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瑩璇
【摘要】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文化的日趨流行化,使得漢語學習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程度更加廣泛,漢語言的地位躍居前茅。尤其是在新加坡這樣把漢語作為小升初、初升高的必考科目的國家就更重視漢語教學,而作為這樣一個特殊環境里漢語教師在漢語教學中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轉折詞語的使用及轉折句式在閱讀中的理解是學生掌握的重點和難點?;诖?,本篇文章選擇現代漢語中表示轉折關系的詞語和句式為研究對象,從詞性、位置分布、轉折句式的分類、語用效果以及在閱讀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嘗試從中找出一些規律,目的是希望在漢語教學中使轉折關系的詞語和句式能夠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轉折句式;對外漢語;教學;應用
本文主要通過比較法、語義分析法和數據統計分析法對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在轉折句研究部分還使用了文獻法以及認知語言學和篇章語言學的相關理論。
前人對轉折關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轉折復旬部分。近代最早提到轉折復句的語法著作是1989年出版的《馬氏文通》,他將轉折復句“A,然(而)B”稱之為“反正之句”,“反正之句”顧名思義就是前后兩句話的意思相反,并且句中有明顯的轉折標志的詞語。此后,有關轉折關系的研究出現不少。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1924)他將轉折復句又分為(1)重轉,“后句與前句表述的觀念與事效完全相反”(2)輕轉,“對前句有一定的限制,內容部分相反?!保?)意外,“表示出乎意料與無可奈何的心理,打消前句的意思。”胡裕樹先生編的《現代漢語》(1962)則認為凡是轉折關系的語句都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句子表述的意思總是偏重在后一分句:第二,乙事物不受甲事物的影響,乙事物的成立不以甲事物為條件。呂叔湘的<中國文法要略》(1956)更是將轉折關系歸入了“離合、相背”關系,認為“對待句和正反句都含有轉折……”凡是上下兩事不和諧的,即句意相悖的,都屬于轉折句。這里指的相背是,其實是甲事物的發展在我們的心中有一個預期,然而乙事物的發展卻違背了這個語氣。還有許多著作都對轉折關系的詞語及句式做出了界定與解釋,因本文字數有限就不一一詳盡了。
一、轉折句式及其語用效果
(一)轉折句式的定義
呂叔湘(1942)老先生給轉折句式的定義為:“凡是上下兩事不和諧的,即所謂句意背戾的,都屬于轉折句。這里的不和諧或者背暴戾,多半是因為事物甲在我們心目中已經有一個預見,而事物乙卻出乎這個預期。故稱事物甲與事物乙不一貫,存在轉折?!边@樣就從語句本身的意義上和人們心理上對轉折都進行了詳盡的說明,這個就要比《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要更詳盡清晰。
在讀過一些資料后,個人對轉折關系也進行了分析總結,認為轉折旬式的特點是前后兩句的句意不同或相反。大家通常理解的轉折關系就是指前后語句的語義關系,意思存在相反或部分相反。也就是說前后兩句話存在意思相反或部分相反的關系,而且整句話要表達的語義重點是在后一個句子上的,我們就稱之為轉折句式。有一種特殊情況需要加以說明,如果前后兩個語段語義并重,僅強調相反不屬于轉折語段。只有作者心理強調后一語段的意思時,整個復合關系才屬于轉折關系語段。比如:“你走你的獨木橋,我走我的陽關道”。意思相對,但不強調后一語句,這就是不是轉折旬式。
(二)轉折詞語和轉折句式
轉折句的分類
1.“重轉”的意思是“反對前句,表示全部相反的觀念與事效”。有“然而”“可是”“但是”“倒”“偏偏”“偏”等轉折詞語。
2.“輕轉”的意思是“限制前句,表示一部分的相反”。如“只是”“不過”“其實”“事實”等轉折詞語。
3.“意外轉”的意思是“打消前句,表示出乎意料與無可奈何的心理”。如“不料”“不想”“哪曉得”“反而”“偏巧”等轉折連詞。
(三)轉折句式的分類
在這篇文章中把轉折句式分為形合式轉折句式和意合式轉折句式。
形合式轉折句式就是在形式上有特征,我們能從句子中找的明顯的轉折標志性詞語的句子。但是現在標志性詞語還沒有具體的明確分類,人們也是各抒己見。下面我將列舉一些常見的,學生能夠通過總結熟記加以使用。
但/但是;可/可是;不過;然而;不料:反倒/反/反而:別看;只是;雖/雖然/雖則/雖說;盡管。
除了大部分連詞外,還有一小部分副詞。主要有:
“就、也、還、才、卻。”
我們可以把轉折的形式從語義上劃分成兩類,一種是語氣和話題上的轉折。標志性轉折詞語有:但/但是、可/可是、然而/然/而、不過等。另一種是表示補充、修正和限制的。這類詞語有不過、只是、就是。歸納起來,形合式轉折旬式中含有“但、卻、可是、不過、反而、然而、盡管、只是、別看、固然”等十個轉折詞語。轉折句在實際應用中通常不單只有一個關聯詞語,常常出現關聯詞語合用的情況。
意合式轉折句式是以話語標志或信號詞為標記的句式。可是在語中大量存在無關聯詞語的轉折復句。就是語法學家們論述的以意合法形成的復句。在我看來,形合式轉折句容易從形式上判斷,而意合式轉折句可能沒有明顯意義上的關聯詞語作為標志,往往要從上下兩個分旬的意思上判斷。所以人們認為意合無章可循。許嘉璐先生則認為:“意合法這個說法不確切,這類語句意思本來有一種切合,更有一種語氣和語調的暗示,是手段?!蔽覀兛梢岳斫鉃橐夂显诓挥藐P聯詞語的情況下,可以用語氣或語調等方式來表示轉折。
其實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意合句的轉折標記不同于以往的關聯詞語,他是話語標記或信號詞。本文找出一些常見的話語和信號詞進行羅列,方便教育者總結應用。
1.意外轉折。這類轉折句式表示事情的發轉出乎意料。在句中有這樣一些副詞和短語:不料(沒料到、沒想到、誰知道、殊不知、哪想到、意外的是)令人驚訝的是等等。
例句:飛雪家里一直很拮據,這次她又考取第一名,老師決定把助學金的名額給飛雪。不料飛雪毅然拒絕了,她說還有比她更需要幫助的同學。
2.無奈式轉折。表示由某種原因出現了不如意的情況,又沒有辦法加以改變,只好這樣。主要詞語有:無奈、可惜、令人遺憾的是、很遺憾、不幸的是等等。
例句:想得很好,遺憾的是當今的科學技術還沒有達到那種程度。
3.表示語言與行動、表象與實質、事理與事實、理論與實踐、猜想與實際、期望與現實不一致。這類詞語有:說話上……行動上……表面上……事實上……理論上……實踐上……實質上……按理說……其實等。
例句:按說,他應該回來了。
4.對比轉折。一方面……另一方面、A是A,B是B、A歸A,B歸B等。
例句:愿望歸愿望,高考這個獨木橋還是不好過的。
5.在結構對稱的兩個分句中有成對出現的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詞語。
例句: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情有可原,罪不可恕。
從教學中學生對意合式轉折句式的含義理解非常模糊。比如“交情是交情,事情是事情”,大多數同學都知道這兩件事情不同,但句子的倚重究竟是在前還是在后還是不清楚。這就導致了學生在考試中丟分的現象出現,我想如果在日常教學老師除了要強調固定的旬式更要加深講解句子的語義關系。方便學生更加準確的把握轉折復句。
二、教學中遇到的困難
轉折句式的考察主要出現在小升初(PSLE)考試中基礎知識檢測的第八題以及初升高(O-LEVEL)考試中綜合填空四選一和閱讀理解中。他們常常因為把握不準轉折詞語以及轉折句子的語義表達倚重后一句而選錯丟失分數。對于小學生他們常常因為不能掌握固定搭配或不能判斷前后詞語中語義的轉折關系,故選錯。而中學生記得固定搭配,卻又因為掌握不了上下文表達相反的語義而選錯關聯詞語。抑或注意不到轉折關系而把握不了文章要表達的重要意思而找不出答案。這些都是漢語教師在教學中應特別強調之處。
三、解決方案
在教學中對于小學生要強調關聯詞語的固定搭配,并且要反復練習,有意識的訓練小學生對于轉折詞語的敏感性,讓他們不僅能夠第一判斷出轉折旬式,而且還能根據語義找出相應的固定搭配,增加做題的正確性。
在中學,轉折句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轉折旬式對學生能不能正確把握篇章的結構有直接關系。了解篇章的行文結構是閱讀的重點,只有了解結構才能清楚作者的陳述觀點進而準確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由此看來,轉折就是常常是把握文章中心的關鍵。那么我們在教學中還是要幫學生把基礎抓牢,幫他們總計轉折句式,讓他們一定要對轉折詞語敏感,在語境中記憶。強調轉折句式是前后意思相反或部分相反的句子,并且轉折詞語的后邊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這樣一來,學生在做綜合填空的時候只要能夠根據轉折詞語判斷出轉折句式,就不難根據前一分句的意思選出意思相對的后一分句需要的詞語了。有時候,老師們常有這樣的感受,學生們可以看懂每一個詞語,可多個詞語卻不知道文章的意思。其實影響文章理解的就是一個簡單的轉折句式。而在閱讀理解中一定要協助學生明晰轉折部分的語句意思。因為的后邊的句子常常是表達作者觀點、態度、文章真正的含義的關鍵。只要學生能夠很好地明白轉折句子的意思,即使對于華文水平有限的外國學生來說也可以大概明白文章的主旨大意,就可以大膽的根據文章主旨大意猜測文后的選項了。可以大大提高文章的題目的正確率。因此我建議可以把一類轉折句式放在一起講,還是提高學生的敏感性,常此針對訓練必然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