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佩璇歐陽伊卉
(1廣西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2武漢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83)
論風光攝影中黑白攝影的匠心獨運
——以安塞爾·亞當斯藝術作品為例
顧佩璇1歐陽伊卉2
(1廣西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2武漢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83)
本文結合著名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的“區域曝光法”、“預想”等理念,旨在剖析黑白攝影為何在風光攝影中獨具匠心。研究發現黑白攝影所含信息量豐富,揭示事物內涵并傳達人文精神,升華讀者藝術享受,且給予攝影師廣闊空間與高自由度創作。
風光攝影;黑白攝影;安塞爾·亞當斯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我們邁入全民攝影時代,人們隨手拍記錄生活已成為常態。雖然彩色攝影早已成為主流,黑白攝影仍因其獨特魅力占有一席之地。而風光攝影是現代人熱衷的攝影創作種類,其涉及范圍之廣,創作空間之恢宏,幾乎所有的攝影者曾經或者正在拍攝風光攝影的題材。
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是黑白攝影與風光攝影領域的集大成者,他是20世紀美國乃至世界備受推崇的攝影藝術家,至今仍被譽為美國最著名、最深入人心的攝影藝術家。亞當斯提出的“區域曝光法”與“預想”理論對后世影響深遠。
本文將結合亞當斯的作品與理念,剖析黑白攝影在風光攝影中獨具匠心的原因。
黑白攝影雖以“黑白”為名,卻包含了從白色到淺灰、中灰、深灰,直至濃黑等一系列色調的圖像。數碼時代賦予黑白攝影更精準的名字——灰度圖像。在光影組成的繽紛世界下,黑白攝影剝離了多彩顏色,僅余下以黑白為代表的灰度圖像,反而更凸顯出事物本來的模樣,揭示事物內涵,引導人們關注、思考事物的本源。
(一)信息量豐富
黑白攝影有著豐富多樣的層次,對細節精雕細琢,勾勒出事物的肌理結構,在容納自然界龐大信息量的同時,使得被攝體質感十足。由亞當斯獨創的“區域曝光法”,將黑白攝影展現多樣性色調的能力推向極致。
亞當斯將黑白照片的色調(或灰調)劃分為十一個“區域”,由零區域(相紙能夠表現出的最黑的部分)至第十區域(相紙的底色白色)。例如,第五區域是中等的灰度,第三區域是有細節的明影部分,而第八區域則是有細節的強光部分。攝影者掌握該方法后,便學會分析景物,對景物進行更準確的測光,并根據測光結果做出適當曝光,從而把對景物的視覺印象忠實或創造性地再現在照片上。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像經驗豐富的老手一樣,按下快門前就能預料到最終得到的照片模樣。“區域曝光法”理論問世至今,一直被認為是黑白攝影的精髓。
(二)揭示事物內涵
所謂攝影表達,對同樣的拍攝對象,有些攝影作品只能如實反映出事物的外貌形狀,有些作品則能透過外在表象,深刻地揭示內涵和生命,直達受眾內心。相比較彩色攝影的五彩繽紛,黑白攝影更容易突出事物中心,更具備藝術細胞與表現特征。它給予受眾豐富的想象空間,不失為攝影表達的上佳選擇。例如,亞當斯鏡頭下的自然風光。身為環保主義倡導者的亞當斯將自己敏銳的知覺與透徹的洞察力運用到攝影中,加上他如同孩童般純凈的心態,經他探索、取景拍攝的自然景觀或生動靈躍,或和諧靜謐,令人感受到其間蘊含的勃勃生機,仿若身臨其境。
于觀眾而言,黑白攝影作品簡約而不簡單,蘊含豐富內涵,喚醒他們對美和藝術的享受;對創作者而言,黑白攝影給予他們比彩色攝影更廣闊的空間揮灑才華,以及更充足的時間沉淀思想,審視成長,將歲月的力量展現在舊作新創上。正如亞當斯所強調,攝影不僅是一個載體,用來傳達人們實際的思想,它還是一門富有創造性的藝術。
(一)放大觀眾想象空間
黑白攝影剝離了真實場景的五彩繽紛,轉化成不同灰度組成,即單色過渡而建構的影像,它與現實拉開了距離,擴寬了讀者的想象空間。這是將“距離產生美”應用到攝影上的表現。
與此同時,灰度圖像色調統一而層次豐富細膩的特質,造就黑白攝影簡約卻不簡單的獨特風格,充實黑白攝影作品質感與內涵,喚醒讀者對藝術的享受與美的想象。
(二)擁有廣闊創作空間
保證色彩還原準確是彩色攝影的基本原則,過大的調整會干擾真實的色彩還原。因而彩色攝影給攝影師留下的表現空間很有限。黑白攝影卻不同,它將多彩的場景抽去原有色彩,畫面中僅保持一系列灰度圖像。對攝影師而言,在被攝影物體的框架結構已經固定的前提下,他們可以根據自身理解進行創作。換言之,每張黑白照片如同一張畫布,以不同灰度色調為調色盤,攝影師可充分發揮創意,將景物涂抹成自己想象中的模樣。尤其風光攝影這一種類,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自然風光本身便具備變化萬千的特性,在客觀條件上為攝影師提供了廣闊的創作可能。即使只是天氣的變化,展現在鏡頭前的畫面便成為與先前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世界。
借由“區域曝光法”,亞當斯進一步指出,攝影者可將任何一個亮度值放在任何一個區域上。這取決于攝影者想象中期望的拍攝效果,并決定相機的曝光量。由此引出亞當斯另一個傳世攝影理念——“預想”。“預想”即“先想象后拍攝”,攝影師在按下快門前,按照自身理解對拍攝物體構想出不同灰度的表達。例如,山川的部分用深灰,天空的部分用淺灰等。
從拍攝前的“預想”,到按動快門、沖洗膠片,再到在暗房中將“預想”實現成黑白攝影作品,攝影師從中享受到腦力與體力雙重勞作最后收獲成果的滿足感。黑白攝影所給予的高度創作自由與廣闊創作空間也是彩色攝影無法比擬的。
(三)成長隨時間沉淀
黑白攝影還具有彩色攝影難以匹敵的成長度。因為黑白攝影留存下底片,攝影師后期可對同一張底片、同一個題材,多次復制底片進行新的創作。隨著時間推移,一名攝影師也在不斷成長。閱歷與視野的開拓不斷改變人的審美觀與藝術等方面認知,包括技法的成長、表現手法的改變等等,這些因素直接影響攝影師的成片效果,使其創作出不同以往的新作品。
即使針對同樣的事物進行黑白攝影創作,攝影師藝術美感與技法不同,照片所呈現的表達效果亦大相徑庭。例如,月亮,人們通常只拍下一個白色的剪影;而亞當斯善于捕捉月亮。在他的眾多照片里,月亮不僅只是一個發光球體,豐富的細節凸顯出月亮表面的紋理。
[1] 周嵐.黑白攝影[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2] 大衛·普拉克爾.黑白攝影[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
[3] 邵大浪.黑白攝影的精髓——淺析安塞爾·亞當斯的區域曝光系統[J].照相機,2003(11).
[4] 李培林.論黑白攝影的特殊語言[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9).
J405
A
1674-8883(2015)21-0186-01
顧佩璇,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4級新聞專業研究生。歐陽伊卉,武漢科技大學2012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