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案·
陰道后壁子宮內膜異位癥1例
作者單位:665000 云南 普洱,解放軍62醫院婦產科
謝梅芳
[關鍵詞]陰道;子宮內膜異位癥
病例女,37歲,孕3產1,人工流產2次,因陰道不規則流血、性交痛并伴下腹部疼痛1年余入院。自訴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月經前陰道不規則流血,量少,色暗紅,經期延長,月經淋漓不盡,下腹部隱痛放射至腰骶部,并伴有性交疼痛及接觸性陰道流血。既往史:1997年曾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本次月經干凈后3 d就診。婦檢發現陰道后壁上段黏膜增厚,面積約3 cm×2 cm,皺襞消失,彈性可,其上可見數個約綠豆大小息肉狀新生物,紅色,質脆,觸之易出血,宮頸柱狀,子宮及雙側附件區未觸及異常。B超示:宮頸后方稍低回聲區,性質待診。手術摘除陰道后壁息肉狀新生物后送病理檢查。病理診斷:陰道后壁子宮內膜異位癥。
討論子宮內膜異位癥是育齡婦女的一個重要健康問題。子宮內膜異位癥為良性病變,但可經血行或淋巴管播散而發生于身體的很多部位,其中以侵犯卵巢最常見。近年來報道,陰道壁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率有所上升,但以會陰切口多見,對無陰道分娩損傷病史的患者仍較罕見。現普遍認為是淋巴管轉移所至。陰道壁子宮內膜異位癥往往容易誤診為陰道息肉或陰道囊腫,診斷不明確時,可局部取組織活檢,明確診斷后行手術治療,以免延誤治療。因子宮內膜異位癥易復發,術后建議輔以藥物治療,在傳統藥物治療的同時,加強針對機體免疫反應異常的治療,對減少發病和復發可能效果更好。
(收稿日期:2014-09-12)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5.01.053
文章編號1004-0188(2015)01-0097-01
中圖分類號R 576
文獻標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