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麗,符月祥(雷州市人民醫(yī)院,廣東524200)
乳腺癌俗稱乳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僅次于宮頸癌,45~50 歲絕經(jīng)期前后婦女發(fā)病率較高,絕經(jīng)后發(fā)病率更持續(xù)上升,至70 歲達最高峰。據(jù)資料統(tǒng)計,乳腺癌的發(fā)病率約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嚴重威脅女性的生命及生活質量[1-2]。
隨著對乳腺癌生物學行為認識的不斷深入,以及治療理念的轉變與更新,乳腺癌的治療進入了綜合治療時代,形成了局部與全身治療并重的治療模式。臨床上醫(yī)生會根據(jù)腫瘤分期與患者全身狀況進行評估,采用手術、放化療、內分泌治療及中醫(yī)藥治療等多種手段。目前,手術仍然是乳腺癌治療最直接的手段,但術后造成的胸部美觀及患肢功能障礙,使患者心理承受巨大的壓力,也給患者生活帶來諸多困難。因此,在患者圍術期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解決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相應問題至關重要。本院普外科自2010 年以來收治乳腺癌患者86例,通過在圍術期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取得良好治療效果,不僅提高了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預防和減少了術后并發(fā)癥,而且提高了手術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1.1 一般資料 本科2010 年1 月至2014 年5 月收治乳腺癌患者86 例,其中女85 例,男1 例;年齡25~76 歲,平均(43.1±3.5)歲。術前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檢查及乳腺鉬靶確診為乳腺癌。其中單側乳腺癌83 例,雙側乳腺癌3 例;髓樣癌5 例,浸潤性導管癌11 例,腺癌65 例,其他5 例。患者均表現(xiàn)為乳腺腫塊、乳頭溢液、皮膚改變、腋窩淋巴結腫大等。
1.1.2 手術適應證 (1)根治術,適用于Ⅱ期晚期及Ⅲ期乳腺癌。(2)簡化根治術,適用于:①Ⅰ期和Ⅱ期早期;②小葉原位癌和導管內癌,臨床檢查只見有濕疹樣病變的乳頭濕疹樣癌;③某些低度惡性乳腺癌,如乳頭狀癌、黏液腺癌、管狀癌和腺樣囊性癌;④Ⅰ、Ⅱ、Ⅲ期乳腺癌中屬于年老體弱者。(3)擴大根治術,適用于:①Ⅱ、Ⅲ期乳腺癌,不受腫瘤部位、腋淋巴結轉移情況及病理類型影響;②對適于做擴大根治術者,如癌瘤破潰,則經(jīng)過濕敷處理將感染控制,術中嚴密包扎患處,也不妨礙做擴大根治術。(4)單純性全乳房切除術,適用于:①某些特殊型乳腺癌如乳頭狀囊腺癌、早期乳頭濕疹癌及極早期乳腺癌,包括原位癌,尚未出現(xiàn)區(qū)域淋巴結轉移者;②因年齡過高或有其他疾病難以接受根治術者;③某些晚期患者(如癌瘤破潰)為了解除局部痛苦。(5)腫瘤局部切除術,適用于:較晚期乳腺癌,加術前、術后放射治療,或作區(qū)域性動脈插管化療后進行手術。
1.2.1 治療方法 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的腫瘤分期及全身狀況進行評估,采取不同的手術治療方式,如單純乳房切除術、乳腺癌根治切除術、簡化根治術、腫瘤局部切除術,同時給予全身放化療及中醫(yī)藥結合治療。
1.2.2 護理措施
1.2.2.1 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乳腺癌是女性的健康殺手,一旦確診,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目前,手術仍然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手段,然而患者在面臨抉擇手術時,更多顧忌身體美觀。因此,圍繞以上問題及時開導患者,鼓勵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境面對疾病和治療,使其相信手術后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同時,向患者家屬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取得家屬的理解和支持,幫助患者消除緊張、焦慮、悲觀等不良情緒,使雙方共同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接受患者術后對身體美觀的改變。值得注意的是,護理人員在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談話技巧,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回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相關疑問,采用個體化方法,全面、針對性地幫助患者安然度過心理適應期。(2)健康宣教:發(fā)放乳腺癌相關醫(yī)學知識宣傳單,讓患者及家屬了解乳腺癌的發(fā)病原因、臨床表現(xiàn)、治療方法及預后等,告知患者應盡快接受手術治療,以免耽誤手術時機影響預后及生活質量。(3)皮膚準備:按照手術要求備皮,注意清潔乳頭和乳暈部位,并進行消毒包扎,若皮膚出現(xiàn)潰瘍、破損,應提前消毒換藥,以免術后感染。
1.2.2.2 術中護理 配合醫(yī)生無菌操作,協(xié)助患者充分暴露患肢術野,施行手術前,多與患者交談,消除其緊張、焦慮情緒,指導患者全身心放松,并簡單講解麻醉、手術時的注意事項。
1.2.2.3 術后護理 (1)術后體位:若患者為硬膜外麻醉,術后應去枕平臥6 h,全身麻醉患者清醒后采取半臥位,同時術后應適當抬高手臂。患者臥床期間應定時翻身、檢查皮膚受壓情況,預防壓瘡發(fā)生。(2)病情觀察:主要觀察術后患者傷口愈合情況及生命體征等。嚴密觀察患者術后生命體征如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變化,尤其是有無胸悶、氣促等癥狀,因手術可能傷及胸膜,出現(xiàn)呼吸困難等,若發(fā)現(xiàn)以上情況,應及時報告醫(yī)生,給予對癥治療。同時,應觀察患者傷口處有無滲液、滲血等,若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3)引流管護理: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防止其變形、脫落,定時給予擠壓,防止引流管阻塞。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若引流液每小時超過100 mL,應立即報告醫(yī)生處理。術后5 d 左右,若創(chuàng)腔無積液,可直接拔管;若出現(xiàn)皮下積液,應在嚴格消毒后抽液,并加壓包扎。(4)加強心理護理:手術后,部分患者可能會接受不了乳房的缺失,情緒波動較大,有些甚至無法面對自己,導致情緒波動較大,甚至產(chǎn)生絕望。此時,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進行心理疏導,并讓患者家屬多關心體貼對方,給予鼓勵和支持,使患者盡快從消極情緒中走出來,接受現(xiàn)實,重新燃起生活的熱情和自信,保持良好的情緒并及時復診。(5)飲食護理:忌食高脂肪、油膩及辛辣食品,應注意加強營養(yǎng),多食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6)功能鍛煉:術后功能鍛煉有利于術后上肢靜脈回流及引流液流出,更重要的是可減少瘢痕攣縮的發(fā)生,提高患側上肢的功能恢復及患者自理能力的重建。術后24 h 內活動手指及腕關節(jié),可做伸指、握拳、屈腕等鍛煉,每天4 次,每次10 次。術后1~3 d 進行上肢肌肉的等長收縮,利用肌肉泵作用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并在他人協(xié)助下進行屈肘、伸臂鍛煉,逐漸過渡到肩關節(jié)。術后4~7 d 主要為肩關節(jié)鍛煉,患側手觸摸對側肩。由于接近腋下切口處的瘢痕組織尚未形成,故早期進行鍛煉可使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闊肌盡快恢復功能。術后7~9 d 做捫及同側耳朵的鍛煉。術后10 d 在醫(yī)生協(xié)助下肩關節(jié)抬高90°;術后11~14 d 在健側手協(xié)助下活動肩關節(jié)至90°;術后15~17 d 在健側手幫助下低頭至頸后;術后18-21 d 手置頸后,抬頭,使肩關節(jié)抬高至160°;術后3 周后患側前臂捫及對側耳朵;術后3~4 周開始練習爬墻運動,循序漸進。(7)出院指導:術后避免近期內患側上肢提拉、搬動過重物品,繼續(xù)進行功能鍛煉;加強營養(yǎng),多食高熱量、高蛋白食物,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術后5 年內避免妊娠,堅持放化療,術后3 年內應每季度復查1 次,以后每半年復查1 次。
86 例患者行單純乳房切除術10 例,乳腺癌根治切除術38 例,簡化根治術4 例,腫瘤局部切除術33 例,均痊愈出院,僅有1 例患者出現(xiàn)上肢水腫,其余患者狀態(tài)良好。
乳腺癌是發(fā)生在乳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嚴重威脅女性的生命,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3]。乳腺癌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發(fā)現(xiàn),乳腺癌的發(fā)病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據(jù)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女性乳腺癌發(fā)病率0~24 歲年齡段處于較低水平,25 歲后逐漸上升,50~54 歲達高峰,55 歲以后逐漸下降。據(jù)美國國家癌癥研究院報道,胸部接受過高劑量放射線照射、長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絕經(jīng)后肥胖、長期過量飲酒,其乳腺癌發(fā)病率較高[4]。
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備典型癥狀和體征,不易引起重視,常通過體檢或乳腺癌篩查發(fā)現(xiàn),常表現(xiàn)為乳腺腫塊,乳頭溢液,皮膚改變,乳頭、乳暈異常等癥狀。目前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包括乳腺癌根治術、乳腺癌擴大根治術、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去乳房切除術及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術,其中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已成為臨床常用的手術方法。乳腺癌一旦確診,應及早給予手術處理,但患者往往表現(xiàn)出恐懼、悲觀、絕望的心理,心理一時接受不了。因此,圍術期針對患者病情給予有計劃、高效率的護理尤為重要。旨在通過有效護理,使其身體、心理盡快恢復,適應手術所引起的外觀形象改變,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術后生存質量。
高質量的護理中,心理護理非常重要。據(jù)文獻報道,乳腺癌患者較其他疾病患者更易產(chǎn)生焦慮、緊張、悲觀等情緒,對于術后形象的改變難以接受,甚至擔心術后影響今后的生活及與家人的關系[5]。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開導患者,鼓勵患者樹立信心,幫助其克服心理上的顧慮及悲觀情緒,使其配合做好手術治療。同時,術后做好引流管護理、病情觀察、飲食護理及功能鍛煉,可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指導患者康復[6]。
綜上所述,乳腺癌手術創(chuàng)面大、組織修復慢,對患者身心造成一定的傷害。因此,圍術期給予患者正確、高質量的護理干預,可緩解患者悲觀、緊張等消極情緒,及時給予開導,幫助其積極向上[7]。在手術前后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好病情觀察、飲食及康復指導等護理,既可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對改善患者預后、提高其生存質量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 張兵. 乳腺癌病人術后的康復護理[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1):34-35.
[2] 王素清. 乳腺癌根治術后的康復護理體會[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5):208-209.
[3] 林薇,蘇丹柯. 乳腺癌的影像學診斷進展[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4):5809-5811.
[4] 侯惠琴,蔡新春. 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9C):34-35.
[5] 李琳. 護理干預在乳腺癌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2):223-224.
[6] 賀才群.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3,34(6):1169.
[7] 武好文.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86 例圍術期常見心理問題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下半月刊:外科護理,2008,14(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