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瀚(南京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淺談可視化新聞在電視中的運用及趨勢
羅斯瀚
(南京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摘 要:近年來,在我國新聞領域中,電視報道對可視化新聞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可視化新聞的出現和應用,使得電視報道擁有了一種全新的敘事手段。本文就可視化新聞的基本情況,以及給電視業帶來的發展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可視化新聞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關鍵詞:可視化新聞;電視;運用及趨勢
在藝術領域當中,電視屬于視覺藝術的一種,觀眾通過電視接收和認知信息,主要是以聲音、圖像的形式實現的。而在電視新聞播報中,數據統計、自然災害、人物關系、經濟形勢等較為抽象的主體內容,觀眾在理解上往往具有一定的困難。而可視化新聞的出現,使得電視新聞播報產生了一種全新的方式。改變了傳統抽象、枯燥的概念,從而提高了電視新聞的傳播力。
在新聞信息的傳播和新聞事實的報道當中,最為重要的方式就是新聞敘事。通過文學敘事的方法,利用聲音、文字等表達形式,以一種易懂、易讀的方式傳遞新聞信息。在傳統的新聞領域中,報紙媒體主要采用文字加圖片的形式進行新聞敘事,而電視主要是通過聲音和畫面的方式進行新聞敘事。但是,在漫長的新聞播報實踐當中,利用這種傳統的敘事方式,很多新聞內容都難以得到最為良好的表達與傳播。[1]例如,數據統計、自然災害、人物關系、經濟形勢等較為抽象的內容,只通過簡單的畫面和文字,難以充分表達出新聞信息的內容和含義。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可視化新聞的出現,為該領域提供了一種良好的解決方式。通過可視化新聞的形式進行新聞敘事,能夠更好地進行新聞信息的表達與傳播。在可視化新聞中,融合了設計學、信息科學、圖像技術、認知科學、音頻技術、數據挖掘、傳播學等多門學科與技術。通過可視化新聞,能夠將抽象的信息內容進行具象化的處理,通過圖標、漫畫、動畫、動態圖、模擬圖等不同的形式進行展現,從而使可視化的新聞信息具有更強的動態性和互文性。
(一)優化了電視新聞播報形式
在傳統的電視語言當中,主要有畫面、特效、字幕、聲音等元素。不過,由于電視畫面自身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通過聲音和畫面的方式,仍然難以有效地表達出一些特定的新聞主題內容。例如,案件發生過程、災難發生瞬間、經濟數據統計等內容,都難以通過傳統的電視新聞播報形式進行表達。對此,可視化新聞的應用,使得電視新聞播報的形式得到了優化與更新,對電視語言的缺陷進行了良好的彌補。同時,在相對較為嚴肅的電視新聞播報中,增調了一些較為輕松、活躍的元素。
(二)革新了電視新聞制作規范
隨著電視的出現和發展,在不同國家、不同的電視臺,對于電視新聞的制作,始終保持較為一致的規范,主要包括空鏡頭、現場、同期聲、解說詞等。在實際制作過程中,通常先確定主題,然后由記者進行拍攝取鏡,最后根據相應的文稿進行剪輯。因此,在傳統新聞制作的過程中,并沒有實現其他公眾的參與和配合。而可視化新聞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也革新了定時新聞制作的傳統規范。在一些新聞報道中,涉及鐵路建設、消費娛樂、民生收入、金融貿易等諸多領域。通過可視化新聞,采取了圖形加數據的可視化模式,改變了傳統新聞的制作模式,也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三)增強了電視新聞傳播效果
傳播效果指的是對人的行為所產生的有效的結果。主要包括人們在接收信息之后,情感、行為、態度、知識等方面的變化。傳播效果意味著對于傳播者的目的或意圖,傳播活動完成了多少的程度。而對于電視新聞報道來說,統一的目標就是追求傳播效果的最大化發展。針對這種情況,可視化新聞的應用能夠產生良好的效果。[2]例如,在2010年CCTV關于舟曲泥石流的報道中,通過可視化的模擬動畫,將泥石流的發生過程完整地展現了出來,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與心靈震撼,使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有效地增強了電視新聞傳播的效果。
(一)更高的專業化程度
2014年年初,在CCTV晚間新聞春運主題的特別節目中,在春節期間國內人口的遷移情況的播報中,首次對百度地圖LBS定位可視化大數據進行了應用。通過這種方式,使得普通民眾能夠輕易地看懂和理解新聞中播報的內容與信息。為了完成這些可視化新聞的內容,需要很多技術開發人員共同努力,進行信息采集、數據分析、編程應用等工作。而這些工作的開展,都需要計算機開發領域的人才,并不是普通記者就能夠完成的。其實,早在2009年初,英國的《衛報》就已經成立了數字新聞部。而在著名的《泰晤士報》視覺新聞團隊中,除了普通的新聞記者以外,還擁有多名設計人員、程序人員和數據挖掘人員。
(二)更強的即時交互性
在傳統的電視新聞當中,信息都是單向地進行傳遞。而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網絡的便捷性、交互性特點,使其受到了普通受眾和新聞媒體的共同關注。對此,可視化新聞通過應用各類程序和軟件,通過網絡加強與受眾群體之間的良好互動。[3]例如,前一階段中央政府的“打虎行動”,在新聞播報中,對相關人員之間的復雜關系網絡,通過可視化新聞制作了一張清晰明了的人物關系示意圖;利用不同人物的頭像和不同顏色的箭頭與色塊,簡單、明了地交代清楚了相關人員之間的關系。同時,網友在觀看新聞的過程中,可用鼠標點擊相應的人物頭像,可視化新聞就會突出顯示此人的主要人物關系,從而實現了新聞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良好互動。在當前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當中,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可視化新聞的這種即時交互性也將隨之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可視化新聞是電視新聞播報領域中的一種全新的播報形式。通過這種新聞播報形式,能夠將一些十分抽象、晦澀、難懂的新聞信息與內容進行形象、具體的表達和展現。這樣受眾在觀看新聞的過程中,通過可視化新聞就能夠更加容易的接收新聞信息,從而達到新聞傳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唐彩紅.可視化新聞在電視中的運用及趨勢探討[J].中國傳媒科技,2014(19):56-58.
[2]季妍.媒介融合形勢下我國電視新聞節目形態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4.
[3]張亞剛.電視新聞節目的故事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4.
中圖分類號:G2100......
文獻標志碼:AA.......
文章編號:11667744--88888833(22001155)1166--00229999--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