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香,肖 驊,羅素新,李袁靜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重慶400016)
多種教學方法結合模式在心電圖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余 香,肖 驊,羅素新,李袁靜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重慶400016)
心電圖教學是診斷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正確識別心電圖是臨床醫生的必備技能,而傳統教學模式教學質量欠佳。為適應當前教學改革的需求,該文結合心電圖教學現狀,以臨床應用為先導,采用心電圖圖譜的繪制、多媒體教學、啟發式教學、以病例為引導的教學、考核方式改進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模式,改進并優化了心電圖教學,提高了教學質量。
教學方法;教育考核;教育改革;心電描記術
心電圖是醫學診斷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國家教育部高教司頒發的教學大綱強調掌握正常心電圖,及常見異常心電圖診斷標準,了解心電圖的正確操作。心電圖是臨床應用最廣、性價比最高、診斷價值最大的心臟檢查技術,同時也是最容易引起誤診的技術[1],心電圖從發明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價廉實用,方便快速,在臨床工作中廣泛應用,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洋地黃使用等情況的診斷及治療都有指導作用,是每位臨床醫務工作者的必備能力。
心電圖教學內容多,課時短,涉及解剖、生理、物理、力學等多方面;內容抽象,而現有教材概念性內容跳躍性太大;現有傳統教學方法以教為主,以教師為主導,照本宣科,課堂氣氛沉悶,枯燥,效率低;而心電圖是一門實踐性學科,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識圖[2],并應用于臨床,是從心電圖圖形到疾病的過程,而傳統課堂學習則是由疾病到心電圖圖形的模式,且教學用心電圖大多數為典型心電圖,但臨床工作中大多數心電圖可能為數種異常心電圖的綜合。故在心電圖教學中師生均反映難教難學,且最終臨床實戰能力差,教學效果不佳。一項對醫學本科生心電圖教學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結果表明,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實踐教學反復訓練,課外加強記憶理解,正確的讀圖習慣,掌握心電圖原理等[3]。
2.1 心電圖圖譜的繪制 圖譜具有簡便、實用等優點,傳統心電圖圖譜多以臨床典型心電圖,以講解典型心電圖特征為主,但不能持久記憶。作者自制了多功能心電圖圖譜以病史資料、診斷分析為基礎,結合臨床講解具體心電圖,并且根據學生層次不同設計不同的心電圖譜,包括本科生課堂教學圖譜,輪轉研究生、進修及規范化培訓醫師實習用教學圖譜,以及考試題庫圖譜等。例如,本科生教學大綱中要求掌握常見異常心電圖特征,如心肌梗死,尋找臨床工作中的急性心肌梗死、亞急性心肌梗死及陳舊性心肌梗死等患者資料,進行簡單病史總結,并提取心電圖的動態變化,以及常用實驗室數據的客觀變化等,制訂一套包括病史資料、心電圖及實驗室數據等完整的心肌梗死心電圖圖譜。圖譜具有以下優點:(1)內容典型,多樣化,記憶深刻;(2)充分利用臨床資料;(3)攜帶方便,可以隨時隨地閱讀[4];(4)可用做練習,閱讀,考試等多方面。同時,鼓勵學生自行繪制心電圖,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及鞏固。目前心電圖教學改革強調實踐教學,即“以圖識圖——巡航導彈瞄準法”的實踐教育模式,但其弊端在于有可能減少理論知識指導,導致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果,故在教學中也要注意理論知識指導與實踐能力的鍛煉不可偏廢[5]。
2.2 多媒體教學 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是隨著計算機發展而被引用到教學中的一種現代教學方式。在心電圖理論教學課上,根據教學大綱制訂了包括基礎理論、正常心電圖、常見異常心電圖在內的多套多媒體課件,通過網絡技術,將靜態的心電圖變為動態,同時結合心臟搏動、心臟電活動產生,以及心臟傳導系統等動態圖像進行講解,學生普遍反映教學內容更為直觀,學習興趣明顯提高,記憶更為深刻形象。其優點有以下幾點:(1)將心臟電生理、心電向量到具體心電圖的形成一同呈現,將立體的心臟展示為冠狀面、橫斷面和矢狀面,進而將心動周期中有節律的電活動與各個方位結合起來[6],以動畫的形式,化抽象為直觀,可以從視聽操作多方面、多角度、多感觀對心電圖的原理及圖像進行講解,使教學內容變得簡單而有趣;(2)靈活性,不受課時、空間等條件制約,方便課后強化練習,增加第二課堂學習時間;(3)心電圖樣本量大,方便及時、快速調閱,彌補了課本提供圖片不足的缺陷[7-8]。廖云娟等[7]也探索了CAI在本科生心電圖教學中的應用,結果表明CAI法心電圖考核平均成績高于傳統教學法。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心電圖教學也應順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充分利用其為師生帶來的便利,同時多媒體教學也便于學生拷貝,促進課后對教學內容的鞏固。
2.3 啟發式教學 以問題為引導的教學(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這一教學模式受到醫學教育界的廣泛重視,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啟發學生自己探索尋找答案,針對問題自我學習,通過教材,查閱文獻等解決問題的同時自我總結,理解、歸納并掌握新知識,并應用于實踐,著重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心電圖教學中,作者在授課前制訂出教學計劃,利用臨床病例資料,篩選出典型心電圖、非典型心電圖,以及易于混淆診斷的心電圖,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要求學生分工合作,課前通過查閱教材、圖書館、網絡等手段,對給出的心電圖圖譜特征進行總結、比較、歸納,作出診斷報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學生作出的心電圖報告進行點評和分析,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反思整個學習過程,不斷改進學習方法。以課程程序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有以下優點:(1)更接近臨床問題處理模式,由問題到具體心電圖,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臨床能力,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動機和效果,增進交流與溝通,培養人際交往及協作能力[8];(2)教學從“授人以魚”轉換為“授人以漁”,給予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可持續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實現了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張新萍等[9]也探索了PBL教學法在專科學生心電圖教學中的應用,結果表明,PBL教學法較傳統教學法教學效果突出,可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心電圖的能力。
2.4 與臨床結合 以臨床應用為先導,以病例為引導的教學(case based study,CBS)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應用于教學實踐中的一種教學方法。以病例為引導,啟發學生圍繞病例研究,討論并解決問題,其應用使得理論知識更具相關性,系統性,同時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10]。在教學工作中,教師采用與臨床結合的教學方法與前述的心電圖圖譜、多媒體教學、啟發式教學等教學方法相結合,使教學更具有實踐意義。錢宗杰等[11]對病例討論法在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本科生心電圖教學中的應用也進行了探索,結果表明病例討論組在綜合測試成績、學習興趣、教學滿意度方面顯著優于傳統教學組。
2.5 考核方式改進 傳統心電圖的考核側重于心電圖理論,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部分學生理論知識豐富,而識圖能力低下,而心電圖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識圖,故改變既往考核模式,以讀圖試題為主,逐步要求讀圖并寫報告的考試形式,綜合反映學生對心電圖的掌握情況,可以在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也提高其實踐能力[7]。在教學中,作者通過前述繪制的心電圖圖譜、多媒體教學等方式,輔以臨床病例資料,構建用于平時階段考核及終期考核題庫,根據學生層次制訂不同難易度的題型,應用統計學方法,建立成績分析系統,對具體題型的考核成績進行針對性評價,發現教學中的優勢及薄弱環節,反思教與學的優點及不足,并對考核題庫進行不斷改進。這種方法的改進更適用于住院醫師出科考核和已有一定臨床經驗同學的考核,而傳統的五年制和七年制教學建議仍需要理論和識圖結合的綜合考試,當然考核是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的常用手段,前期教學方式的改進對于考核成績至關重要。
近2年來,通過應用大量臨床資料繪制心電圖圖譜,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化抽象為形象,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病例為引導,改進考核方式,與改進前相比,本科生及研究生心電圖讀圖能力明顯提高,問卷調查反映學生對自我及教學的滿意度明顯改善,對從心電圖到疾病的過程有了更好的理解,提高了其臨床應用能力,順應了心電圖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及靈活性。以臨床應用為最終目標,并最終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進,全方位提高了教學質量,促進臨床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
總之,心電圖是臨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輔助診斷手段,故心電圖識圖能力是臨床工作者的必備素質。心電圖教學方法的改進是一個長時間的探索過程,而心電圖的學習也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心電圖雖是診斷學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其內容抽象難懂,但是通過以上各種方法改進與優化教學,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順應了教學改革的要求,也明顯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及實踐能力。但在探索這些教學方法中也發現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不同的方法,同時需要整個教研組的集體努力及學校的支持。
[1]李玫,李蓓蕾張家友,等.心電圖教學現狀分析及信息化心電圖教學與考核題庫的構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7):76-79.
[2]朱春玲.心電圖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3):8176-8177.
[3]陳瑜,張波,周敬群,等.醫學本科生心電圖學教學質量影響因素研究[J].重慶醫學,2010,39(16):2143-2145.
[4]楊柳.心電圖教學圖譜的制作與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3,5(6):609.
[5]周敬群,胡斌,李書國,等.醫學本科生心電圖教學改革的現狀與發展方向的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4(4):20-21.
[6]彭暉,沈潞華.提高心電圖心律失常教學質量的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2):343-346.
[7]廖云娟,劉衛平,柯亭羽.CAI在心電圖教學中的應用[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9(2B):144-145.
[8]李自成,陳小明,林利雅.應用CAI進行心電圖教學改革的體會[J].醫學教育探索,2007,6(4):357-358.
[9]張新萍,雷光明.PBL教學法在心電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16):46-47.
[10]李婧.PBL與CBS相結合教學模式在心電圖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醫藥衛生,2009,25(23):3669-3670.
[11]錢宗杰,黃修解,韋卓,等.病例討論法在心電圖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20):115-116.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6.059
B
1009-5519(2015)16-2546-02
2015-05-05)
重慶市2013年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132087);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經費資助(財社[2011]170號);重慶市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yjg153066)。
余香(1990-),女,四川渠縣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心電圖、心房顫動抗凝治療的研究;E-mail:361233477@qq.com。
肖驊(E-mail:xiaohua1974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