺談會計誠信建設的思考及對策[J].企業導報,2010(6).
[2]范國華.關于知識經濟時代會計誠信問題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1 (21).
[3]張雷英.關于加強企業會計誠信建設的思考[J].企業文化(下半月),2011 (05).
[4]張少紅,張順娥.對我國會計誠信建設的現實思考[J].江蘇商論,2004 (08).
作者簡介:楊志成(1995-),男,漢,四川遂寧市人,大學在讀,單位:西南科技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會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