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禮云
(重慶市開縣岳溪中心幼兒園 重慶開縣 405404)
如何利用竹資源進行幼兒園環境創設
黃禮云
(重慶市開縣岳溪中心幼兒園 重慶開縣 405404)
文章分別從富有特色的主題墻飾和走廊吊飾的環境設計,怎樣利用竹玩利用竹資源充實戶外體育活動環境,利用竹資源充實區域活動環境和利用環境創設形成特色的教學、游戲活動等幾方面進行闡述,進而對如何"利用竹資源,拓展幼兒的活動空間,吸引幼兒主動參與,讓幼兒體驗快樂,提高了幼兒的綜合素質進行了探索嘗試。
竹資源 墻飾吊飾 戶外體育活動 區域活動;特色的教學 游戲活動
開縣岳溪中心幼兒園是一所鄉鎮中心幼兒園。我們利用豐富的竹類資源并結合本園實際,因地制宜地豐富墻飾、吊飾以及區角等內容,開展各種活動。怎樣使有限的竹資源發揮更大的教育作用,我園進行了探索嘗試。
1.巧用材料布置富有童趣的主題墻飾
“環境是可以說話的”,良好的環境設計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誘發幼兒的積極行為。我們選擇環境和墻飾內容時更多的考慮內容的教育價值,而不是一味只追求精致、美觀。
例如我班主題活動“我愛我家鄉”,我就在主題墻上設計漂亮的的“農家樂”,農家小院的房子都是用孩子們最熟悉的竹子搭成,房子后面是大山,旁邊是一塊塊農田,田里有一只只可愛的蝸牛。孩子們在農家小院里盡情的喜戲玩耍。最讓孩子喜歡的是我用竹農具(蓋蓋)做成向日葵,把幼兒從家中帶來的全家福照片,張貼在一棵棵向日葵上,一棵向日葵就是一個個幼兒的家。幼兒在自然、寬松、溫馨的氛圍中,爭先介紹自己的家人。激發了幼兒對家人和家鄉的熱愛。
在創設主題墻飾的過程中,我們做到墻飾的主題和內容與教育活動及幼兒學習活動相一致、相呼應。
2.走廊環境巧布置,讓走廊充滿趣味與美感
一樓長廊:老師們有竹筲箕把布置成“動物世界”老師們用竹筲箕做成螃蟹、烏龜、蟬、小鳥、烏賊、魚、七星瓢蟲等,使幼兒覺得有熟悉又親切,孩子們躍躍欲試,都想回家用自己家的竹筲箕做出自己喜歡的動物。這樣不但激發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開發了幼兒的智力。
二樓長廊:形態各異,色彩鮮艷的“十二生肖”以吊飾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孩子們抬眼可看,唾手可得,真是妙趣橫生。最讓孩子們新奇的是這“十二生肖”圖全部是孩子們家里帶了的廢舊席子做成的。
三樓長廊:老師們用手指粗的細水竹制作燈籠骨架。銜接的地方用細竹絲綁緊。然后領著孩子們一起制作燈身,把各種顏色的宣紙和皺紋紙,裁成符合燈籠骨架的長寬,孩子們把自己書法、繪畫、剪紙,都貼在小小的燈籠上一展風采。精美漂亮,古色古香的竹燈籠樸素、自然、大方,有著濃郁的中國文化底蘊,民族韻味。孩子們在參與互動中獲得了經驗,感受到了集體生活的樂趣。
竹資源的有效利用,為幼兒創設了最大的發展空間,使孩子獲得了更多自由、自主的鍛煉機會,心情愉快、樂觀自信,也就更加喜歡、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從而得到全面發展。
挑水接力賽:三至四個孩子一組,每組一擔竹水桶,聽老師口令同時挑著水桶跑,傳給下一個孩子,誰先傳到最后一個孩子先跑到終點為勝。
竹堆車賽跑:兩到四個孩子一組,每人拿一個竹推車站在起跑線上,聽老師口令同時推著竹推車往前跑,誰先跑到終點誰獲勝。也可進行接力賽跑,幼兒分成兩組,用竹推車開展接力賽跑,這樣的游戲可訓練幼兒走和跑的協調性,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
投籃:用竹蔑條編的大竹圈釘在墻上做成籃圈,幼兒用皮球進行投籃活動。
鉆竹圈:將直徑為50~100厘米不等的大小竹圈豎著立在操場里,每個竹圈由一個幼兒扶著,其他的幼兒從這些竹圈里一個一個地鉆過去,然后扶竹圈的幼兒與鉆竹圈的幼兒交換游戲。
跳竹圈;將大小不一的竹圈放在院子里擺好,幼兒一邊唱兒歌一邊跳竹圈,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意愿跳出各種不同的花樣。
建構活動是幼兒特別喜愛的游戲之一。幼兒對建構活動就百玩不厭。
花朵:將小竹圈擺在中間,把竹片沿竹圈周圍扇形擺開,再用竹葉、竹枝擺成與花朵相連的枝葉。
竹橋:先用兩根楠竹并排擺在地上作為橋架,再用較細的竹竿一根一根橫著擺在橋架上就搭成了竹橋。
竹房:用繩子把竹竿扎成四方形的架子,在頂上鋪上竹竿和竹葉,再將竹瓦一正一反地扣在上面,就建成了竹房。
竹鏈:用膠線把拇指大小的竹圈串起來就是竹鏈。
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討論和交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在玩中學,學中玩的過程中有效地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豐富他們的想像力,培養了幼兒的創造力。使孩子們體驗了活動變化的無窮樂趣,體驗了成功的喜悅,使創新活動層出不窮,使游戲材料常玩常新。
游戲是幼兒的工作,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游戲是伴隨幼兒成長所必不可少的活動。我們認為創設環境就是為吸引幼兒主動、自愿、愉快、自由的參與游戲。
在《小小消防員》的游戲活動中,我們提供了自制的教玩具:梅花樁、紙筒樂、滅火器等。利用這些教玩具布置了“消防員滅火”的活動環境,使幼兒“身臨其境”,在教玩具模擬成的森林中鉆過山洞、爬過小坡、走過小橋,用自制的滅火器進行滅火游戲,利用教玩具為活動塑造逼真的游戲環境,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發展。
創造良好的活動環境可以促進幼兒創造、運動、想象與審美等能力的發展;適合幼兒的環境氛圍能增進幼兒間的交流,促進了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我們利用自制教玩具開展的各種活動促進了幼兒認知、體能、情感的發展。利用本土資源,深入開展自制教玩具活動,不僅能為幼兒各類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材料,而且為幼兒園的特色化教育環境的形成提供了保證。幼兒園的環境呈現出濃厚的地方特色,教師、幼兒和家長的創造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在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整個過程中體現了師生互動,人與環境的互動,這樣的環境建設便是有更高層次、更深刻內涵的教育作用。不僅在物質形態上,更為生動、豐富、更充滿童趣,而且升華為一種更高級的精神形態,即形成幼兒良好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參與環境建設,能使物質環境更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更能激發他們對環境的興趣與注意,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要,從而使環境與幼兒、老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產生互動作用,形成幼兒和諧的生活空間,從而對幼兒的知識、情感、意志、行為起潛移默化的作用,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