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開祥 陳浩 閆龍超(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核心力量訓練對羽毛球運動員場地移動速度的影響①
周開祥陳浩閆龍超
(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100084)
摘 要:目的:測試核心力量訓練后的場地移動速度,探討核心力量對羽毛球運動員場地移動速度的重要影響。方法:將羽毛球專項班16名訓練年限都為兩年以上男同學分為兩組,其中實驗組、對照組各8人。實驗組進行核心力量訓練,對照組進行傳統的力量訓練。核心力量訓練以訓練核心區域和腿部為主,傳統力量訓練以腿部為主。結論:實驗組場地移動的所用時間經統計學檢驗顯示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在場地移動時間并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場地移動所用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即試驗后實驗組場地移動速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實踐證明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運動員場地移動速度效果顯著。
關鍵詞:核心力量羽毛球場地移動速度
陳浩(1988,6—),男,山東日照人,北京體育大學2012級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在讀研究生。
羽毛球的基本技術主要有手法與步法兩類,其中步法被認為是現代羽毛球運動技術之母。近年來,隨著羽毛球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使得羽毛球運動的技戰術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正朝著技術全面、特長突出、主動攻擊、攻守均衡、快速制勝的方面發展,強調以“主動、快速、狠準”為羽毛球技術的首要,而靈活快速的場地移動就是其中的關鍵要素。核心區指運動員肩關節一下、髖關節以上的部位,良好的核心力量有助于運動員姿態的穩定以及上下肢能量的轉遞。核心力量是指穩定身體姿態,提高身體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提高運動時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輸出能力的能力。
依據運動鏈理論,羽毛球擊球動作屬于快速鞭打動作,羽毛球選手擊球力量的傳遞是由下肢帶動軀干、牽動肩關節動作到手腕與手指,最后將力量由球釋放出去。要在快速移動中前進或急停,進而采取合理的技術進行接發球,軀干核心肌群的穩定性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理論上講,核心力量訓練能夠有效提升場地移動速度。
1.1研究對象
羽毛球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對步伐的影響。實驗對象為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2009級的羽毛球專項同學16名(為保證實驗的科學性,所有專項學生皆來自一個班),訓練年限都為兩年以上,都是男性。其中實驗組、對照組各8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國內有關運動訓練學、體能訓練、羽毛球訓練等多方面的文獻資料,為論文的選題、設計、教學實驗的設計及實施,以及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基礎。
1.2.2專家訪談法
在選題及撰寫本課題時,針對羽毛球運動的專項特點,就核心力量訓練對羽毛球場地移動速度的影響以及今后如何開展核心力量訓練等問題,走訪我校部分體能訓練專家。
1.2.3實驗法
訓練方案的設計:
實驗組進行力量訓練時加入瑞士球核心訓練的手段,對照組進行傳統的力量訓練。核心力量訓練以訓練核心區域和腿部為主,傳統力量訓練以腿部為主。
結合專家訪談結果和羽毛球運動的專項特點,在專家指導下該文優選一下力量訓練方法訓練安排如表2、表3所示:
實驗時間和地點:
(1)實驗時間:從2011年12月7日~2012月1月7日,共4周,每周訓練3次,每次30分鐘,并且保證訓練的強度和效果;

表1 本研究受試者基本情況一覽表

表2 實驗組力量訓練手段安排表

表3 對照組力量訓練手段安排表
(2)實驗地點:北京體育大學科學實驗樓體能訓練室,北京體育大學羽毛球館。
實驗羽毛球場地移動測試:
采用的羽毛球最常用最經典的羽毛球專項測試法,運動員底線出發,上前場觸網后不轉身后退至底線,即腳踩底線,上前觸網一次即為一個回合。五個回合后,立即改為左右移動,每次要求手觸碰邊線,觸碰相同的一邊邊線兩次為一個回合,五個回合后結束測試(場地界線為雙打場地界線;左右移動最后一次可以沖刺不觸線)。
一個月之后,再次對這16名受試運動員進行一次場地移動速度的測試,并記錄結果。
1.2.4數理統計法
運用統計學的方法,采用SPSS 13.0統計學處理軟件,對實驗法中為期4周的核心力量訓練結果進行數據統計處理,以驗證核心力量訓練對羽毛球場地移動速度的影響。

表4 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后場移動速度表(單位:S)
為期一個月的核心力量訓練后,對采用核心力量的實驗組與采用傳統力量訓練的對照組的前后場的移動速度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4中可以看出,實驗前實驗組前后場移動時間的平均值為37.57s,對照組前后場移動時間的平均值為37.19s,統計學檢驗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前并沒有顯著差異。實驗組采用本研究優選的力量訓練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力量訓練方法,經過為期4個周的不同力量訓練后重新測試前后場的移動實驗。其中實驗后實驗組前后場移動時間的平均值為33.54 s,統計學檢驗顯示實驗組在實驗前后場移動時間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試驗后對照組前后場移動時間的平均值為36.17s,統計學檢驗顯示對照組在實驗前后場地移動時間并具有呈現出顯著性差異(P>0.05),統計學檢驗顯示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前后有顯著差異(P<0.05)。從實驗結果可以簡單的看出,由于實驗組采用了本研究優選的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前后場移動時間大大縮短,亦即場地移動速度顯著提高,實踐證明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場地移動速度效果顯著。
無論是體能訓練中新興的核心力量訓練還是傳統的力量訓練,都能夠有效提高羽毛球專項學生的場地移動速度。實驗組前后場移動時間經統計學檢驗顯示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在前后場移動時間并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場地移動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即試驗后實驗組場地移動速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實踐證明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場地移動速度效果顯著。核心力量訓練能夠顯著改善羽毛球專項學生場地移動速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有助于成績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小平.核心穩定力量的訓練[J].體育科學,2007(9):39-41.
[2]黎涌明,于洪軍.論核心力量訓練及其在競技體育中的訓練——起源,問題,發展[J].體育科學,2008(1):19-29.
[3]吳雪清.核心力量訓練在羽毛球訓練中的重要作用[J].運動,2011(3):34-35.
作者簡介:①周開祥(1989,1—),男,重慶巴南人,北京體育大學2012級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在讀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2(a)-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