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珂
(浙江商貿學校(金華電大) 浙江金華 321000)
關于在中職數學教學中運用微課的探討
黃珂
(浙江商貿學校(金華電大) 浙江金華 321000)
本文分析了中職數學教學的現狀,指出微課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一是要注意微課在重點、難點中的應用,二是要關注微課在課前預習中的應用,三是要利用幾何畫板和錄頻軟件開發中職數學微課單元庫的優勢,四是要安排好微課在課后復習與交流中的應用。
中職數學 教學 運用 微課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在教學中的應用也愈來愈廣泛。當前得到大力推廣的微課教學,即是建立于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現代信息技術不但為微課教學提供課程資源,而且為微課教學構建網絡教學平臺。微課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并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目標。本文對微課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進行探討。
基于以下幾種原因,傳統數學教學方式不利于其有效開展:
1.中職學校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薄弱,對數學學習有高度的畏難情緒。由于國家的考試體系,中職院校學生數學基礎薄弱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數學恰恰又是薄弱中的薄弱,很多學生最不愿意上的課就是數學課,對于數學的恐懼,導致大部分同學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這種情況下,中職數學教學就更加難以開展。
2.課時量有限,數學內容得不到系統的講解。中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注重培養的是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所以,中職院校里專業課程和實訓課程占用相當大一部分的課程安排。數學這種理論課所占有的課時量與其課程難度與知識量不成比例,學生要在有限的課時里完成數學課程的學習目標,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3.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加重了學生的迷茫情緒,不利于學習。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是45分鐘一節課,一般一周4節課左右,而且有些學校的課程安排為兩課連上,一周只有2次課。導致傳統數學課堂上往往出現教師在講臺上講的口若懸河,而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就算有少數學生能聽懂一些,在課后又疏于練習,待到下次上課時,上次課的內容基本上已經全部忘光了。針對以上的種種原因,國家教育部倡導數學教學改革,把信息技術引入課堂,但是目前多數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出現,其效果并沒有徹底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但是微課的出現,卻是從教學教學模式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
1.微課在重點、難點中的應用
對于中職的學生來說中職數學課程中的重點、難點以及典型例題,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理解的。教師在課堂上對重點、難點的點播與講解,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尤其是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比如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函數的概念與性質、角的概念的推廣、三角函數、立體幾何等……這些都是讓學生們非常頭痛的問題,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習壓力,他們很難在只聽一遍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就完全理解這些概念,就更不用說靈活應用了。但是現在,由于網絡通訊技術的發展以及微機、智能手機的普及已經使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可能。教師可以針對每節課的重點、難點以及突破的方法做好微課,上傳到網上。學生可以隨時點播學習,想什么時候拿出來看看就什么時候看,想看幾次就看幾次,想看什么環節就看什么環節,從而,為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與幫助。
2.微課在課前預習中的應用
中職數學知識中大部分是初中數學知識的繼承和發展,與普高數學不同,它更偏向于數學的應用性,因此,老師何以根據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從專業需要或者生活需要的角度出發制作好微課,讓學生在課前先看微課,為新課做好準備。
3.利用幾何畫板和錄頻軟件開發中職數學微課單元庫的優勢
適合做微課的軟件很多,為什么選擇幾何畫板呢?因為中職數學中,有相當部分的知識具有抽象性,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采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將抽象問題轉化成形象問題,而幾何畫板集制圖、測算、文字輸入為一體,為“數形結合”創造了一條便捷通道,通過繪圖、動畫可以讓學生認清問題的本質,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可以繪制精確的幾何圖形。規范準確的幾何圖形給人以美的享受,幾何畫板不僅可以準確地繪制任意幾何圖形,而且還可以探尋點的軌跡,點的軌跡一直是中職生較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問題。比如“橢圓的標準方程”,在上課的時候,傳統的教學就是教師用手簡單地畫草圖,大多數學生只難靠想象在頭腦中畫圖或用手簡單地跟著畫草圖,這樣不能保證所畫圖像的精確性,而利用幾何畫板畫圖,并且將這一過程用錄頻軟件錄下,上課時再讓學生觀看,這一過程就會深深地印在學生腦子里。
4.微課在課后復習與交流中的應用
學生除了可以在課后觀摩重點難點內容的微課,教師還可以設計比較經典的解題微課,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的重難點,比如說一題多解、舉一反三等情況從而開闊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微課對教師的好處很好。第一,做微課,其實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在不斷地反思中,教師能夠不斷地成長。第二,老師不愿意寫論文,做科研門檻太高,程序繁雜,而制作微課程就是一個微研究的過程,一線教師發現身邊小問題,想辦法解決、梳理、制成微課。非常簡單實用,解決教師身邊最關心、最棘手的問題。人人可以做,人人都會做,人人都愛做。第三,優秀教師有許多好的經驗,過去沒的恰當的辦法總結、傳播,而微課程恰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式,固化經驗、傳播方法。第四,微課便于傳播,教師間可以相互學習好的經驗方法。
[1]陳蕾蕾.中職微課資源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才智,2015,(6):119-119.
[2]楊傳俊.微課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J].現代企業教育,2014,(10):219-219.
[4]藍興毅.對中職數學教學現狀及對策的探討[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4):321-324.
]周宗梅.中職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的教學策略[D].南京師范大學,2011.
10.7666/d.y19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