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新疆農業大學體育教學部 新疆烏魯木齊 830052)
對新農大漢族與少數民族大學生營養KAP問卷的調查①
李妍
(新疆農業大學體育教學部新疆烏魯木齊830052)
摘 要:該文選取新農大漢族與少數民族大學生為測試對象,運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營養知識—態度—行文調查,結果發現少數民族學生得分率略低于漢族學生;在營養態度上,學生都比較積極,希望自己的飲食更加合理健康;大部分學生存在不正確的飲食行為。建議今后在大學校園中加強營養知識的宣傳,可以在體育課中多融入一些營養搭配及科學健身的方法,既符合當前大學體育的教學發展目標,也是實現大學體育教學目標的一項有效措施。
關鍵詞:漢族少數民族膳食營養KAP調查
合理的營養是健康的基石,大學生階段處于生長旺盛期,代謝率高,能量消耗大,合理的飲食結構才能保證年輕一代健康的機體,他們的健康與未來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也關系著國家的未來。研究表明學生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大學生的求知欲和接受能力都較強,是形成良好飲食習慣的時期,因此,通過調查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營養健康教育是非要有必要的。營養KAP調查是指對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的調查,通過KAP調查和分析可以了解我校大學生飲食上存在的不足,為科學飲食,提高健康水平與生活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1.1研究對象
該文以新疆農業大學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按不同年級隨機抽取調查對象共266人,具體人數見表1。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檢索并查閱相關刊物、書籍、CNKI中相關文章等,為該論文的研究提供全面、科學、詳實的參考資料。
1.2.2問卷調查法
采用自制的營養知識—態度—行文問卷對學生進行調查,當場發放,當場收回。
1.2.3數理統計法
將問卷的數據在Excel上進行統計整理,獲取有效數據。
2.1漢族與少數民族大學生營養KAP調查
2.1.1漢族與少數民族大學生營養知識知曉情況的比較
如表2所示,少數民族男大學生的得分低于漢族男生,具有顯著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少數民族女生得分略低于漢族女生,總體來看,女生對營養基本知識的得分低于男生。
2.1.2漢族與少數民族大學生營養態度情況比較
由表3看出,少數民族學生認為營養知識很重要的比例高于漢族學生,并且少數民族學生更關注營養知識,更關注自己的體重;在對膳食營養的態度上,大家都表示比較積極,認為早餐很重要,希望自己的飲食更加符合營養要求。
2.1.3漢族與少數民族大學生營養行為比較
根據表4可知,少數民族男生吸煙人數多于漢族男生;大部分學生口渴是能選擇白開水,大約80%的學生選擇食物時都是按自己口味及色香味,女生考慮食物營養的比率略高于男生;80%左右的學生都是偶爾吃奶制品;在食用蔬菜的行為上,漢族女生更注重每天吃蔬菜;學生中普遍存在三餐分配不合理的現象,早餐吃的過少或不吃,晚餐攝入過多;超過一半的學生都有挑食、不能安心吃飯的問題,邊吃飯邊玩手機。
表1 調查人數
表2 漢族與少數民族大學生營養知識知曉情況比較
表3 漢族與少數民族大學生營養態度情況比較(%)
3.1漢族與少數民族大學生營養知識知曉情況調查
通過對營養基礎知識得分情況的調查,發現少數民族學生得分略低于漢族學生,女生得分略低于男生。說明學生對營養基礎知識了解的較少,例如:對于一日三餐合理的分配比例不清楚,不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可以補鈣、哪些食物富含維生素。食物營養的觀念和知識影響人們對食物的選擇和攝取,不管這些觀念正確與否,它是人們決定選擇和攝取食物的依據,從而影響食物的選擇和消費,乃至健康[1]。營養知識水平與飲食行為呈正相關[2],可以反映出營養知識在正確指導學生飲食行為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校園中加強營養知識的普及與學習,對培養學生正確的飲食習慣有良好的引導作用。
3.2漢族與少數民族大學生營養態度調查
通過對學生營養態度的調查發現,基本70%的學生都認為營養對健
康很重要,但平時關注營養知識的人不多;與漢族學生相比,少數民族學生注重體重的比例略高,認為早餐很重要、希望自己的飲食更加合理的比例也略高。說明大學生有渴求營養知識的良好態度,應該在體育課中加入幾個學時專門對飲食營養的介紹與講解,使基礎營養知識在大學生中普及。
3.3漢族與少數民族大學生營養行為調查
飲食行為是指人們在有關食物和健康觀念支配下的飲食活動。飲食行為調查發現少數民族男生吸煙比例高于漢族男生;漢族男生與少數民族女生選擇碳酸飲料的比例分別略高于少數民族男生及漢族女生;在選擇食物時,基本上都按自己口味來選;有一半的學生有挑食的問題,并且吃飯時不能專心進食,具體表現就是邊看手機邊吃飯。吃飯時分散注意力,會抑制大腦分泌消化液的功能,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一半的學生食物種類單一,蔬菜類攝入較少,長期下去會導致營養素缺乏,影響機體健康狀況。大學生是特殊的社會群體,代謝旺盛,運動量大,學習負擔重,飲食安排的隨意性比較大,飲食結構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其身心健康狀態[3]。正確的飲食行為、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僅能保證身體健康,還能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食堂提供種類豐富的菜色,學生應合理搭配,不能一味的按著自己口味選擇。同時食堂也要加強管理,提高飯菜質量,適當降低飯菜價格來滿足學生的營養需要。
不合理的膳食營養所帶來的直接影響有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肥胖、夜視力下降等; 遠期可能會導致與飲食相關的慢性疾病的發生發展,如冠心病、惡性腫瘤、糖尿病、高血壓和骨質疏松等[4]。因此,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學校是一個重要的場所,可以通過課程改善學生的飲食行為,增強膳食營養觀念。
表4 漢族與少數民族大學生營養行為比較(%)
4.1對不同名族大學生營養KAP調查結果
少數民族男大學生的營養知識得分低于漢族男生,總體來看,女生對營養基本知識的得分低于男生。膳食營養的態度上,大家都表示比較積極,希望自己的飲食更加符合營養要求。在膳食行為上,大部分學生有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少數民族男生吸煙人數多于漢族男生;大部分學生選擇食物時都是按自己口味;奶制品及蔬菜攝入的較少,飲食種類單一;普遍存在早餐不吃,晚餐攝入過多的現象;超過一半的學生都有挑食、不能安心吃飯的問題。
4.2加強營養知識的宣傳
在大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加強營養知識的宣傳,要讓學生認識到營養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可以在體育課中融入運動、飲食與健康的理論知識,不僅提高學生們的興趣,還可以豐富課堂內容,這也是實現當代體育課“健康第一”目標的措施之一;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正確飲食習慣,培養合理的膳食結構,使營養教育的學習變得輕松而有實效。
4.3加強相關人員營養知識培訓,科學調整飲食結構
加大對食堂廚師的營養知識培訓,烹調中盡量減少食物營養素的流失,為學生搭配價廉物美的套餐,尤其是對早餐。同時學校食堂也應推陳出新,講究營養,為學生科學飲食提供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徐杰,劉洋.大學生的飲食行為[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4(5): 372-375.
[2]杜林,鄧小冰,任亞琦.廣州市城區中小學生飲食行為影響因素分析[J].廣東衛生防疫,2001,27(4):66-68.
[3]李曉紅,李萬偉.山東大學生膳食營養知識狀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7):50-53.
[4]孫長灝.營養與食品衛生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李妍(1986—),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現為新疆農業大學體育教學部教師。
課題來源:①新疆農業大學校前期資助課題(No.XJAU201319)。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7(a)-0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