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明花 劉敏
以信貸精細化管理推進資產業務內涵式發展
□嵇明花 劉敏
根據《中國農業銀行信貸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和農行江蘇省分行提出的“正確處理規模、速度、質量和效益的關系”的工作要求,地處蘇北的淮安農行應如何圍繞價值創造、經營轉型、發展質量、風險控制等工作重點,加快實施信貸精細化管理,推進資產業務集約化經營和內涵式發展,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淮安農行應充分利用省分行支持蘇北發展的政策機遇,加快對接,爭取資源,按照信貸“啞鈴式”發展戰略,把優質大客戶、大項目和個人貸款作為主要的貸款增長點,增強交通、能源、通訊、城市基礎設施、南北轉移等重大項目的市場營銷能力,加快資產業務的總量擴張和結構優化。
一是優先支持高價值信貸業務發展。緊跟國家產業、行業政策,緊緊圍繞地方支柱產業,全力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和重點骨干企業發展,加大對特鋼、IT、鹽化工新材料、節能環保和食品等五大千億元主導產業,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軟件和信息服務等淮安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機械、紡織、輕工、建材等四個傳統支柱產業的支持力度。二是繼續做大做強個人貸款業務。在保持住房按揭貸款業務優先發展的同時,推動以房地產抵押為主的非住房個貸業務適度增長;持續加大個人抵(質)押貸款、個人生產經營等個人助業貸款的營銷力度;努力探索新途徑,穩妥發展信用卡分期業務,拓展旅游、家裝、車位等新興卡分期業務;鼓勵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貸款對接為個人貸款。三是緊盯中小企業客戶。高度關注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進程,以小企業集聚的開發園區、特色產業鄉鎮和專業市場為重點,搶抓一批高成長性的優質中小企業客戶,積極營銷成長迅速的科技型、有一定規模的出口貿易型和經營情況良好的服務型小企業,特別是核心企業的上下游優質客戶。四是推動涉農信貸業務健康發展。以“公司+農戶”為主要方式,推廣淮安城南支行的天參模式、盱眙縣支行的三森模式,探索“市場+農戶”、“園區+農戶”、“專業社(合作社)+農戶”等農戶貸款新路徑。
一是深化組合計劃管理。結合全行資本管理、價值創造和信貸結構調整要求,繼續實施增量信貸計劃的組合管理,逐步加大存量貸款的組合力度。加大潛在風險客戶退出和存量收回貸款的再配置力度,推動低等級客戶向高等級客戶流轉,一般流動資金貸款向真實規范的貿易融資轉變,優化存量信貸結構。二是強化資本管理。鼓勵和引導各縣級支行大力發展低資本占用的個人業務、貿易融資業務、貼現業務和高等級法人客戶的信貸業務。適時修訂和完善信貸行業準入退出辦法,提高分類標準的行業覆蓋面,充分體現資本約束和價值創造的要求。三是清降不合理資本占用,建立不合理經濟資本占用的常態化監測與清理機制。四是嚴格信貸準入,從嚴控制用信條件,從源頭上控制擔保風險。在辦理信貸業務時,要以存單、國債、土地、房產等價值穩定、風險緩釋能力強的抵質押品作為首選擔保物。利用新客戶貸款準入和老客戶信貸業務到期續貸前的有利時機,加強與客戶協商,著力提高抵質押貸款占比,增強風險緩釋程度。在擔保方式上,如對小微企業貸款盡可能采取抵質押擔保方式,審慎辦理多戶聯保貸款;對貿易融資業務、表外業務,要著力提高保證金比例,降低經濟資本占用規模;對一般法人貸款,要優化擔保方式,優選金融質押品;對既有一般法人貸款,又有貿易融資、表外業務的同一客戶,要優先將抵質押品配置到一般法人貸款。五是加大信貸授權、流程、產品、政策、經營層次等方面的差異化指導力度,把實施差別化授權和流程管理作為加快信貸結構調整優化的一個重要抓手。
貸后管理是確保貸款到期收回的重要環節,也是信貸基礎管理的重點薄弱環節。為此,一要層層落實客戶管理責任。強化二級分行核心客戶管理,按照客戶分層經營管理要求和“誰管戶、誰負責”的原則,分行和支行客戶部門負責本級行核心客戶的營銷、調查發起、授信執行和貸后管理的組織實施、總體風險控制等工作;經營行負責轄屬所有客戶的日常貸后經營管理工作,承擔貸后管理信用風險控制的責任。二要建立貸后管理評價機制。二級分行每年要對客戶的用信條件落實、貸款發放、資金使用、貸后風險隱患進行檢查評價,并把貸后管理綜合成效與經營行的績效考核、履職評價和轉授權調整掛鉤。三要規范貸后管理例會制度。二級行按季召開貸后管理例會,要進一步規范例會的組織、議程和內容,議定的工作措施和決議須寫進會議紀要,重大問題須以正式文件督促有關經營行整改。四要突出貸后管理重點。重點開展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和個人非住房貸款專項風險排查。加強對大額授信客戶及集團性客戶的日常監測,強化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加強對客戶資金流、貨物流、單據流的跟蹤管理,嚴防客戶假借貿易融資名義套取銀行信用和資金。
一是全面梳理現行政策制度,努力消除制度沖突,填補制度盲區,切實抓好信貸政策制度的執行落實和后評價,強化信貸制度的統一協調管理。二是優化信貸業務流程,嚴格遵循有利于提高服務效率、提升風險控制的原則,完善核心客戶信貸業務運作流程、小微企業業務流程、低風險業務流程。三是改進信貸管理模式,進一步強化系統制約功能,在傳統的信貸決策流程控制的基礎上,探索和發揮C3系統在授權登記、停復牌管理、授信管理、集團性客戶管理、用信審核、支付管理中的作用。四是創新風險監管手段,根據本行信貸業務的風險形勢,準確設定風險預警信號,嚴格按照風險程度實施分級監管。在此基礎上,探索啟動手工預警、風險客戶名單和風險控制工具等功能,實現風險預警標準化。大力推行法人信貸客戶年檢制度,將客戶年度授信調查作為對客戶一年一度的全面“體檢”,做深做細現場調查,對客戶風險狀況進行全面深入評價,實現當期客戶評級、客戶授信、貸前調查、貸后檢查、貸后管理例會、風險排查、風險分類、抵押品重估等工作與年檢工作的信息共享。對高風險區域、行業和客戶隨時開展突擊檢查和監管,從中篩選潛在風險客戶退出名單,逐戶制定退出方案并切實予以壓縮退出。針對表外業務風險頻發的現實情況,要認真組織開展表外信貸業務專項檢查,摸清業務風險底數和存在問題,為針對性地做好信貸監管提供依據。五是增強信貸政策制度的執行力。建立市、縣行政策制度執行的責任機制和檢查評價機制,明確政策制度執行的主管部門和責任人,建立一級追一級、一層追一層的檢查監督、責任追究和處罰機制。
持續加強信貸人員對法律、法規、監管政策以及各項信貸制度的學習,全面掌握應知應會的信貸要求,將信貸精細化管理理念根植于工作中,培育以有效發展、風險控制、專業辦理、高效運作為元素的信貸文化。有計劃地開展信貸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重點培養信貸人員風險的識別、控制、操作能力和愛崗敬業精神,增強信貸人員執行制度的主動性,從而自覺地把內控合規和風險防范貫穿于具體工作之中。不斷完善信貸組織機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按照信貸管理和風險控制的新要求,科學設置崗位,充實新生力量,優化人員配置,加大交流力度。要結合“啞鈴型”信貸業務定位及本行產品布局實際,加快推進個人貸款、小微企業貸款、表外業務和專業信貸業務放款團隊等專業團隊建設,有效防控資產業務經營風險。
(作者單位:農業銀行淮安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