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茜 李萌(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天津 300350)
天津市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建設現狀的比較研究①
沙茜李萌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天津300350)
摘 要:該文通過對天津市部分高職院校和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建設現狀及129位教師和1000名學生進行的調查發現,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對本校開設的體育課程項目的滿意度低于普通高校的學生,從體育選項課項目的設置、學時、師資專業結構等方面與普通高校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針對現狀調查進行對比分析,為高職院校今后的體育課程建設提供對策性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建設現狀
①基金項目:天津市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課題(項目編號:20112606)。
2014年7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中明確要求嚴格執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深入推進體育課程的改革,更加規范了體育課程的設置與實施。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1]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無論從項目設置、學時,還是從師資專業結構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一差距影響了學校體育課程的質量,制約著學校體育課程功能的發揮,不利于學校體育工作的發展。該文通過對天津市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建設現狀的對比,找到存在問題,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建設提供依據。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包括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天津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天津濱海職業技術學院、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天津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天津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城市建設學院。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搜集高職院校和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建設的文獻,了解體育課程建設現狀。
1.2.2問卷調查法
制定體育課程建設問卷,對129名體育教師和1000名學生進行調查。
1.2.3數理統計法
將調查數據進行常規數理統計與分析。
1.2.4對比法
對天津市高職院校和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建設現狀對比,分析兩者之間差距。
2.1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學生體育課程項目設置滿意度調查
體育課程的建設始終是圍繞學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它既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學校課程培養目標的主要形式,又是體育教育思想、教學觀念的集中體現。[2]學生在校期間能夠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課程,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養成終身鍛煉的意識,有利于推動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與建設。
通過對比高職院校和普通高校學生體育課程項目設置的滿意度,我們發現普通高校的學生對目前學校開設的體育項目的滿意程度較高,認為能夠達到滿意標準的達到了78%;而高職院校的學生對學校開設項目的滿意程度較低,有70%的學生不滿意現狀,另有高達91%的高職院校學生認為應該增加更多新穎的體育項目,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鍛煉的需求。
2.2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項目設置的對比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目前普通高校開設的體育課程包括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網球、羽毛球、田徑、武術、跆拳道、體操、健美操、健美、藝術體操、體育舞蹈、街舞、瑜伽、啦啦操、游泳等,體育項目多種多樣,涉及到競技、娛樂、表演等多個方面,可供選擇的范圍較廣,充分考慮到了不同學習群體的需求。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明確要求要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兩項以上健身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014年7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中再次強調要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開設不少于15門的體育項目。然而與普通高校相比,大部分高職院校仍然從學校和教師情況出發,即學校有什么就教什么,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的需求,沒有充分實現選項課程建設的意義,缺乏自主性。
2.3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學時現狀的對比分析
調查發現,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學時均能夠達到四個學期的要求,且每學期平均36學時,其中體育理論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除此之外,部分學校還增設了體育選修課程,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增強了他們從事體育運動的意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對比普通高校,目前天津市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開設的學期和學時各有不同,平均為14~18周,且集中在68~84學時之間,[3]理論課基本不會超過4學時,有的院校甚至缺乏理論教學。由于高職院校屬于職業教育的大專層次,學制為三年,再加上很多專業每學期都會為學生安排2~4周的實訓課程,造成大部分學校體育學時較少的問題。去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中再次對學時有了明確的要求,要“嚴格執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必須為一、二年級本科學生開設不少于144學時(??粕簧儆?08學時)的體育必修課?!盵4]然而,很多高職院校目前仍無法落實108學時的要求。
2.4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師資專業結構現狀的對比分析
通過對高職院校和普通高校教師專項技能分類的調查發現,普通高校的田徑教師人數占到了所有調查高校教師的13%,足籃排三大球類項目占48%,其余教師均勻分布在游泳、武術類、小球
類、舞蹈類等項目中。而高職院校從事田徑運動的教師比例占高職教師的25%,而從事三大球項目的教師比例也高達53%。田徑和三大球仍是目前學校中重要的體育項目,但普通高校在重視傳統項目發展的同時也重視多樣化項目的開展,而高職院校因教師專業受限,導致很多新興體育項目無法開設。
表1 教師專項技能分類對比
表2 高職院校和普通高校教師專項及副項分類
表2為最受學生歡迎的10個體育項目分類及教師專項、副項人數調查的情況,可以看出普通高校的教師專業結構較為合理并大大優于高職院校。數據顯示,普通高校只有羽毛球和瑜伽項目校均不足1人,而高職院校卻在羽毛球、網球、武術、跆拳道、瑜伽、游泳等6項中存在著師資專業結構校均不足1人的問題,極大地阻礙了多樣化體育項目的開設。
對比之下,普通高校的體育師資力量雄厚,再加上健全的體育場地及設施,開設了種類繁多的體育項目,使他們在幾學期的學習中可以任意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然而,大部分高職院校由于受到了學校辦學條件所限,特別是師資專業結構比例失衡等方面的影響,無法保證更多體育項目的開設。作為推動學校體育工作大力發展的主體,體育教師自身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及時得到提高,將會使體育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工作大打折扣,直接影響到學校體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多年的體育課程建設中,天津市各高職院校能夠積極貫徹《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精神,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設置課程項目。雖然,在體育課程的建設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的項目設置仍然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體育學時較少,再加上師資專業結構等問題,使開設選項課程的意義大打折扣。2014年7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中再次強調要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建設提出了更加全面和細致的要求。高職院校只有在體育課程的改革與建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才能更好地完成體育教學的目標和實現體育課程對學生體質與心智的培育價值,才能更好地推動學校體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02〕13號.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Z].2002-08-06.
[2]茍定邦,杜旭.我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歷史變遷與發展對策研究[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2011,31(3):90-92.
[3]李萌,李剛.天津市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建設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2,14(8):33-36.
[4]教育部以教體藝〔2014〕4號.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Z].2014-06-11.
作者簡介:沙茜(1982—),女,天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6(b)-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