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東北師范大學 留學生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130024)
國際漢語教師的培訓培養問題是近幾年來漢語推廣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培養出能夠適應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語言學習者的合格漢語教師是所有培訓者共同關心的話題,受國內其他學科教師培訓模式的影響,很多漢語教師培養學校和培訓機構也都在探討如何利用案例進行教師的職前和在職培訓,但是在探討中發現,首要的問題并不是探討如何利用案例教學,而是如何編寫案例。我們試著以建立視頻案例庫為目標,分析視頻案例編寫的必要性,探討進行視頻案例編寫的幾個具體問題。
視頻案例更有利于國際漢語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呈現。根據2012版的《國際漢語教師標準》,漢語教師的知識體系由“漢語教學基礎”、“漢語教學方法”、“教學組織與課堂管理”、“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和“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等五部分組成,這五部分知識中,有一些知識結構化比較高,比如漢語教學基礎中的漢語基本常識、中華文化知識等,但在《標準》中更多的是一些結構化比較差的知識,比如漢語技能教學、跨文化交際等,這種結構化比較差的知識即實踐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是教師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學實踐中實際使用和(或)表現出來的對教育教學的認識,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使用或表現出來的對于教學的認識”[1]。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情境性和個體化的,難以形式化或通過他人的直接講授而獲得,只能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發展和完善。實踐性知識的這一特點給文本案例的編寫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因為有些情境是無法描述的,那么,關于這個情境下“如何做”的問題也就無法體現出來,但是視頻案例以提供真實的教學情境見長,可以相對較好地保留實踐性知識的整體性和教學的真實情境。
認知心理學認為“情境信息與刺激信息各自獨立地提供信息,共同決定知覺到的模式”[2]。也就是說情境信息與刺激信息同樣重要,有助于快速識別各種物體及事件模式。文本案例雖然也可以通過文本的描述最大化地呈現案例的情境,但限于文本案例編寫者的注意角度和精力,會漏掉很多可能對情境補充有重要作用的細節,視頻案例則可以從多個角度、原封不動地呈現當時的情境,屬于高情境化的材料,更有利于知覺的加工。同時視頻案例對原始錄像進行了組織整理,使實踐性知識的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另一方面,視頻案例也具有高整合性。在內容上,合格的視頻案例應包含視頻、背景信息和案例分析、專家點評等內容,可以綜合運用人體多個知覺系統,這種多種知覺系統同時運作可以有效避免單個系統的“瓶頸”狀態,或者說可以更好地加工呈現的信息。同時,視頻案例的具體內容也涉及多門課程,有利于培訓課程的整合,通過較為細致的視頻案例分類系統,教師的培訓課程可以從具體問題或者從宏觀問題出發進行案例分析;從傳播途徑上來講,視頻案例不僅可以反復播放,還可以利用網絡提供給各個時空的使用者,經過超媒體處理的視頻還可以在任意節點進行點播,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首先,市面上所謂的視頻案例多以錄像帶和DVD 形式存在,這些視頻沒有教案、背景信息、教師反思、專家點評、案例分析等內容,無法作為案例使用,最多只能算視頻素材。沒有相關材料的視頻素材首先是不科學的,某種教學設計或者教學方法合理與否,應該有學生訪談、教師反思和專家同行的點評才更有針對性,不能簡單進行分析;而且沒有教師教案和背景信息的視頻素材無法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不考慮教學對象、教學背景,某些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也無從考證。有少量教學示范帶進行了案例式的加工,增加了教案、背景信息和專家點評等內容,但這仍然不符合案例的標準,所謂案例是要在教學中使用的材料,應該有教學的側重點,使用者需要重新分析案例,這樣不僅增加了使用者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容易歪曲案例制作者和教師教學設計的初衷。
其次,現存視頻多不成體系,未進行有目的的分類和加工。任何門類的知識都應是一個體系,作為教學的案例也亦如此,不能僅靠教學示范帶和DVD 解決大部分教學問題。通過有目的的制作,視頻案例應該按照某種標準構成一個案例體系,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同時,案例的學習離不開記憶的過程,學習者能記憶多少知識取決于教師對教學材料的加工水平。粗糙的未加工的視頻素材很容易增加學習者的負擔,不利于學習者有效的學習。
此外,現在最常見的優秀教師示范帶也有明顯的局限性,對于一些新手教師來說,示范帶的學習空間比較大,提供了模仿學習的榜樣,但對想真正上好課的有經驗的教師來說,學習空間相對較小,這類教師更需要一些有針對性的內容型案例。而且示范帶為體現“示范”作用,有時會“美化”教學過程或者教學對象,使視頻材料失真,也達不到視頻案例真實性的標準。
國際象棋案例的分類方法對我們有一定的啟示,我們將其概括為:主題式、疑難式、連續式;如果將這種分類引入到視頻案例的編寫體例中,再融合《標準》中的各類知識,我們可以構建這樣三種案例體系:主題式案例、疑難式案例、連續式案例。
1.主題式案例
主題式案例是視頻案例庫中最核心的部分,以主題方式進行教學是整個教師培訓的發展走向。“主題教學‘整合’多方課程資源的特點和方法,有助于學校整體課程設計、有助于學校在課程實施以及特色課程設置中凸顯教育的個性化、有助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3]。
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將課堂教學按照不同要素、不同技能、不同用途、不同國別、不同層次等分為不同的大主題,各個大主題的內部還可以分為不同的小主題,不管大主題還是小主題都可以根據案例庫的需要隨意增減,每個小主題都盡量以一個教學單位為一個錄制單位。此外,以教學層次劃分的主題內容比較多,因為初級就涉及不同要素、不同技能、不同國別等問題,我們建議以綜合課教學為例錄制不同教學層次的視頻作為這個主題的主體部分,而其他視頻材料可以在加工案例時進行教學層次的劃分,后期查缺補漏,詳見表1:

表1 主題式案例
2.疑難式案例
疑難式的案例是以主題案例為基礎,從中選取有代表性的課堂疑難問題進行編輯加工,可以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選取問題:縱向的問題指的是教學環節中的疑難問題,按照教學的實際順序進行各個環節的節點加工,可以在任意環節點擊獲取視頻片段;橫向的問題包括教學技巧、教學管理、學習過程、綜合素質等問題,可以直接截取視頻片段(見表2)。

表2 疑難式案例
3.連續式案例
連續式案例顧名思義就是具有連續性的若干課時的案例,由連續錄制主題式案例的部分小主題案例制作而成,連續式案例可以以教科書的一課為單位,可以以教科書一個單元為單位,也可以以單本教科書為一個單位,只要具有共同主題的連續性視頻即可。連續式案例的最大優點就是能夠統觀整個教學過程,特別適合學習課程設計、教學設計和教材處理等內容(見表3)。
連續式案例中的“連續”的含義并不是時間意義上的完全沒有間隔,階段性的錄制也可以稱作連續式案例,比如“趨向補語”的教學,不是一次就可以教完的,可能分散在一本書的非連續性的課文當中,甚至分散在不同級別的教學過程中。因此,可以分別錄制后制作成針對這一語法項目的連續式案例。

表3 連續式案例
除此之外,以上視頻案例也可以根據課程的需要進行整合,整合成與課程相關的視頻案例專輯,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這門課為例,在教學中會涉及教學原則、教學設計、各種課型的教學、語言測試等內容,在進行超媒體設計時,可以課程為綱,將相關內容設計成超鏈接,教師可以根據課程來選擇適合的教學片斷。
視頻案例庫中視頻案例的基本種類可以概括為:

視頻案例庫另外一大組成部分就是與視頻材料相配的教學參考材料,這也是視頻案例和視頻素材的區別之一。一般像背景信息、教案、專家評語等比較基礎的材料,可以通過搜集工作獲得,但教學參考資料的其他部分則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視頻案例的教學參考資料應該包括以下內容(見表4):

表4 教學參考資料
在這個參考資料中,基本信息是常規內容,可以在視頻錄制之前設計好,背景信息部分由拍攝者完成;教案由授課教師和案例制作者共同完成;學生訪談、專家點評和同行點評則由案例制作者設計出模板,學生訪談應在上課后及時進行,專家和同行的點評可以通過向專家和同行提供視頻DVD 或者網絡視頻和教案的方式獲得。
案例分析是案例的必備內容,以往文本案例在這方面相對比較成熟,但視頻案例的分析卻極少見到,這與視頻案例情境豐富、很多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案例的分析相對較復雜有關,也與以前的視頻素材多沒有相關背景信息,無法進行有效的案例分析有關。案例分析工作應該由案例制作者和教師共同完成,如果視頻內容是事先設計好的,那么案例分析的工作就有據可依,可操作性也會更強,因此任意選取的視頻素材是不能成為案例的。
這個參考資料中比較值得一提的是課堂觀察任務樣例的設計,這是我們所構建的視頻案例庫的一個特點。既然視頻案例以其高情境化、可以反復觀看等特點明顯優于其他案例形式,那么如何利用視頻案例這個特點就是案例編寫者要思考的問題。劉家春曾經指出“開展課堂觀察并培養教師的教學觀察力是視頻案例教學的第一個目標”[4]。其實開展課堂觀察并培養教師的教學觀察力不僅是目標,更重要的是一種手段,利用課堂觀察這個手段,視頻案例內部的內隱知識才能被受訓者挖掘出來,受訓者的反思深度也會進一步加強,如果僅是用視頻案例進行簡單模仿或者討論一些流于表面的問題,視頻案例的利用效率就太低了。以往很多教師在使用視頻案例時,常自編課堂觀察任務,也有僅以幾個思考題的方式進行視頻案例教學的教師,不管考慮到是教師能力的問題還是教師時間的問題,都應該把教師從這個責任中解放出來,由案例編寫者設計課堂觀察任務的內容。因為編寫者可以更好地展示出視頻中需要分析的問題,不但可以“入乎其內,還可以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是說編寫者對案例有充分的了解,而且隨時可以跟視頻中的教師溝通,“出乎其外”指的是編寫者一般具有教育學的基本常識和整體性的專業知識,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視頻案例。在編寫者課堂觀察任務樣例的基礎上任課教師仍然可以根據授課需要設計自己的課堂觀察任務。
這個教學參考資料以文本或者網絡資源的形式提供給使用案例教學的教師,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摘錄其中一些問題提供給學生,比如課堂觀察任務可以將討論題刪掉后供學生使用,討論題在學生觀看完視頻后由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引導學生討論。總之,視頻案例庫的基本構成要素應該包括視頻案例和相關參考資料兩大部分,缺一不可,兩者互為補充。
從編寫視頻案例的角度來說,比較理想的視頻素材是按需錄制,但這種做法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很難實施,因此我們考慮從三個方面來搜集視頻素材:第一,專門錄制的專家示范課,這是解決課堂問題的模板;第二,根據需要錄制的普通課堂視頻,即沒有經過任何刻意修飾的課堂,這是認識真實課堂的最好途徑,同時涉及正反面案例;第三,新手教師的試講視頻,反面案例較多,可以給新手教師提供教學反思的參照物。
我們也會考慮已有視頻,其中新近錄制的視頻可用性比較強,易于補充相關信息,但某些太過久遠的視頻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方法過時、背景信息遺失等等。
搜集視頻素材以后還涉及篩選的問題,這就不得不考慮案例的基本特征問題。鄭金洲曾經提到案例的幾個鮮明的特征:1.發生的事件;2.事件中包含有問題或者疑難在內;3.事件具有典型性;4.事件是真實發生的[5]。視頻案例同樣應該具有這樣的特征,考慮到視頻案例高情境化的特征,它的事件性不容置疑,后邊三個特征是視頻案例制作時重點關注的內容:受教學內容、教師水平、學生情況等影響,很多視頻可能會存在包含的問題不突出、案例缺少矛盾和沖突的情況,這樣的視頻不能被采用;還有一些內容屬于漢語教學課堂上的個別現象、不具有典型性的事件,這樣的視頻已經失去了作為案例的價值;也有可能存在錄制過程中人工痕跡過于明顯的情況,要對其真實性進行確認。
最后,如何將我們搜集到的視頻素材跟我們視頻案例庫的幾個類別的匹配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視頻素材的三個來源實際上代表著漢語教學的不同水平。因此,如果需要,每種不同類型的視頻案例都應該包括這些不同的水平。比如說,主題式案例應該有專家示范課,也應該有普通教師的視頻,同時也應該有新手教師的試講視頻,這樣才更能反映漢語教學的多個層面。
視頻素材錄制成功后的第二件事情是對視頻進行加工,這個屬于技術層面的問題,但是作為視頻案例編寫者,需要做一些工作以支持技術加工。一般技術人員和視頻案例編寫者并不是同一個人,多數技術人員對教學知識并不十分了解。因此,案例編寫者需要為技術人員提供一個視頻加工的文本,對需要做技術處理的部分進行標注,以便于技術人員對視頻素材進行加工。例如,某時間段課文導入、某時間段至某時間段設為疑難式案例。即使技術人員跟視頻案例編寫者是一個人,這個文本也是十分必要的,這相當于一個前期的計劃和藍圖,有了這個文本才能快速有效地進行視頻制作,也有研究者稱之為“課堂教學視頻案例制作核驗單”[6],這個核驗單是視頻素材剪輯、參考資料整理實施的計劃書,是視頻案例錄制以前就完成的工作。
在呈現方式上,視頻案例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興起后,經歷了線性視頻案例階段和超媒體環境的視頻案例階段。雖然由于技術和硬件的限制,超媒體視頻案例的制作遇到了重重困難,但超媒體視頻案例仍然以其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的優勢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對視頻素材和參考資料進行超媒體的加工是視頻案例編寫的發展趨勢。
絕大多數形式的職業教育都潛藏著一個共同的最終目標:教新手像專業人員那樣思維,而這種思維方式由于其內隱性,使學習變成了一種較難的過程。視頻案例以其優越于傳統文字案例的特點使這種學習變得更加有效,是未來國際漢語教師培訓的發展方向,但如何能編寫出合格的視頻案例、構建成體系的案例資源庫,確是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從根本上講,視頻案例庫的建設是對課程資源的一種開發,“我們的教師作為課程實施者對課程資源的內涵缺乏必要的了解、認識和研究,容易忽略課程資源的開發價值,因此,課程資源開發的進程受到了嚴重阻礙”[7]。國際漢語教學事業也正面臨這個問題,沒有視頻案例資源,國際漢語教師的有效培訓也只是空談,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本文只構建了視頻案例庫的雛形,探討了個別層面的問題,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探討,也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
[1] 陳向明.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基礎[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1):106.
[2] 約翰·安德森.認知心理學及其啟示[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62.
[3] 竇桂梅,柳海民.從主題教學到課程整合——清華附小“1+X 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施[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163.
[4] 劉家春.國外教師教育中視頻案例教學的特點及其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1(10):6.
[5] 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
[6] 鮑建生.聚焦課堂——課堂教學視頻案例的研究與制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87.
[7] 張春利,李立群.課程資源開發的困境與對策[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