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建
(云南省個舊市大屯鎮第十一中學 云南個舊 661000)
如何激發農村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
何家建
(云南省個舊市大屯鎮第十一中學 云南個舊 661000)
隨著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和學業水平考試改革的深入,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日趨顯著。為了提高農村中學信息技術學習效果,本文從農村中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現狀出發分析原因,并探討了激發與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可行性策略。
農村信息技術 原因 興趣 培養
新課程標準指出:中小學信息技術是以“興趣為起點,以活動為載體”螺旋上升的設置內容,在實施教學行為時,也要求學生主動、生動地發展,因此在新的教學形勢下,學生擁有強烈的學習愿望是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在信息時代,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非常重要,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設計都要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心理學家布魯諾曾經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痹诮虒W中,我們應積極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學模式,采用啟發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積極主動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1.現狀:現階段,農村中小學生剛開始接觸計算機,他們認為上信息技術課就是玩游戲、聽歌曲,看電影等,出于好奇,對信息技術課程很感興趣。但隨著老師的授課,發現不是那么回事的時候,就出現一種排斥心理。況且目前不少學?!缎畔⒓夹g》課程只開設兩年且每周課時僅為一節課,而這一節課,很多學生根本就沒有機會練習,慢慢的造成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厭倦。
2.原因:綜合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社會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認識不足;2.學校計算機硬件缺乏,軟件不足,課程安排不合理;3.專業教師不足,教學方法不當;4.學習需要不足;5.學習起點不一,個體差異。
1.營造輕松的心理氛圍有利于培養興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為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提高他們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學習者,應該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知識、真誠地面對學生。對能力強的學生給予鼓勵,對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不但不能存有偏見,而且要去理解他們、并耐心地指導和幫助他們,不能簡單地否定,拋棄他們。另外,良好的心理氛圍的營造,也決非一夕就能完成,它還包括在課外,在生活中的長期積累。
2.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認為,學生興趣是指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聯系的,學生“愛聽”和有“學習興趣”也不完全是一回事。學生有學習興趣表現在他們有主動了解、積極探索的愿望上,有不惜時間、不怕困難,可以集中較長注意力的表現上,而且也表現在愉快的學習情緒上。
經過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我適當地采用一些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吃蘋果、青蛙過河、打地鼠、警察抓小偷等等游戲,這些富有童趣的游戲,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在課堂中發現學生們在忘情地玩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指法練熟了,懂得了平常課堂中很難記住的鍵盤按鍵的作用,在無形中掌握了知識,如果強行讓他們去學習班理論知識,背熟鍵盤字母排列、鍵盤功能,學習效果不見得會很好。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正確地引導學生玩電腦游戲是利多弊少。但電腦游戲的取材和活動時間必須要嚴格控制,要選擇優秀的適合學生的游戲,更要強調趣味、益智和學習的功能。有了這樣的興趣,再加上老師的引導,就會引起學生大腦皮層對信息技術的高度興奮,他們就會持續關注信息技術的發展,從而感到自己知識的貧乏和不足,他們會很自然地愿意上信息技術課,自然而然以師為友,以學為趣。
3.組織競賽,發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喜歡爭強好勝,在教學中適當進行競賽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在指法練習時,采取競賽的方式,學生們興趣高漲,有的同學為了取得好成績,一連打好幾遍。一般我都是把最高成績為本次比賽的結果,所以每次比賽時每個班都有三分之一的同學要改一次成績。有的同學還要改兩次、三次。
4.注重自主實踐,品嘗學習樂趣
“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際操作中,學生才會發現和處理問題。所以,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必須做到精講多練。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自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應該說上機時間占70%,理論課只占30%。學生上機操作的過程是一個融閱讀、理解思考和觀察、驗證于一體的過程。學生剛開始學習時還有興趣,但慢慢地對計算機的熱情就會下降,不感興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布置相關任務,設下疑難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上機實踐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給學生“主動發展”的空間,大力推行“發現式”教學,同時要保證學生充裕的上機時間,著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操作技能。當學生通過自己的上機操作能夠解答某一問題或完成一件任務,必將會熟練掌握該項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悅之情,充滿學習計算機的熱情。
5.利用小組合作,縮小個體之間的差異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種種主客觀原因造成學生的學情差異。如果教學內容太淺了,基礎好的學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點,基礎差的學生便不能接受。為了解決這個實際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學生變學者為教者,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間單向傳遞知識的方式,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傳授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教學中的一些簡單而且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可以事先告訴學生教學目標,讓學生自己組織上課,并以自己最好的教學方式扮演“小老師”。同時,在上機實踐課中,教師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兼顧到每一個學生,這時可以讓一部分操作較好的學生當“小老師”,對其他同學在上機過程遇到的一些難題給予解答,互幫互助,共同學習。
總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要想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要研究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客觀條件,探求學生的心理狀態,在教學中向學生提出恰當的要求,采取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這樣才能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培養學生樂學、會學、主動生動地發展,把學生的“要我學”改變成“我要學”,養成積極創新的良好學習習慣,打開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之門,開展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全面地實施新課程。
[1].《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
[2].《有效教學》
[3].《教育學》
[4].《心理學》
[5].《新課程:教師怎樣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