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爽
(作者單位:吉林電視臺)
中國新媒體產業特點分析
湯 爽
(作者單位:吉林電視臺)
中國的電視產業因其所具有的政治屬性而在中國傳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又是文化產業不能或缺的組成部分。經歷近六十年的發展,電視媒體從一個新興產業進化到了一個重要的文化產業類別。然而,進入2010年之后,以移動互聯為代表的新媒體,以革命者的姿態出現,在信息的傳播方式、媒體產品的類型、經營方式等方面帶來了傳媒產業的劇烈震蕩。突然成為傳統媒體的電視產業和新媒體發生激烈的碰撞,在潛移默化之中,進行著一場媒體行業的聚變。備受沖擊的電視產業必須加以應對和改變,處于進攻姿態的新媒體需要尋找一條穩定寬闊的發展之路。作為電視媒體的從業者,了解新媒體的來歷和發展趨勢顯得極為重要。本文將對現階段新媒體產業的特點加以分析。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互聯網從美國興起波及全球,從web1.0的門戶網站模式到web2.0的全民參與的論壇模式,再到今天的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自媒體模式,依托科技的進步,新媒體總以新的面貌沖擊著媒體行業的傳統格局,從臺式計算機到智能手機,媒介終端的演變不斷改變著信息的傳播途徑和傳播效率。對于受眾而言,新媒體帶來的不僅是圖文和視頻的豐富資源,更是全新的媒體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新媒體突破了時空地域的限制,將大眾傳播的概念改寫,點對點的精確傳播成為可能的現實,影響著整個人類社會的生活。“互聯網思維”成為炙手可熱的名詞。這不僅是對傳統媒體“賣方市場”的顛覆,更是將文字、圖像、聲音等流媒體集為大成。從上個世紀后十年的互聯網的全面興起,到后來的移動通信走入普通人的生活,再到從2009年左右開始的智能終端時代,人們從最初的Email、BBS、即時通信軟件、手機軟件、博客,再到微博、微信,造就了層出不窮的新媒體形態,在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方式以及影響力等方面,都誕生了難以預測的對傳統媒體的沖擊,在新媒體沖擊的大潮中,傳統媒體也學會了對新媒體的內容借鑒和形式上的利用,而新媒體在突出自身內容特點和傳播手段優勢的同時,也在把傳統媒體的相關內容以數字化的方式豐富到自身之中,例如,近期的網絡電臺和手機電臺APP的大行其道,就把傳統媒體的音頻資源變成隨手點播資源,值得注意的是,在廣播領域,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完成了共生,新媒體為廣播提供了新的跨區域傳播的可能,而傳統廣播節目資源,也在豐富新媒體的素材庫。
應該說,在不同時代,新媒體有著不同的定義,中國電視行業出現的初期,承擔了當時新媒體的角色,與“傳統媒體”廣播爭奪受眾,在改革開放之后,進入九十年代,電視媒體進入了黃金時代,又對以報紙為代表的紙媒體予以打壓,并經歷了近二十年的與計算機信息媒介的共存。因此,所謂新媒體是一個動態定義的過程。新媒體的誕生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伴隨整個媒體行業的技術進步和市場機遇而來,是傳統媒體在傳播終端上的技術變化而完成的質變。新媒體具有的這種來自傳統媒體的衍生性,使其自身帶有與傳統媒體的類似特征,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都服務于廣泛的社會受眾群體,承載著社會的文化認同,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著媒體應有的影響力。在媒體共性上突顯出來的個性,成就了新媒體自身的產業特點。
對新媒體的理論定義,最早由美國人提出,在學術界一直沒有統一的定義,國內比較公認的觀點是:“新媒體”要放一個辯證的動態過程觀察,而我們所探討的新媒體,是一個狹義概念,特指當今社會以移動終端為載體,以自媒體為主要形式的,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移動媒體產業。
當下新媒體的發展,手機成為主要的移動終端設備,這樣的技術層次之下,使得精確傳播在受眾完成主動篩選之后成為可能。點對點傳播和精確投放,得益于新媒體的互動性、主觀性和分時性三個特征。從2010年開始,新媒體研究成為學術界的熱點問題,無論是從新媒體誕生的歷史脈絡的理順還是新媒體的產業控制,它都不可避免地與傳統媒體發生對比和理論上的貼近,而事實上,無論新媒體如何之新,也無法超越媒體的共有特征,這是因為新媒體的內容來源,完成手段都與傳統媒體如出一轍,其自身的卓越特征,集中表現在與傳統媒體在內容發布和應用終端上的不同。新媒體的受眾,可以在搜索引擎中查找自己想接受的節目信息,從而改變了傳統媒體的編排模式,打破以賣方市場為主導的傳統媒體投放格局。當然,這樣的檢索模式也帶來了碎片化、表面化的問題,傳統媒體有成熟的“把關人”制度,而在新媒體盛行的今天,信息,尤其是新聞類內容被快速傳播,使得受眾對消息內容的認識停留在主觀的判斷之中,所產生的社會效應,完全依靠受眾的個人認知。這個時候,傳統媒體往往扮演了辟謠者的角色,這從近期的關于微信朋友圈中的流言終結中我們可以明顯地觀察到。新媒體如何有效地利用精確傳播,傳統媒體如何凸顯自身“嚴肅性”的優勢,如同一個杠桿,既是橫亙于兩種媒體之間的溝壑,又是傳統與新穎之間的橋梁,對內容控制的度的拿捏,依然是理論界應該重點探討的課題。
新媒體會繼續成為傳媒理論界不可回避的研究熱點,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不是對立的關系,不是有你無我的媒體生存邏輯,在一定時期之內,我們可以看到兩種媒體形式的伴生狀態。其次,新媒體的發展要依托于傳統媒體,傳媒發展的歷史進程,使得人財物依然集中于傳統媒體之中,整體資源的傾斜和整合還需要時間和觀察。最后,新媒體的發展為傳統媒體的轉型提供了可能,我們期待更多專業化的傳統媒體形式在不久的將來再次發揮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