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紅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成人教育學校 河北唐山 063100)
廣播電視大學語文教師終身學習制度的建立
趙振紅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成人教育學校 河北唐山 063100)
隨著時代的發展,未來社會的知識更新速度加快,使得只在一個階段接受教育便可滿足以后生存需要的事實已經破產。終身學習已經成為21世紀教育的一種基本理念。廣播電視大學,作為社會有志青年參加學歷進修的主要渠道,在綜合性較強的語文學科領域和主體地位逐漸突顯的學歷進修教學中更為明顯,這對廣播電視大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終身學習。
新課程 高中語文教師 終身學習 人類文化
未來社會的知識更新速度加快,使得只在一個階段接受教育便可滿足以后生存需要的事實已經破產,終身學習已經成為21世紀教育的一種基本理念。終身學習是指人的一生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活動來求得思想、意識和行為的變化,不斷提高人的文化修養、社會經驗和從業能力的過程。為此2003年教育部頒布實施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中明確界定:“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可見,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對電大教師這一職業而言尤其如此,教書育人者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教師應成為終身學習的實踐者和楷模。
作為電大語文教師,更應隨時代的發展,把握、發掘學歷進修語文課程的時代內涵,不斷學習、充實自我,從而做好學員語文學習活動的啟動者、引導者、合作者的工作。
也就是說,作為學歷進修學校的語文教師應該把其一生的學習活動放在人類文化這一大的語境之中。《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性質做了重新的定位:“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將語文定位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并不是從語言入手的。結合《新課標》上下文語境,應是從文化的意義上立論的:人創造了文化,人運用文化為自己的生存服務,因而,人類的一切文化成果,都成為人類繼續生存發展的運用工具。同時,語文課程不是知識學習的課程,也不是關于某一具體的學科課程,而是文化學習的課程,所以說“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語文教師不光是簡單知識的傳授者,而更應該是人類各民族文化的傳播者。語文教師不僅應學習既有的知識文化,還應不斷掌握文化的發展動向或文化的新內涵。這就是一個終身的命題,也只有立身于文化的語境中,才能成為一名語文教師。
電大語文課程與傳統課程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電大語文的學習將改變學員的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傳統電大語文教師的單一性和平面性在新課程背景下已不適應了,應該重新定位教師的教育角色,要樹立新型教師角色整合的新理念,實現其啟動者、引導者、合作者、評價者等多元角色的有機整合。這就給我們帶來了兩個新的專業發展空間,即除以往教師專業發展在教學組織、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的選擇和應用上的表現外,還必須以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教學評價方面具有專業能力。
而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教學評價是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的,是“教師和語文課程同步發展”的關鍵。《新課標》規定:“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教師有必要積極而慎重地規劃、開設選修課,用好用足本校本地區的課程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而電大的語文課程資源在每一區域不同時期有其特殊性,面對具有流動性的對象學生,電大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便成了一個永恒的課題。教師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不僅是為了開發一系列的課程文本,我們更加注重的是參與過程本身,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課程與教學等方面的能力。
所以,教師既是繼續教育語文課程的實施者,同時又是課程的研究者,作為廣播電視大學的語文教師,要面對新課程,學員不斷出現的新特點,擔當其多元的角色,與時代要求同步,使終身學習和自我發展成為了教師職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電大課程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探究式學習中,語文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不僅包括了知識和教材,而且包括了學習者占有、獲取知識和接受文化的主體活動過程,包括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探究式學習需要的是開放的、融入自然和社會的課堂,在這一課堂里,教師面對的不僅僅是依靠本門學科就能解答的問題,因此,對教師在知識方面的要求是多學科的。這就要求教師按照學生的實際需要,走下講臺,和學生一起求知,一起探索,一起研究,一起解決問題,要求教師提高自己,不斷拓展、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以適應新的教育教學模式。
電大語文教學的課程目標是“學員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應該在以下五個方面獲得發展: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這五維目標中,“積累?整合”遵循知識接受原則而發展心靈內化能力;“感受?鑒賞”遵循問題發現原則而發展審美體認能力;“思考?領悟”遵循自我反思原則而發展統合直觀能力;“應用?拓展”遵循實踐探索原則而發展實踐操作能力;“發現?創新”遵循思想生成原則而發展創造探索能力。其中從所遵循的原則到發展的能力,都需要教師面對具體的個體學生而遵循相應的原則、發展同樣的能力,同時,在這五維目標體系中,其所接受的原則體現為博學、持久、選擇的知識接受原則,這就更直觀明確地要求語文教師要具有博學、持久、選擇的能力,才能引導組織學生博學、持久、選擇地接受知識文化,才能適應新社會,促進學歷教育的改革發展。
總之,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作為廣播電視大學的語文教師,要不斷發展自己。終身學習,是不斷努力發展可以有效地推進語文教師發展進程的關鍵因素,也是語文教師獲得具有較高效能的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