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娟
(鎮賚縣圖書館 吉林白城 137300)
淺談縣級圖書館在"農家書屋"建設中的作用
馮娟
(鎮賚縣圖書館 吉林白城 137300)
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是一項惠及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縣級圖書館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充分發揮農家書屋的現有職能,拉近農民與圖書館的距離,改善農民讀書條件,提高農民閱讀興趣,進而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
農家書屋 縣級圖書館 圖書資源 服務建設
1.為什么建立農家書屋
“農家書屋”是為滿足農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農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農民實用的書報刊和音像電子產品閱讀視聽條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
2.“農家書屋”工程的主要任務
農家書屋”工程的主要任務是為廣大農民普及科技知識,傳播先進文化,提供精神食糧,體現人文關懷,努力滿足廣大農村群眾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方面文化消費需要。它的發展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文化和諧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3.“農家書屋”工程現階段著力解決的問題
“農家書屋”工程現階段著力解決的問題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通過在農村建立自管自用的書屋和農民自助讀書組織,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學習知識、獲取信息,促進農民讀書用書,開啟智慧,活躍和豐富文化生活,凈化農村出版物市場,改善農村文化環境,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文化生活質量和農村文明程度,在建設經濟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新農村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我縣建成農家書屋114個,達到村村有書屋,全面覆蓋。每個書屋面積都在20平米以上,藏書2000冊,有固定的兼職圖書管理員。圖書種類主要包括:中國文學類、外國文學類、政治法律類、使用的農業技術類、歷史類等等。
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是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完善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時代要求。為廣大農民讀者送去豐富寶貴的精神文化食糧。從而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豐富、活躍精神文化生活,為新農村建設的和諧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1.文獻資源不足、內容缺乏針對性
顧名思義,農家書屋因為其主要活動對象、活動區域是面對廣大農村群眾,其活動特點、書屋建設都必然與廣大農村有著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就要求有足夠的讀書資源。農家書屋現在的圖書資源少,沒什么新的資源更新。縣圖書館在服務創新以后,配備圖書的活動方式也要及時更新,主要體現在書屋的書籍配置、活動內容、知識結構、服務要求上幾個方面。例如書籍配備上側重于農業類、科普類、健康衛生知識、法律普及等方面。簡言之,農家書屋的文化產品應是要為群眾所熱愛并有實用價值。這樣才能達到以傳播先進文化和滿足農民需求,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素質,通過知識來實現奔康致富的目的。
2.領導需加大力度,促進資源共享
傳統的群眾文化三級服務網絡,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都屬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范疇,體現社會主義文化的公益性特征。從一定意義上說,“農家書屋”的建設是傳統群眾文化網絡的延伸與創新。因此,農家書屋(文化大戶)本質上具有公益性特征,并為時代賦予了新的內涵。與傳統的三級服務網絡強調文化部類的綜合性相比較,正如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指出:“農家書屋關鍵不是屋而是書。”書籍是知識傳播的基本物質載體,充實、完善“農家書屋”基本的圖書資料庫,也就使之具備了“資源共享”的公益性條件。各級基層領導應高度重視,把圖書館現有圖書資源整合配備,使農民廣大讀者充分利用圖書資源,達到資源無界限,促進資源共享。
3.服務缺乏開放性和規范性
農家書屋工程的實施,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具有開放性特征。它的開放性是多方面的,包括圖書資料的閱覽、外借、信息資源的公開等等。農家書屋開放性根本沒有實現,有的書屋根本就不開放。沒有同意的管理,圖書拜訪不整齊,圖書借閱登記不規范。在網絡化完善的條件下,要求農家書屋增強與上級相關流動圖書館的聯系;與區域內村際農家書屋的信息聯系交流等。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使得廣大群眾對知識的接受方式由傳統的單一途徑向多元化發展。以閱讀為例,科技進步和網絡普及使得當前人們的閱讀趨向于數字化、多元化、個性化等新特點上。因此,要求農家書屋的建設要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好現有條件,同時要多形式、多渠道地拓展外部環境條件,爭取建立多媒體瀏覽設備、建立完善的電子聲像資料庫等,以此來吸引廣大群眾熱情、樂意參與到閱讀學習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1.活動形式靈活多樣,是開展特色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的重點
要確保農家書屋活動主題突出,就必須做好組織形式與活動內容的有機結合與統一。活動的內容要突出“三農特色”。“農家書屋”開展活動一定體現特色,這個特色就是緊抓“農”字不松手,很好地突出“三農特色”:活動內容突出“農村”特色,確保農民看得懂;活動形式突出“農民”特色,確保“本土”性;活動主題突出“農家書屋”特色,確保“原汁原味”不走樣。
2.開展知識講座
圖書館應幫助農家書屋利用大學生放假回鄉等時機,鼓勵和安排回鄉大學生利用農家書屋這一平臺,在書屋開放時間里開展小學生學習輔導及向村民講授農業科技知識等等,這不僅有效充實了書屋的活動內容,也激勵了村民愛讀書、讀好書,樹立用知識改變自己命運和建設家鄉的信心和決心。
3.開展主題活動
目前書屋開展的活動項目,大都是帶著鄉土氣息的一些簡單活動。例如: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歌詠(體育)表演比賽、學科學用科學實用技術(種地)比賽等等。活動雖然簡單,但能充實農民的業余時間,占領導農村文化陣地,把農民從麻將桌拉到書桌,對幫助農民克服不良生活習慣轉而投身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來,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
總之農家書屋工程師一項系統民心工程,是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工程,是倡導“全民閱讀”的保障工程。農家書屋的建成可以拉近農民與圖書館的距離,改善農民讀書條件,逐步提高農民閱讀興趣,進而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縣圖書館必須把農家書屋建設作為自身服務體系的延伸,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效率,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1]羅梅“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研究,北京印刷學院;2008年
[2]許麗杰 《縣級圖書館與新農村建設之我見》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