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小勇班愛榮
(作者單位:1.石家莊學院;2.石家莊學院外語學院)
新媒體在傳播核心價值觀中的比較優勢
溫小勇1班愛榮2
(作者單位:1.石家莊學院;2.石家莊學院外語學院)
摘 要: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和知識的傳播媒介,新媒體不但擁有傳統口頭傳播和紙質媒介傳播所具有的大部分特征,而且還具有傳統傳播媒介無法比擬的多功能和高效率特征。新媒體用戶群規模大、覆蓋廣,能大大增強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效果和覆蓋面;運用新媒體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到學校教育全過程,能大大增強趣味性和感染力;運用新媒體強化價值引導,能大大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覺。
關鍵詞:新媒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比較優勢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信息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手機端即時通信使用率為91.2%。與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傳播媒體相比較,以互聯網絡、手機通信、數字電視等作為載體的新媒體大大拓寬了信息和知識傳播的范圍和領域,同時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和弘揚提供了一種新的更加便捷的通道。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和知識的傳播媒介,新媒體不但擁有傳統口頭傳播和紙質媒介傳播所具有的大部分特征,而且還具有傳統傳播媒介無法比擬的多功能和高效率特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不論通過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其最終目的是要達到廣泛的傳播效果,使受眾了解、掌握進而自覺踐行。因此,在具體傳播實踐中,要注重在傳統傳播媒介不缺位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媒體,在給受眾提供學習、娛樂和信息交流服務的同時,對其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宣傳和引導。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信息化建設,截至2014年底,在城市實現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全覆蓋的基礎上,農村的通信村村通工程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全國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3.5%。網絡通信基礎設施的優化和全覆蓋有助于消除“數字鴻溝”,實現數字化信息和網絡資源的共享,同時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搭建了一個規模大覆蓋廣的用戶平臺。
在具體傳播路徑上,可以通過開辟核心價值觀教育主題網站和專欄,介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本質內涵、踐行實效、典型人物、重要事件,創建價值觀傳承以及培育學習論壇等,運用文字、圖片、動漫、影像等大眾喜聞樂見的表現手段,集思想性、趣味性、互動性、知識性于一體,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滿足受眾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必然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針對眾多網友習慣于通過手機獲取社會和生活信息、交流自身感受的特點,充分開發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信息資源,利用其互動性強、即時性傳播的特性,結合實時新聞信息進行互動交流、跟帖評論,也是核心價值觀傳播手段與時俱進的一種彰顯。
教育是今天的事業,也是明天的事業。運用新媒體傳播核心價值觀更應該著眼于教育領域,特別是針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培育。少年、青年時期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而運用新媒體把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到從幼兒教育直至大學教育的全過程中去,是發揮學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形成全社會協力培育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環節。傳統課堂教育教學注重單向傳播,便于樹立教師的權威,體現知識的價值。但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很容易導致課堂節奏的沉悶和受教育者的厭倦。新媒體綜合了傳統單向傳播以及現代信息技術兩方面的優勢,在傳播內容上使固有的東西經過信息技術的處理產生立體呈現的效果,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在傳播方式上通過評價、交流等即時互動設置,不僅使教育者及時了解教育傳播的效果,也讓受教育者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參與感,在提高趣味性的基礎上也增加了傳播內容的感染力。
從縱向維度來講,由于受教育個體在年齡、身體、心理和知識累積程度等多方面存在差異性,需要在發揮新媒體滲透作用的過程中,將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有針對、分層次地融入到專門性的網絡和視頻教學內容的編寫和教育當中,使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從橫向維度來講,每一門課程的教育內容都不僅僅是傳授單純的知識、定理、科學和技術,必然也包含著價值觀的取向和養成,這就要求我們通過新媒體手段,將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內容有機地融入到學校教育的每門課程中,不僅有助于增強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而且也有助于實現核心價值觀學校教育引導的全程融入。
在新媒體日益勃興的時代,多元文化的滲透和融合也向思想政治宣傳工作
提出了新的挑戰。新媒體使信息傳播、知識傳遞突破了時空間隔,全球信息共享成為可能,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將作為人類文明成果的一部分為世界各民族所共享,也接受著全球目光的審視。伴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與經濟密不可分的價值觀念也不可避免地被置于全球化帶來的信息化新坐標之中。伴隨新媒體的傳播,也有許多人迷失了方向,他們對本民族的價值觀念產生了自卑心理,而對于西方的語言文化、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則極度崇拜,從現實生活到意識形態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西方化傾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工作中,注重發揮新媒體的重要作用,強化核心價值觀內容的輿論宣傳和文化滲透,不僅是新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核心價值實現主流價值引導,進而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覺的必要途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要運用新媒體建立積極、主動的價值觀傳播意識,在開放的環境中引導社會和公民理性對待西方價值觀。無論在傳統封閉的社會里,還是現代開放的社會里,一個民族保持對自身價值觀念的自信,都是這個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然而,自信并非妄自尊大。當自信膨脹到以為本民族的價值觀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已臻于至善至美的價值觀時,就有些盲目和夜郎自大了。如果在傳統的、相對封閉的社會里,這種過于自信是因為井底之蛙不知外界天高地厚的話,那么在現代開放的信息化社會里,就只能是自我欣賞式的閉目塞聽了。拒絕外來信息不是自信的表現,相反,更多的是表現為拒絕比較的不自信。在與世界廣泛交往的信息新媒體時代,必須以開放的胸懷,吸收世界各民族先進的東西。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宣傳要運用新媒體加強中華傳統優秀價值觀和中國自身經濟社會文化信息的對外傳播力度,抵制西方價值觀念的傳播霸權,樹立中國在國際上的良好形象,增強國民的民族自豪感。毋庸置疑,新媒體是價值觀傳播的傳聲筒和放大器。針對在國際信息傳播領域,西方價值觀占據新媒體世界主導地位的現實,積極的態度是借助新媒體,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著手,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讓中國的聲音傳遍全球,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新媒體上豐富而受人關注的重要資源。利用新媒體傳播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時,既要保證核心價值觀信息在傳播活動中占據足夠的份額,更要保證我們的價值觀念信息在大眾傳媒活動中的質量。那些利用新媒體向世界展示我國落后的歷史以滿足西方人的獵奇心理,形成世界對中國以及中國人的不良刻板印象的做法應該堅決制止。
作者簡介:溫小勇(1975-),博士,石家莊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招標課題(HBSYKT001);2014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HB14MK007);2014石家莊學院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14BS010);石家莊學院西柏坡文化科研團隊建設成果(XJTD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