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玲
(琿春市教師進修學校,吉林 琿春 133300)
實現個性化教學的理性思考
李淑玲
(琿春市教師進修學校,吉林 琿春133300)
實現個性化教學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重要理念。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員有責任對實現個性化教學進行深入研究,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指導與服務。那么,如何實現個性化教學呢?作者從實現個性化教學意義及實現個性化教學的實施策略進行了理性思考。
個性化教學意義實施策略
個性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同特質,其表現于人的興趣、愛好、意志、性格、品質及情感態度等方面,從這一點上講是屬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疇。個性是創造性的重要品質,可以說,沒有個性就沒有創造性。教師在教學中應突出個性化教學,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重要理念。對此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員有責任對實現個性化教學進行深入研究,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指導與服務。下面結合校本教研談談實現個性化教學的幾點思考。
1.實現個性化教學是國家對人才的需要,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國際社會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些競爭從根本上講就是對人才的競爭[1]。培養創新型人才是當下的教育主題,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客觀上需要個性化的教學方式方法。
2.實現個性化教學是改變教學模式的需要。
傳統的教學模式所培養的學生是千篇一律、統一標準的,這樣的教學難以培養創新型人才,失去了教學應有的意義。為此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的改變,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展學生個性,實現“三維”目標。
1.立足實際,理解內涵,明確目標。
個性化教學的基礎是合格課堂,為此首先要打造合格課堂,實施“合格課堂—個性課—魅力課堂”的分步實施策略。在實施構建個性化教學的第一步——合格課堂的過程中,必須制訂《合格課堂實施方案》,出臺《合格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要求教師按標準人人過關,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在全部達到合格課堂的標準以后,再進入第二步——構建個性化。
實現個性化教學,應預先制訂《個性化課堂實施方案》,出臺《個性化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倡導不同的課堂教學風格、模式,鼓勵教師創新,鼓勵百花齊放。要更新教師理念,提高創建個性化教學的積極性與自覺性。
同時要組織教師加強相關理論學習,可邀請進修學校、教科所的專家作關于“打造個性化教學、助推師生發展”的專題講座。使教師明確打造個性化教學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構建個性化教學不應墨守成規,應該讓個性張揚,讓風格凸顯,在合格的基礎上有特色,在規范的氛圍中有創新。
2.創新體制,分層推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個性化教學的推進中,應建立相應的管理體制,實行“分區自治,責任包干”的管理模式,擇優選調中層領導分別擔任學年段、學科組負責人,構建校內三級(教師一學段組一校級)教育教學管理體系,從常規教學到教研科研,從日常管理到評先選優,所有事務都由分管領導進行具體管理。這樣既能充分發揮管理者的才能,增強學年段、學科組之間的競爭意識及合作意識,又能調動領導和教師們工作的積極性,從而使構建個性化教學工作得以順利實施。例如在教科研方面:在學校總課題“農村學生個性化學習策略研究”的引領下,確立了教研組子課題,各教研組圍繞各自的子課題,創造性地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教研活動,有的采用骨干引領式教研模式,骨干教師上示范課,其他教師上模擬課,推門課;有的則以結對子方式進行研討,師徒同課異構,總結反思找差距;還有的以多種課型進行展示交流,本組教師各顯神通,百花齊放。在常規教學方面各教研組積極改進集體備課形式,優化教研組備課機制,開展教學問題探討式備課。
在個性化教學推進中,對教師的要求不搞一刀切,不盲目冒進,不難為教師。根據隊伍現狀,可以把教師分為三個層次,提出三種不同要求,即青年教師錘煉技能,走向成熟;骨干教師自我提升,走向精湛;中老年教師更新理念,走向創新。
在個性化教學推進中,還著重分析本校課堂教學的優勢和弱勢,強項和弱項,制定了“鞏固和發展優勢項目,改進和補強弱勢項目”的操作策略。
3.開展活動,營造氛圍,創新個性化教研形式。
在開展個性化教學教研活動方面,第一是規范活動過程,實行全員參與。要求教研活動做到“四有”,即每次教研活動要有明確的研究主題;有解決問題的設想;有年段主任陳述、教師課例交流;有充分的反思討論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每人都有任務,都能得到鍛煉。
第二,優化教研形式。要倡導落實五種校本教研活動。一是個人反思式教研。要求和倡導教師寫教學后記、教學反思、教案設計,在反思中改進教學工作。二是同伴互助式教研。開展教師間傳幫帶活動,采用結對子、帶徒弟等方式。三是骨干教師引領式教研。四是同課異構式教研,在同一學年組活動中,多人同備一節課,同講一節課,讓同一課產生不同的風格和效果供教師參考學習,以達到選擇最符合本班學生特點的教法學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五是集體備課式教研。每學期學校都組織部分教師,針對本學期常態教學中的共性問題,采取論壇形式進行交流、研討,使教師在平等對話中進行智慧的碰撞,在碰撞交流中實現創造和提升。除此之外,學校廣泛開展教學設計比賽,教學案例、教學論文征評、新課程教學觀摩點評課等活動,帶動我校校本帶動我校校本教研扎實進行。
第三,創建研培基地,搭建研修平臺。一是要積極參與市研培協作體活動,為教師提供更加廣闊的校本研修實踐的機會,以加快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對深化校本教研起到推動作用。二是積極參與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上級組織的四校研培活動,為校本教研向更高層次發展提供了展示、交流、提升的平臺。
第四,教研課題層層分解落實。圍繞學校總課題的要求,應構建以教科研副校長、分管學年段學科組領導、骨干教師為主體的課題組,合作交流、協同攻關、扎實有效地進行了課題研究。然后,將創建目標分解到各個學年段、學科組,探索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徑,構建“學校總課題—教研組小課題—教師子課題”三級課題網絡,各組確立本組的小課題,并寫出本科組的小課題實施方案,寫出本科組的課題研究實施計劃,確立好研究人員,再分層進行研究實施。經過宣傳、動員,課題組成員率先行動,全校各學科教師積極參與,形成一支強大的研究隊伍,為研究工作提供足夠的人力保證。
第五,做強優勢,補強弱項,以強帶弱,全面發展。把傳統強項做強做大。如以升華數學解題能力教學為切入點,建立個性化教學新的生長點。在總結以往“數學解題方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一題多解”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動腦動手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和積極的情感。同時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情境的創設,在師生、生生互動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目標。
針對數學課堂教學相對比較薄弱的環節,我們把它列為重點進行專項研究、實踐。如“學生算理表述能力培養”,“學講精煉教學模式探討”等微小課題,開展“數學課堂個性化教學大賽”活動,在探討與研究的基礎上,及時開展研究成果匯報總結大會,學年段主任對研究過程、方式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向學校進行陳述,為任課教師進行數學課堂教學展示與交流,總結出比較完善的數學課堂教學策略體系、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及方案等成果,使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得到提升。
4.師生受益,成效顯著。
在實現合格課堂,打造個性化教學的過程中,領導和教師要積極探索,勇于嘗試,使其成效顯著。特別要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名師的示范、引領、輻射作用,以幫助教師進一步改變觀念,實現個性化教學成果的分享,從而促進琿春市高效課堂的實現,使每一節課都優質高效,精彩紛呈。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這就是個性化教學所要帶來的巨大變化。
實現個性化教學需要的是鼓勵和促進的氛圍,這是教師實現個性化教學所需要的。教師實現教學個性化,既需要自己長時間、甚至于終身的努力,更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加以熏陶和培植[2]。個性化教學良好氛圍的營造主要是靠學校領導。如果學校領導的眼光只盯著升學率,或對教師的創新認識不足,可能就不會很好地支持教師的個性化教學,甚至挫傷教師的積極性,這當然不利于個性化教學的形成和發展。如果校長有長遠觀點,把形成個性化教學作為培訓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從小處著手,從點滴做起,不怕少,不怕不成熟,總結教師的成功經驗,樹立典型,經常研討,倡導和鼓勵教師大膽實踐與創新,個性化教學就會出現生機勃勃的新局面。
總之,個性化教學是每個教育人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如何達到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運用怎樣的策略手段實現,是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思考的問題。只要我們眼中有學生,心中有未來,那么不管通過什么形式,什么途徑,都會殊途同歸,到達教育理想的境界。
[1]李曉倩.試論創新型人才培養策略[J].才智·學術版,2009(3).
[2]馬秋紅.培養青年教師應注重個性化[J].現代教育科學·學術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