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利,王 碧
(1.四川省安岳縣人民醫院,四川 安岳 642350 2.四川省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四川 內江 641003)
子宮肌瘤切除術屬于一種應激源,尤其對于無手術史或住院史的患者更為強烈,常擔心手術風險及可能失去女性生殖器官等,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產生應激反應,影響手術治療效果[1]。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研究對行子宮肌瘤手術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病例選擇:入組標準:①經超聲及盆腔檢查臨床診斷為子宮肌瘤;②具備明確的手術指征,自身要求手術治療者;③無手術禁忌證;④同意進入本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常規宮頸細胞學檢查懷疑為惡性腫瘤者,如子宮內膜癌等;②存在溝通障礙;③有精神病史或家族史;④不能配合調查者。
1.2 一般資料:選取符合上述標準的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年齡26~48歲,平均(38.16±5.98)歲;40 例均已婚,已育 33 例、未育7例。病程6個月至5年,平均(2.60±0.43)年。肌瘤數目:單發23例、多發17例。肌瘤最大徑3~8cm,平均(5.64±0.62)cm。教育年限 7~18 年,平均(12.59±3.07)年。對照組:年齡 25~49 歲,平均(38.24±6.20)歲;40例均已婚,已育32例、未育8例。病程6個月至5年,平均(2.65±0.47)年。肌瘤數目:單發 22例、多發18 例。肌瘤最大徑3~9cm,平均(5.69±0.66)cm。教育年限8~18 年,平均(12.63±3.12)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肌瘤大小、肌瘤數目及受教育年限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如常規術前備皮、消毒,入院宣教,飲食指導,解除患者心理壓力,術后常規執行醫囑,觀察生命體征及陰道出血等情況。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①認知干預。通過發放宣傳手冊、觀看錄像等手段,向患者講解子宮肌瘤的病因、治療方式及圍手術期注意事項等,并告知患者手術治療效果。②環境干預。幫助其盡快熟悉病房環境及設施,保持病房安靜、整潔,室內溫度、濕度及光線相對適宜,一般病房溫度應保持在24~26℃,濕度50%~60%,為患者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③心理干預。大多數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機體是一種應激,可影響手術效果,因此,心理干預應貫穿整個治療過程[2]。讓患者明白負性情緒與療效的關系,針對不同心理狀態進行心理疏導,讓患者看到治療的希望,打消疑慮,增強信心和安全感。指導患者進行疼痛管理,利用靜默法、肌肉松弛訓練等進行放松訓練,從而降低焦慮、抑郁等程度[3]。④飲食干預。鼓勵患者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熱量的食物為主,如新鮮蔬菜、水果,忌食生冷刺激食物,如咖啡、濃茶等。讓患者做好圍術期的腸道準備,如術前12h禁食,6h禁飲,禁食豆制品等易產氣食物;術后胃腸蠕動恢復,進食半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⑤行為干預。鼓勵患者適量運動、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4]。
1.4 效果評價:①負性情緒。入院時和術后1d負性情緒應用Zung編制的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這兩個量表各包括20個條目,每個條目按癥狀出現頻度分4個等級,即沒有或很少時間、少部分時間、相當多時間、絕大部分和(或)全部時間,若是正向評分題依次評分1~4分,反向評分題依次評分4~1分,將20個條目各個得分相加得到總分,再經過相關公式換算成標準分[5]。②應激反應。入院時和術前測量患者的收縮壓(SP)、舒張壓(DP)和心率(P)。③滿意度:出院時讓患者對護理質量滿意度進行評價,滿意度分為3個等級,即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比較:入院時,兩組患者SAS和SDS量表評分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d,兩組患者SAS和SDS量表評分較入院時均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觀察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AS和SDS量表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比較:入院時,兩組患者SP、DP和P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觀察組患者SP、DP和P與入院時無明顯變化(P>0.05),而對照組較入院時升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比較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對護理質量非常滿意28例、滿意11例和不滿意1例;對照組患者對護理質量非常滿意19例、滿意16例和不滿意5例;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子宮肌瘤是發生在女性生殖器官中的一種常見良性腫瘤,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增快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子宮肌瘤發病率逐漸增高,而且呈年輕化的趨勢,手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護理干預屬于整體護理的范疇,從各個環節入手,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心理護理及飲食護理,加強病情觀察,有效地對患者進行康復指導,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復,提高整體護理質量。本研究對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實施護理干預,入院時,觀察組患者SAS和SDS量表評分與對照組相似,術后1d兩組患者的SAS和SDS量表評分較入院時下降,但是觀察組變化更顯著。入院時,兩組患者SP、DP和P相似,但是術前觀察組患者SP、DP和P與入院時無明顯變化,對照組較入院時升高。護理干預堅持“以人為本”的觀點,實施人性化護理服務,可減輕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的焦慮及抑郁狀態,緩解手術造成的應激心理,使患者的身心以最佳的狀態面對治療,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患者在院期間可以獲得較好的護理服務,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
[1] 黃蓉.心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手術患者焦慮心理及性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2):49~50.
[2] 趙蕾.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前負性情緒及應激反應的效果評價[J].臨床合理用藥,2012,5(4):121.
[3] 劉春霞.心理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患者手術應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7):24~25.
[4] 胡仁紅.護理干預對減輕子宮肌瘤手術患者應激反應的效果評價[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21):3522~3523.
[5]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2(增刊):8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