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薇 熊麗(.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廣東廣州 50970;.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60650)
全民健身目標下廣州老年游泳鍛煉者指導狀況探析①
崔薇1熊麗2
(1.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廣東廣州510970;2.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610650)
摘 要:全民健身一直是我國所提倡和倡導的,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在強身健體同時選擇一項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至關重要。游泳運動以其獨特的運動方式已成為現代老年人深受喜歡及醫生首先提倡的運動,它是一項技術運動,因而掌握好一定游泳技術對鍛煉效果的提高至關重要。該文運用問卷調查法對廣州各大場館的300多名且年齡在60以上的老年游泳者進行了調查,了解廣州市老年游泳指導現狀,并分別從游泳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方面,游泳場館指導員配備情況,和老年人對游泳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要求這三方面進行了調查,了解現階段廣州老年對游泳鍛煉者指導情況與需求,以期對老年游泳鍛煉指導提供更好的參考。
關鍵詞:老年人游泳鍛煉指導
熊麗(1988,9—),女,漢,常德人,碩士,職稱: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社會體育指導員,顧名思義,他與學校體育指導員、不對體育指導員等正規體育指導員的服務范圍有著很大的區別。他們更多地是針對社會上的人員進行體育技能的傳授和組織管理,培養社會上愛好體育群體的專業人員。游泳社會體育是指專門從事游泳運動指導的專業人員,其主要任務是對參與游泳的人員進行游泳技術,游泳訓練量與強度的指導,以及游泳健身知識的傳播。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在我國已經推行了數年之久,每年在全國各地都有相當一部分人員通過考試成為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務院在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之后,又在2009年8月推出了《全民健身條例》,從而使社會體育指導員這個行業在社會上更加被認可,進一步對體育隊伍的建設做出努力,給社會上愛好體育的人員一個更好的發展機會[1]。游泳健身群體在游泳過程中得到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很有必要,一方面,由于游泳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運動,雖然水中有浮力,但在水中更多則需要通過自身的推進力來克服阻力,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術;另一方面,掌握了一定技術后,也需要社會體育指導員在訓練量與強度上進行指導,才能達到鍛煉效果,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采取適當的鍛煉。
1.1老年游泳者對游泳社會體育指導員認知程度的分析
社會體育指導員,分為公益性和營利性兩種,又有多少老年對此了解并得到指導了呢?廣東省是游泳人口大省,每年游泳培訓尤其是夏季青少年游泳培訓都開展的如火如荼,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社會指導員以取得職業之個整數位目的,在接受培訓拿到證件之后投入到游泳的運動指導隊伍中。在這些大量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中,有多少指導員真正的投入到了公益性指導中去,這對于老年游泳鍛煉效果與參與的積極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圖1中的數據顯示,有超過一半的老年人從沒有聽說過游泳社會體育指導員,這部分人占總人數的59.3%,對此有一定了解的占29.8%,知道的很清楚的只占10.9%,這充分說明了大家對于社會體育指導員這個行業以及在社會上如何學習專業體育活動的途徑的陌生社會體育指導員這個群體在1993年開始有了正式的技術等級的認定,發展到2011年時,社會體育指導員在我國的總數已經超過70萬[2],一直到今年七月份,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總數大約為147萬,毫不夸張的說,我國所有人口中的千分之一都步入這個行列。雖然我國已經擁有了一支相當大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但竟然還有超過一半的老年從沒有聽說過,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老年鍛煉者由于自身文化素質與知識面有限,對于我國當前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政策不太了解;另一方面也說明當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并沒有深入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尤其是針對老年鍛煉者的指導。社會體育指導員對從事該行業的人員有兩個基本的要求,其一是其專業技術,即至少掌握一項體育技術,擁有一定的教學能力,從而向他人傳授體育知識。另一方面是,由于這個行業的義務服務性,要求從業人員有著強烈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對工作充滿熱忱。

圖1 廣州市老年游泳健身者對游泳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了解程度統計圖

圖2 廣州市老年游泳健身者對游泳社會體育指導員分為公益性與商業性的了解程度

表1 廣州市老年游泳健身者對游泳指導老師的要求比例分布
1.2老年游泳者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分為公益性與商業性的認知分析
早在1993年,我國就開始推行在社會體育指導員這個行業范
圍內的技術等級制度的評定,評定的標準是以服務時間和經驗為基礎,以體育技能水平為側重。一般情況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等級是隨著時間和次數的增加而逐級向上的。以一名體育愛好者為基礎,如果他想要成為一鳴社會體育指導員,那么他需要在一年內主板或者參與體育志愿服務30次。在進入社會體育指導員這個門檻之后,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評定標準側重于服務時間和技能水平相結合的方式來評定。他的上升空間依次為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最高的等級為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從圖2中,我們還可以看出,有62.2%的人不知道游泳社會體育指導員分為公益性與商業性,有24.3%的人知道一點,但僅有13.5%的人知道的很清楚。雖然已有大量的人員取得了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資格,但很多社會體育指導員并未投入到志愿型社會體育工作中來。相反,一些只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游泳培訓班開展的如火如荼,而有關人員卻忽視了對群眾公益性體育活動的開展,有關體育部門應加大宣傳和引導,讓更多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加入到指導群眾體育運動中來,為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做貢獻。
《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標準》是在2001年由國家體育總局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組織共同頒布的,這項條例頒布之后,我國社會上根據是否具有盈利性質劃分了兩種形式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他們針對不同的需求有著不同的職責和分工,相互促進,共同支撐著我們社會體育的發展[3]。從我國現階段的情況來看,社會體育指導員根據其工作性質可以劃分為職業性和非職業性兩種類型。一些學者又將社會體育指導員分為志愿性和職業性兩種類別;志愿性社會體育指導員是指依據《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被政府認定的各個級別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性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體育工作是公益性的、服務性的,一版不收取勞動報酬。職業性社會體育指導員主要是在專業服務機構從事商業性社會體育指導工作[4]。公益性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是推動群眾健身、進行全社會體育知識普及的強大的社會力量,是科學健身和公益服務的結合,有助于為大家提供科學的健身方法和具體的健身指導,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全民健身的社會氛圍。是倡導全民健身的重要的人力支持[5]。
老年人作為體育健身的一個相對弱勢的群體,為了保證他們能夠科學、安全地進行鍛煉,更加需要指導人員隨時隨地進行監督并且給予耐心的指導。筆者通過走訪得知,目前僅有個別游泳池配備專業的指導人員,但是一周也僅有1~2次的指導,像天河體育中心游泳館僅周六一天配備有社會體育指導員,免費為大眾指導,其他大部分俱樂部、學校游泳館都還沒有配備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這是因為一方面由于操作難度大;另一方面專業指導人員不愿意到游泳池進行義務指導,而這些社會體育指導員當中相當多的一部分是社會人員,指導游泳的社會人員大多數并沒有掌握科學的鍛煉知識,文化素質也偏低,顯然難以滿足老年人健身的需求,也限制了老年人自由進行鍛煉,使他們很難后顧無憂地投入到游泳運動中。
根據表3數據可以發現,選擇實踐能力強、理論水平高的指導老師、游泳專業的指導老師、游泳名師、游泳專業的高校師生的人數分別有113、100、24、54人,占到總人數的比例依次為36.2%、32%、7.8%、17.3%,這三項代表了絕大多數同學的意見,他們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簡單的鍛煉身體,而是希望學到高水平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更好地達到健身效果和專業水平。與此同時,選擇會叫就行的同學只占到6.7%,人數僅僅為21人。大多數同學都傾向于選擇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都相對比較高的人員來指導游泳活動,從而滿足自己的健身和學習的需求,真正地達到學有所教以及立竿見影的學習效果。
4.1結論
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沒有深入到群眾體育鍛煉中來,社會上很大數量的游泳鍛煉者對社會體育指導員這一行業人員的存在并不知情,這就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不符合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群體逐漸龐大的國情。這也導致了公益性的體育指導員沒有用武之地,而需要體育指導的老年人在缺乏指導下沒辦法發展游泳活動,需求和供給對接不上,沒辦法進一步開展群眾性的公益體育活動。在指導老師方面,大多是游泳者也更希望游泳指導老師具有較高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術,使得自己獲得科學有效的健身知識的同時提高游泳技術,這與現代人的逐步提高的健身意識有明顯關系。
4.2建議
政府應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程度,推動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發展,多開展一些公益性的活動來指導廣大老年游泳者的鍛煉,有政府補貼的低收費的商業性游泳指導培訓班也可以適當開展起來,繼續加大各游泳場公益性指導員的配備,提升指導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以滿足我國龐大的老年鍛煉者的需求,使得更多的廣大老年得到科學正確的鍛煉方法,促進老年對于游泳運動朝著健康正確的方向發展以更好的達到全民健身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全民健身條例[N].中國體育報,2009-09-07(4).
[2]李相如,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展歷程與未來走向[J].體育文化導刊,2009(11):1-4,14.
[3]郭亦農,馬艷紅,鄒東旭,等.我國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體系構建的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28(4):20-22,31.
[4]李建國,呂樹庭,董新光.社會體育[Z].
[5]于善旭.我國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發展的基礎與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34(1):58-61,68.
作者簡介:①崔薇(1987,7—),女,漢,安陽人,碩士,職稱: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6(a)-01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