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最新研究的結論,遭受了嚴重顱腦損傷的人大腦結構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與老年人的大腦結構變化相近。
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超過1500個健康人的磁共振成像大腦掃描圖,并據此開發出一個計算機程序,識別大腦不同部分的白質和灰質體積隨年齡變化的差異。此研究通過一個人的大腦掃描圖來研究大腦結構的變化、推測他的年齡。然后利用這個程序來估計113個健康人和99個腦外傷病人(掃描時間為受傷后一個月到46年之間)的“大腦年齡”。
在健康對照組,實際年齡與預測年齡的平均差距為零。在顱腦損傷患者中,差異非常顯著,傷病越嚴重的患者差異越大。與預測年齡存在較大差異的病人存在認知障礙,如記憶力減退和反應遲鈍。受傷時間與預測年齡的差異也存在相關性,這表明大腦結構的這些變化不僅僅是受傷過程中發生的,而是一個持續的生物過程,可能類似于可見的正常老化過程,只是受傷后這種老化過程加速了。
腦損傷患者的腦齡比他們的實際年齡平均老5歲左右。顱腦損傷能夠增加患與年齡相關的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如老年癡呆癥。年齡預測模型是一個有效的篩選工具,識別哪些人會出現患病風險,并制定策略來阻止或降低患此類疾病的風險。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April issue of Annals of Neurology》期刊上。
“你的生理年齡不一定是你健康情況或你能生存多久的最佳指標,”領導這項研究的詹姆斯 科爾博士說,他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醫學系。“我們有興趣去尋找代表人體老化的生物標記,可以用于衡量你身體的某一部分老化情況以及預測未來的健康問題。”
“創傷性腦損傷不是一個靜態事件,”科爾博士說。“它可能引發二次創傷,也許與炎癥有關,能夠在腦損傷之后引發更重的后果,如阿爾茨海默病或其它形式的癡呆癥。”
(信息來源:中國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