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飛
快速應對PPP模式搶抓銀行信貸業務發展新機遇
□張建飛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投資仍然是保持經濟穩增長的關鍵,并將采取PPP模式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大項目的建設與營運,在經濟新常態下指明了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模式轉變的方向。本文結合徐州農行實際,論述了銀行信貸業務模式轉變的新形勢,就如何規避銀行信貸業務模式轉變的新風險進行了探討。
以往政府項目投資多以融資平臺向銀行貸款,而PPP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模式,是單一銀行借貸向多平臺、多銀行參與的變遷,在市場機制更為活躍的經濟新常態下能更好地契合政府大項目融資需求。政府不唱“獨角戲”,而是要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更多領域,成為新形勢下商業銀行持續優化信貸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指南”。PPP融資模式正在成為商業銀行業務拓展的新渠道。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伙或合營,又稱公私協力)最早由英國政府于1982年提出,隨著項目融資的發展越來越流行。PPP有別于傳統的項目投資人按照資信融資,而是以項目的預期收益、資產以及政府扶持的力度為依據,其安全保障主要來自于項目投資人的資產和政府對該項目的有限承諾,償還貸款的資金主要來源于項目收益和政府扶持所獲收益,這一模式也體現了商業銀行參與并從政府大項目融資中獲利的經營原則。
(一)政府關于投資政策的調整。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防止經濟“硬著陸”的有力措施就是增加政府投資,同時明確政府今年重點工作之一是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并在報告“協調推動經濟穩增長和結構優化”篇章里“解密”出最大的新動力就是政府投資的大項目,如棚戶區、保障房、城市地下管網等民生項目;鐵路、公路、內河航道等重大交通項目;水利、高標準農田等農業項目……報告中提及的項目投資已超出主管部門所掌握的財政預算,剩余資金從哪里來?答案就是PPP。PPP這一新型融資模式恰好應對了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深化改革部分的“多管齊下改革投融資體制”。PPP也是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轉變的重要模式。
(二)PPP模式契合政策要求。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多管齊下改革投融資體制”,“大幅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政府采取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設立基金等辦法,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重點項目。以用好鐵路發展基金為抓手,深化鐵路投融資改革。在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而PPP既能解決政府項目資金需求,增加企業業務機會和盈利空間,又能提升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和公共產品服務效率,發展前景廣闊,因而這一模式已被政府廣泛地應用在多種大項目中,正在沖擊商業銀行傳統的信貸業務模式。商業銀行應快速應對,搶抓這一模式中蘊藏的巨大發展機遇。
(三)PPP在我國的發展。國際市場上PPP模式運作的項目并不鮮見。我國的PPP歷史不長,雖然在2003年左右出現過公私合作的浪潮,但到2013年才受到國家的重視,2014年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分別發文鼓勵這一模式的運用,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處處透露出中央政府對PPP模式的青睞,表明PPP模式在我國將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一方面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等大項目投資“寵愛”PPP模式;另一方面,國家加強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開始清理和整頓政府融資平臺,使過去銀行發放的由政府兜底或土地使用權抵押擔保的平臺貸款發展空間受限。這兩方面表明了未來PPP模式將取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成為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
(一)緊跟政府步調。政府在PPP成功運作中起著重要支撐作用,商業銀行應加強與政府溝通,關注政策變化,了解大項目規劃和項目的篩選進展情況,主動跟進,加強分析,擇優介入。及時獲取PPP信息,及早對接PPP項目。徐州獲批正在籌建的蘇北首家地鐵項目,正式采用PPP模式運作。項目總投資161.7億元,承建方是徐州市壹號線軌道交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項目公司由徐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資本金64.7億元,其他資金由國開行牽頭辦理銀團貸款。徐州農行正在積極籌劃,努力參與該項目運作,力爭參貸20億元。
(二)差異化設計產品。PPP模式下商業銀行一方面要在項目管理、擔保方式、還款來源等層面進行探索和創新,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項目公司的經營實力、運作經驗以及項目的收益機制與政府的補貼機制,便于銀行根據項目的不同并融入客戶的需求設計出有針對性的產品,不局限于項目融資、貿易融資、銀團貸款等。
(三)提供全流程服務。PPP模式下商業銀行要主動延伸服務,從資金提供者轉化為資金組織者。除給予信貸支持外,還可以提供包括現金管理、國際結算、財務顧問等基礎性服務,以及投行、保險、融資租賃等多元化的現代金融咨詢服務。對大型國際項目,農行應當充分發揮遍布全球的機構優勢為其提供跨境服務,如為項目公司提供必要的當地金融服務,協助其與當地政府的聯系,幫助其掌握當地的市場狀況等。
PPP模式下的項目運作是一種市場化的投資行為,有著參與方多、投資大和周期長等特點,變幻莫測的市場形勢、日益加速的技術革新、變換更替的政策及地方財政惡化等因素都可能對項目現金流及收益狀況產生影響,甚至會導致銀行對項目投入的資金“覆水難收”。因此,商業銀行在開展PPP項目營銷時,要進行系統的風險評估,切實找準風險點,提高控險能力。
(一)加強甄選,全面提高PPP融資收益。商業銀行在PPP模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既可以提供融資等金融服務,也可以作為政府、投資方和項目公司之間的牽頭人。但是國內PPP項目發展尚未成熟,不確定因素多,銀行應根據自身業務特色和風險偏好準入客戶和項目,降低風險,提高收益。詳實考察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狀況、產業結構、投資環境、官聲民意及黨政領導的變動情況;詳盡考察項目公司的開發年限與經驗、資金實力、財務指標、信用評級及訴訟糾紛等情況;詳細考察項目的政府支持力度,是否被列入重點建設計劃,同時要重點關注項目預期收益的穩定性。
(二)盡職調查,全程梳理PPP風險因素。商業銀行在參與PPP項目時要扎實開展可行性分析。立項階段要對項目及投資主體進行預評估,拿到包括政府管理實力、項目的注資情況及自身盈利能力等第一手資料;實施階段要對項目及投資主體進行專業評估和詳細分析,識別各類風險,提出相應管控措施,并通過合同完善操作方案;維護階段要挖掘出項目建設期影響成本投入的風險因素,確保項目能夠按時完工,并在營運期能夠產生足夠的收益償還債務。
(三)建設隊伍,全力提升PPP管理能力。PPP融資模式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對經濟、財務、法律以及投資等專業知識兼通的復合型人才。要加強PPP融資模式的研究,把握PPP模式運作規律,培養復合型的PPP項目人才隊伍,并構建PPP模式的評價指標體系,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風險評估,建立動態化管理機制,提高銀行對PPP項目的管理水平。
PPP模式是被市場證明的有效的融資模式,政府推廣并確立PPP模式投建公共產品已成定勢,正確應對PPP是經濟新常態下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新機遇,要重視對PPP的理論知識學習與研究,加快與地區實際情況結合,搶抓發展機遇,做實做大資產業務。
(作者系農業銀行徐州分行副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