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佳
(內蒙古經貿學校,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近年來,隨著職業學校入學門檻的降低,不少素質較低的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導致中職學生難管、難教現象的發生。盡管如此,中職生高校培養學生“懂事明理、遵紀守法”的目標不能改變,這對職業學校的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提出新的挑戰。人非草木,皆有感情。要教育好這些學生,單靠“高壓政策”不行,更需要教師用愛滋潤他們,用情感染他們。因此,我認為新世紀新階段為了讓學生成人成才,更應該堅持以情育人,發揮以情育人的作用
以情育人也叫做感情育人,具體講就是通過生活上的體貼,精神上的安慰和人身上的愛護等溝通感情、打動人心的方法,使管理對象在思想上感到溫暖,情緒上受到感化,從而樂于尊重老師,服從管理。
感情是有巨大感染力的。感人心者,莫過于情。愛學生,幫助學生,才能認識學生,理解學生,才能讓學生尊敬教師,信任教師,聽從教師。只要教師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兒女,弟妹,就不難愛他們,接受他們。動之以情,感情管理,正是新世紀新階段職業學校育人的有效方法。現階段職業學校的學生,一個突出的特點是重感情。在職業教育變化發展的新形勢下,職業學校生源成分必然呈現出多元化趨向,如獨生子女逐年增多,城鎮學生、家庭富裕學生增多。這些學生處在新的環境和人際關系之中,他們碰到困難和挫折時,希望教師在感情上給予理解和幫助。以情育人,就是通過日常生活中具體的感情管理,使學生感受到學校就是家,教師就是親人。因此,新世紀新階段的中職教育以情育人至關重要。
提起“以情育人”,有的教師就理解為生活上的關心照顧,而忽略了學生精神上的需求。學生生病了會想到去宿舍看看,而在日常生活中卻缺少精神上的慰藉;學生穿奇裝異服會想到教給他正確的審美觀,但很少想穿著張揚個性的背后是缺乏精神上的關懷;只要求學生考試成績及格率,而沒有真正考慮學生學會多少,以后在工作中能真正用到多少。“以情育人”浮于表面,在低層次上徘徊。這就是有的教師認為怎么努力也觸動不了學生內心的真正原因。
有的教師只知道一味地遷就照顧,對學生缺乏應有的教育引導。考慮問題,不是從全局出發,而是以少數學生的意志為轉移,甚至對某些不合理的要求也滿口答應。如學生不疊被、打掃衛生而教師代勞的;只要求學生出勤而忽略上課學習效率的;瞞報考勤的學生一再縱容,等等。如此用情,只能使學生越來越難管難教,置校規校紀于不顧。
有的教師用有色眼鏡看人,對待學生親疏有別。對與自己興趣愛好相近,能談到一塊的學生另眼相看,對性格內向、不善言談的學生卻不愿接觸;對前者好事給予“優先考慮”,問題“重點保護”,對后者則“公事公辦”,“嚴格要求”。這種做法極大地傷害了大多數學生的感情,久而久之,學生的錯誤思想或不良行為得不到及時糾正引導,混淆了是非界限,削弱了管理教育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導致學生的小毛病變成了大問題。
以情育人,有其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含義,它要求教師在育人過程中不只是在生活上體貼,更要在政治上關心,思想上引導,學習上幫助,真正做到與學生“心與心交流”、“情與情交融”。
端正對學生的根本態度是以情育人的前提。有的教師認為自己是管人的,學生是被管的,著重強調“我講你聽”、“我說你干”;有的教師甚至濫用職權,訓斥、體罰學生,如要求違紀學生跑步、蹲起等,甚至公然污辱學生人格。如果這種錯誤的態度不端正,就談不上感情,沒有感情也就不可能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和信任學生。教師要認清師生之間在行政上雖然是隸屬關系,但在政治上、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要認清只有愛學生才有資格管理學生、教育學生,只有換位思考,真正為學生著想,才能真正育好人。換位思考,即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想學生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處理師生關系的思考方式。師生之間要互相理解、信任,尤其是教師要理解學生,這是師生之間交往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教書育人的快樂所在。
首先,教師應以身作則,用自己言行感染學生,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新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對學生的教育不僅要言傳,而且要身教,身教重于言傳。做不到的事就不說,說到就一定要做到。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學生,要求學生上課不遲到,教師首先要做到不遲到早退;看到地上有垃圾,教師如果能不厭其煩地彎腰撿起,學生也就不會再亂丟垃圾;教師如果言而有信,做不到的事就不說,說到的就一定做到,學生就不會出爾反爾。其次,要從物質生活上關心、愛護和體貼學生。時刻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關心他們的疾苦。學生有了困難,要設身處地地為他們排憂解難。學生有了病痛,應及時探視、安慰和給予治療。學生有了過失,要耐心教育,幫助改正。再次,教師在事關學生切身利益的敏感問題上,如對入團入黨、考學、受獎、畢業分配工作等問題必須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要為他們成才“鋪路搭橋”,排憂解難,使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狀態,全身心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快樂健康地成長與成才。
以情育人,不僅是個方法問題,從根本上講是個感情問題、態度問題,也就是尊重學生的問題。尊重學生是一名優秀教師必備的品格,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領導藝術。我們提倡感情育人,但感情不是抽象的,它有具體的表現形式,其重要的一條就是尊重人。當代90后、00后學生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往往把能否受到尊重看得比較重。教師如果居高臨下,盛氣凌人,不平等待人,就會傷害學生的感情。教師要在感情上和學生融為一體,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尊重學生的人格、主人翁地位和創新精神,如在班級活動等方面做決策時,應充分考慮學生想法,充分發揮學生的民主權利,不要把班級的決策權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上。只要教師能夠真心實意地尊重學生,就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教師會受到學生的尊重和擁護。
信任是一種精神力量,能使人義無反顧、勇往直前。一般說來,尊重和信任優秀學生容易做到,而尊重和信任后進生卻不是一件容易事。信任是建立在感情基礎上的,教師能否真正信任后進生往往是對學生有沒有深厚感情的檢驗。后進生一旦得到教師的信任,就會奮發進取。其實,后進與先進,只有進步快慢的差距,沒有本質區別。后進的學生也是懷著崇高的理想,帶著良好的愿望來學校的,他們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有一技之長。他們的缺點都是前進中的缺點,是暫時的,只要把后進生與其他學生同樣對待,設身處地地為班級為他們著想,政治上關心,生活上體貼,主動親近,耐心教育,啟發覺悟,給予信任,后進生是會逐步轉變的。如充分發掘后進生的閃光點,給予必要鼓勵,讓他們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轉變班級先進生對他們的看法。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教師傾注真摯的感情,給予耐心幫助,后進生就可以從信任中獲取力量,奮發向上,成為優秀學生。
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認為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像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沒有池塘,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育人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注重“情”字,也要注重“理”字,情理相衡,才能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遇到學生棘手問題需要處理時,以理服人才能以情動人。比如在處理學生打架問題上,有的教師非要辨出個誰對誰錯,往往只能是治標不治本。情理相衡,要求教師站在“理”的立場上,把中職生打架的利害關系給學生分析透徹,才能避免類似事件發生,達到治本的效果。
以情育人,需貴在用心。孫子說:“視卒如嬰。”意思是把士兵當嬰兒一樣去愛。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也可借鑒,把學生當嬰兒一樣給予細膩的愛。實踐證明,愛之越深,知之越明,反之,知之越明,愛就更深,二者互相作用,相得益彰。職業學校的教師要切實擔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準確為自己定位,始終相信轉變一個后進生和培養一個優秀生同樣光榮,要始終相信莘莘學子的成功是我們生命價值的體現,讓我們用愛心努力構建和諧的校園,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1]戴明來.學生管理制度先行——談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制度問題[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03).
[2]吳蓉.關于啟發職校生學習積極性的探討[J].內江科技,2009(02).
[3]孫錦全.淺談培養平等意識,做自信中專學生[J].科技致富向導,2009(08).
[4]艾春紅.淺談職校德育課的教學方法[J].大眾科技,2010(01).
[5]張欣.愛心育人是真諦[J].教育,2010(30).
[6]卞永陽,朱海燕.以“情”動人——略談班主任工作中如何發揮情感效應[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29).
[7]閆秋.當“80后”教師遇到“90后”學生——淺談如何做好“90后”學生的管理工作[J].華夏教師,2013(10).
[8]閔清,黃曉初,張麗.中職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職教論壇,2011(06).
[9]劉淑艷,趙仕英.論情感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運用[J].大連干部學刊,2011(04).
[10]謝娜,涂永波.設定多元智能教學目標 促進全人教育實現[J].現代教育科學,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