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紀紅(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貴州銅仁 554300)
河南省信陽市農村初中體育課田徑教學現狀調查研究①
魯紀紅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銅仁554300)
摘 要:該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等研究方法,對河南省信陽市農村初中體育課的課時情況、田徑課教學內容的實施情況、田徑運動教學組織形式、農村初中實施田徑教學的考核與評價、信陽市農村初中課余田徑運動會開展情況以及政策對信陽市農村初中田徑教學的輻射情況等六大內容的調查分析,調查發現信陽市農村初中體育課田徑教學存在這諸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男多女少、高職稱偏低、場地器材缺乏、課時數不足等方面。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六點切合實際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農村初中體育課田徑教學現狀調查
田徑運動是體育運動中最古老的項目,有“運動之母”的美稱,田徑運動具有基礎性、社會性和實用性。在中學階段體育課程的學習中,通過學習田徑運動項目可以有效的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其它運動項目的學習打好基礎,也為將來的生活工作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農村中學的體育教育是一個特殊群體的體育教育,目前對于這個特殊群體的體育教育的認識還處于較低水平層面上的認識,因種種因素的存在,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也受到了阻礙[1]。該文主要針對信陽市農村初中體育課的田徑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并從現狀中分析信陽市農村初中體育課田徑針對信陽市農村初中體育課的田徑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1.1研究對象
該研究以信陽市農村初中體育課田徑教學為研究對象,選取信陽市的八個縣的十六所農村初中800名學生及50名體育教師為調査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搜索了萬方碩博、維普、中國全文期刊數據庫等,搜集和整理了與本研究內容相關的資料,并篩選了其中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本文研究的理論依據。
1.2.2調查法
(1)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研究對于問卷的發放與回收,采用實地現場一對一的發放與回收。其中,共發放教師調查問卷50份、學生調查問卷800份。數據統計結果顯示:教師問卷實發卷50份,回收卷47份,回收率為91.4%,有效問卷4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6%;學生問卷實發卷800份,回收問卷757份,回收率為94.6%,有效問卷73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1.6%。

表1 信陽市農村初中體育教師年齡、性別構成情況N =4 3

表2 體育教師學歷層次及職稱結構情況統計N= 43

表3 田徑場地情況統計N=16

表4 信陽市農村中學經費投入情況調查N=43

表5 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調查N=732
(2)問卷的效信度檢驗。
效度檢驗:問卷的設計邀請了福建師范大學和商丘師范學院以及祖師一中的跟該研究領域較為熟悉的教授、副教授以及學校的體育組組長共6位老師對問卷進行邏輯有效性分析,檢驗結果達到效度檢驗的要求。
信度檢驗:該研究采用重測法信度檢驗,在第一次問卷調查結束一個月后,為保證問卷的可靠性,對前后兩次測試所得的結果進行相關系數分析,計算出相關系數R(教師卷)=0.84R(學生卷)=0.81,由此系數可以說明本問卷中的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都具有較高的信度,符合統計學的要求。
1.2.3數據統計法
對問卷調查結果的各項數據進行歸類、分析、整理,運用word和Excel數據處理軟件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描述性統計和頻數分析等。
2.1結論
(1)調查43名體育教師進行發現:其中男體育教師有37名,占調查人數的86.1%,女體育教師只有6名,占調查人數的13.9%。依據相關研究,在中學體育教師隊伍中,應有占體育教師總人數的25%~30%的女體育教師才比較合理[2]。數據表明,信陽市農村初中男女體育教師分配不均,女體育教師過少,同時體育教師年輕化的趨勢顯著(見表1)。
(2)在學歷結構上,信陽市農村初中專任體育教師的學歷合格率達到了100%,從職稱結構上來說,農村體育教師大多數是中教二級,一級和高級教師人數偏少,且農村體育教師職稱數額偏少是造成教師職稱偏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見表2)。
(3)農村初中的場地器材設施達不到各學校體育教學的需求,經費的投入與之前相比有所增加,但各學校并沒有做到對有限經
費的合理利用(見表3,表4)。
(4)學生對上田徑課的興趣很不喜歡的占36.1%,無所謂的占27.4%,但對田徑運動競賽有興趣的學生比率占調查數的83.5%,這說明有很多學生不喜歡上田徑課,但喜歡參加田徑項目的運動競賽(表5)。
(5)在調查范圍內的每個學校都能夠較好的貫徹新的體育教學大綱,教育教學都能夠正常進行,開課率達100%,但每個學校基本上都是一周一節體育課,與新課標每周兩節課要求相比還有差距。
(6)立定跳遠、接力跑和推鉛球這三個項目都有100%的教師選擇,同時也有86%的教師選擇快速跑、65.1%的教師選擇蹲踞式跳遠和58.1%的教師選擇擲實心球,而選擇障礙跑、跨欄跑、跨越式跳高、背越式跳高、擲標槍、擲鐵餅的教師數均小于40%,俯臥式跳高、挺身式跳遠、和田徑健身操這三個項目卻沒有一個教師選擇。在選擇田徑內容教學的過程中,技術難度較小、不會導致過度勞累的同時又是考試必考的項目比較容易引起學生和老師的喜愛,實施情況也比較好。依據新課標要求,在7~9年級,學校可以按照內容標準中水平四的要求,綜合考慮學校的條件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每一類體育項目(如球類、田徑等)中選擇一些簡單易學的動作技能作為教學內容[3](見表6)。

表6 教師實施田徑教學內容情況統計(多選題)N=43

表7 教師對學生成績評定采取的主要方法統計(多選題)N =4 3

表8 2012年、2013年體育加試項目得分匯總
(7)新課標的評價體系摒棄了傳統評價模式的甄別與選拔,輕學生發展,重學習結果,輕學習過程,重知識記憶,輕能力提高的不足,增加了評價的內容,充分考慮到了體育與健康的關系[4]。信陽市農村的體育教師只對學生體育學習成績終結性評價重視,而不去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發展進行評價,容易形成了評價準確性的缺失(見表7)。
(8)通過調查2012年和2013年信陽市中考體育分值比重發現,田徑項目總分由以前的30分調整到了50分,占了體育中考總分的50%,政府和有關部門政策的改變對體育教學發展的輻射作用還是顯而易見的(見表8)。
(1)增加農村中學田徑專業教師的數量,平衡男女體育教師的比例。提高農村體育教師職稱數的比例,比例要相對的向農村中學傾斜,改變農村地區教師職稱職數分配不均衡的現狀,從而促進農村和城市教育的快速和諧發展。
(2)加強對體育教師專業技能的培訓,積極開展各種層次、年齡、不同地區教師間的教學經驗交流活動,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3)在建設農村體育設施時希望能夠因地制宜地把健身工程與建設學校體育設施結合起來,將體育設施建在學校旁,實現資源的共享,進而解決學校場地、器材缺乏的嚴重問題。
(4)領導重視,積極推動農村初中體育課田徑教學,啟動“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切切實實的提升農村體育教師的觀念和綜合素質。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提高學生對田徑項目健身價值的認識,使他們深刻地認識田徑運動的基礎地位和健身價值,進而有效地指導自己從事運動健身的活動,讓學生們從思想上認識到田徑運動的有益之處。
(5)豐富田徑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改變傳統的田徑教學方法,將田徑項目本身所具有的競爭性和趣味性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田徑運動項目的興趣;提倡學校實施趣味田徑項目的教學。
(6)落實學生的田徑課時數,把課外體育活動的表現放入到課堂成績評價中去,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體育活動興趣,使學生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
參考文獻
[1]樂立新.農村中學體育的發展現狀與對策[J].學科教育,2009,12.
[2]李祥.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S].人民教育出版社.http://www.pep.com.cn/tiyu/jszx123/kcbz/kcbz/ 201008/t20100831_848731.htm.
[4]付晶晶.河南省信陽市農村中學學校體育現狀及其發展對策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作者簡介:①魯紀紅(1990,3—),女,漢,碩士研究生,專業:體育教學訓練學,研究方向:田徑教育訓練與方法。工作單位: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中圖分類號:G8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6(b)-01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