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松兵
加強貸后合規管理提升農行核心競爭力
□徐松兵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貸款總量迅速擴大,貸后管理工作中的合規文化建設卻相對滯后。特別是在當前國外經濟形勢異常復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經營日漸困難的情況下,迫切需要商業銀行加強貸后管理合規文化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由于歷史和體制的原因,我國商業銀行合規文化建設起步較晚,部分信貸從業人員風險合規意識薄弱。一是領導思想上重視不夠,普遍存在重貸款發放輕貸后管理,導致貸后管理考核機制不健全和貸后管理職責不落實。二是由于金融行業競爭激烈,考核指標主要是吸收存款和貸款營銷,導致部分客戶經理對貸后管理的認識出現了“錯位”,產生了貸后管理時間跨度長、工作業績難以體現、市場營銷更能產生效益和展示自我價值等錯誤觀念,從而放松了對借款企業日常跟蹤監管。三是由于商業銀行對部分“優質”客戶的過度競爭,客戶經理擔心頻繁檢查會引起客戶反感,會造成優質客戶市場份額的流失,貸后管理流于形式。
(二)貸后檢查不到位。一方面,由于部分信貸從業人員風險管控意識淡薄,工作責任心不強,不深入企業現場進行檢查,為應付上級行檢查甚至出現“閉門造車”,檢查報告基本雷同或僅修改檢查日期等現象,不能及時揭示和反映客戶生產經營、財務狀況以及擔保人、擔保物等情況,貸后管理不“合規”的操作行為掩蓋了潛在的信貸風險。另一方面,我國經濟長期持續高速增長和信貸規模不斷膨脹,貸款不良率被稀釋,客觀上導致部分領導和信貸人員放松了貸后管理,其累積的直接后果是信貸風險的滯后效應。
(三)內控制度不完善。一是內控文化制度尚未健立。我國商業銀行內控制度存在著制約范圍不全面、缺乏前瞻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等問題。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銀行員工對內控制度和風險管理的內涵缺乏深刻認識,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各項工作制度和業務規章的匯總,這就造成銀行自身制度的不完善或出現系統漏洞,導致業務管理部門履職不到位,檢查內容不留痕,違規責任不處罰,從而形成貸后管理制度表面“合規”的假象。二是內控結構不合理。一方面,隨著經濟持續高速發展,金融機構擴張步伐的加快,客戶經理配備已滿足不了業務發展的需要,一人多崗,超編管戶,信貸風險防范和控制難以落實到位。另一方面,貸后管理崗位職責不夠明確,客戶經理、風險經理未按“職責分離、平行作業、崗位制衡”的合規管理要求履行職責,存在貸后風險管理隱患。
(四)識別技術不先進。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識別和評估方法以定性估計與職業判斷為主,缺乏國際先進銀行定量分析風險管理計量模型,操作風險的流程和目標不清晰,特別是缺少對房地產、造船等周期性行業的風險識別和跟蹤檢查的方法,無法真正實現貸后管理的自動化、集中化和程序化。加之,客戶經理素質和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對銀行基本制度和企業財務分析學習不夠,風險識別手段不多,對部分企業信貸資金游離在外、貿易背景不真實等情況不能及時、準確、全面地定性評估和揭示風險。
(五)外部環境較復雜。首先,社會信用環境缺失。目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落后,屬于“非征信國家”。一方面,銀行缺乏客戶可靠的信息來源,客戶信用審查的成本較高;另一方面,企業誠信意識淡薄,部分企業提供的財務數據不準確,導致銀行、稅務部門、人行征信系統報表數據有差異,企業信用等級與實際信用風險不匹配,增加了銀行監管的難度。其次,我國金融法律制度建設滯后。金融服務中存在一些法律空白,直接導致金融機構面臨制度化生存風險。如現行的刑法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提供虛假信息而進行的金融詐騙,確定為刑事犯罪。而在我國企業的信貸實踐中普遍存在的、雖然不以據為己有為目的,但卻通過向銀行提供虛假信息而獲得貸款的企業行為,并未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另一方面,金融案件執法不到位,存在時間長、程序復雜、執行費用高和地方保護主義等現象。
(一)以人才隊伍建設為著力點,提升核心競爭力。商業銀行合規管理是以風險為本,以流程為導向的基礎工作,這就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具有現代合規經營理念的人才隊伍。這支隊伍應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工作高度負責,具有恪盡職守、廉潔自律的高尚品質;做到既熟悉金融業務又全面了解國際銀行業先進風險合規管理理念、方法、模型,還能適應信貸風險快速反應的要求,具有自覺培養捕捉市場信息、風險預知和把控的能力。商業銀行要根據客戶經理不同個性、不同學歷背景和不同工作經驗,分期分批組織多形式、多渠道的風險識別培訓班,建議采取“三結合”的培訓方式,即:“送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理論培訓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集中培訓與自學相結合。通過定期、不定期的培訓和風險能力測試,讓其初步掌握風險識別內容和方法,提高對不同行業、不同客戶、不同產品的風險識別能力,從而把控企業貨款回籠、對外投資等資金流向的判斷,使客戶經理在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等方面不斷提升,培養一支具有良好服務精神、較強業務拓展能力和競爭力的客戶經理隊伍。
(二)以制度建設為保障,提升核心競爭力。首先,領導要高度重視,要把貸后管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正確處理好業務發展與貸后管理的關系,做到全員遵規守矩,依法辦事。其次,要建立清晰、標準化的定量和定性貸后管理流程體系。把著力點放在銀行管理體系、機制、框架以及制度的改進和整合上,形成各相關部門之間監督制約簡約化和要素化的動態控制管理體系;信貸管理系統增加定期檢查提示模塊和監督功能,借鑒發達國家風險管理經驗,開發和運用風險管理計量模型對各項信息進行定量風險評估;定性分析要歸納整理可供選擇的風險定性標準按等級進行標記,不斷優化和創新貸后管理合規程序。第三,夯實“合規優先”文化建設,認真制訂貸后管理考核辦法,推行“誰管戶、誰負責、誰檢查”責任制,層層簽訂貸后管理合規經營責任書,明確崗位責任,做到層層抓落實。對履職到位的客戶經理給予表彰獎勵,對不按要求頻次進行貸后檢查,特別是應報告而未報告,掩蓋事實風險,出現不良貸款的要對直接責任人嚴肅處理,并追究單位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引導和督促信貸從業人員提高風險防控意識,切實增強信用風險管控能力,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
(三)以優質服務為突破口,提升核心競爭力。
首先,構建通暢的業務流程。通過整合與企業相關和可能相關的一切資源,構建以客戶滿意度為導向的、通暢的業務流程,最快捷、最全面、最準確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和潛在期望,為企業創造最大利益,實現銀企“雙贏”。其次,形成銀企合作伙伴關系。銀行服務除了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外,還要加深與客戶的關系。客戶經理要精通企業財務分析,善于分析行業發展情況,為企業的發展和經營思路出謀劃策,使銀行與企業從最初的信貸關系發展成為伙伴關系,最終形成戰略同盟。再次,打造品牌特色服務。品牌是企業整體形象的外化,優質的客戶服務是最好的企業品牌;特色是指本行特有的,優于其他商業銀行的獨特優質風貌。形成品牌客戶服務是長遠行為,而特色需要不斷創新。這種長遠的品牌和創新的特色效應會給銀行帶來更多的客戶。商業銀行在追求品牌特色服務過程中要以合規為前提,杜絕行業違規現象,將整個行業引導到健康有序競爭的良性發展軌道。
另外,商業銀行合規文化建設與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離不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盡快出臺《征信管理條例》和進一步完善《人民銀行法》和《商業銀行法》是商業銀行合規、穩健經營的重要法律保障。地方政府要開展信用建設,幫助銀行完善信用系統,并且在管理中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杜絕“地方保護主義”是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良性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提升金融機構和地區經濟競爭力,實現“雙贏”的重要保證。
(作者單位:農業銀行海安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