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朋,周祖旭
(黑龍江科技大學體育部,黑龍江哈爾濱 150022)
學校體育運動風險的主觀因素分析
陳鑫朋,周祖旭
(黑龍江科技大學體育部,黑龍江哈爾濱 150022)
通過對學校體育中運動風險主觀因素的分析,探討學生主動識別和規避運動風險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主動防范風險的意識,達到保障科學健身的目的,為推進校園體育活動的健康開展提供合理建議。
運動風險;學校體育活動;主觀因素;運動損傷
進入21世紀以來,與我國綜合國力不斷上升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國民整體體質水平在不斷下滑,青少年體質水平呈下降趨勢,應引起高度重視。在高校學生群體中,低耐力、低力量、高體重的學生比例有所增加,令人擔憂;有心、腦源性等疾病隱患的學生總量也在上升。近年來,校園里學生扭傷、挫傷、拉傷、關節脫位甚至骨折等運動安全事故頻發,溺水、運動猝死等事故偶有發生。此外,學校教師及教輔人員的運動損傷事故也頻發。運動風險帶來的運動損傷不僅給人的身體帶來痛苦,同時也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傷害問題。應當高度重視以上運動安全事故發生的隱患。
事故的發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治療、問責與理賠等問題。因此,如何正確認識體育風險、提高主動判別和規避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風險理論認為“風險”是普遍存在的客觀事實,但通過對其本質的探析和研究,人們可以采取科學的防范措施規避風險或減輕由風險帶來的損失[1]。通過對體育風險的主觀因素剖析,旨在提高學生對運動風險因素辨識的能力,提高其主動防范風險的意識,進而推動校園體育活動的健康開展。
1.1體育風險
風險是指導致傷害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2002年8月,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對“學生傷害事故”進行了明確的闡述:凡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及其組織的校外活動),及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內發生的,并給在校學生造成一定人身損害后果的事故。學者們對運動風險表述不一。如楊輝認為,“學校體育運行過程,管理主體的主客觀能力及實力的局限或學校體育活動所處環境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給參與者帶來的財產損失或身體傷害的可能性。[2]”蘇玉鳳認為,“運動風險是指學校組織實施的體育比賽、課余訓練、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如俱樂部活動),及校方應當擔負管理責任的教育教學設施內可能發生的給學生帶來人身傷害的危險后果,如常見的運動損傷、心血管等疾病的誘發甚至死亡。[3]”楊延輝認為,“體育風險是指在體育活動過程中,對參與者身體健康可能產生危害影響的,具有潛在性卻能加以控制或規避的各種因素的集合,分為物質和非物質兩方面的因素。”[4]
1.2導致損傷風險的主觀因素
導致損傷風險的主觀因素主要是學校或教師的違規(甚至違法)行為。這種因素首先是可預見性的,完全可以通過有意識的防范去避免和降低傷害程度,從而最大程度保障個人運動安全。運動能給人帶來健康,但大多數項目具有對抗性強、身體接觸多,對參與者個體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等特點,發生運動損傷具有普遍性。因此,風險與健康并存是運動本身的特點。只有充分認識風險的危害,提高規避風險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運動者的健康。
蘇玉鳳認為大學生運動風險因素由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組織活動的教師、場地等環境條件、校方危機管理4個方面構成[3]。王軍認為運動風險的發生與學生對體育常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運動技能水平、相關運動經驗的積攢和參與者個體的身體條件密切關聯,同時也受天氣狀況、周邊環境等客觀因素的影響[5]。張宏偉認為,運動損傷的發生主要是由于開展活動的領導者(組織者、指導者)和參加活動的參加者防范運動損傷相關知識的缺失。另外,與場地、器材、保護用具、服裝不符合衛生要求等有關[6]。
學生進行運動時的劇烈度也是導致損傷發生的主要因素。此外,有部分學生在比賽中存在斗狠心理,導致不計后果、故意犯規現象很多。這將嚴重危害他人甚至自身的安全,我們也需要重視該種心理的研究[7]。
損傷發生后,導致傷情嚴重的因素主要包括受傷救治速度、治療措施、損傷恢復、傷后運動、受傷補償等。對這些因素處理不當,會給傷者帶來延誤治療、病情加重、未愈再傷以及經濟壓力、心理挫折等問題。因此,對損傷發生后的風險問題需要作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2.1研究對象
以黑龍江科技大學、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牡丹江師范學院等4所高校的二、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學生是否發生過運動損傷及損傷性質和發生原因、學生對運動風險的主動識別意識和識別能力。每校隨機抽取100名學生(男、女各50名)作為調查對象,共計發放400份問卷,回收問卷400份,其中有效問卷為393份,有效率為98%,其中男生問卷194份,女生問卷199份。
2.2.2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等網絡數據庫檢索了30余篇與運動風險相關的文獻。
2.2.3專家訪談法
為得到權威性的對策,使成果在高校體育工作中得到較好的應用,依據之前制定的專家訪談綱要,通過電話、email或當面拜訪的形式,就損傷致因及應用對策對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了訪談。
2.2.4數理統計法
對問卷數據進行相關數理統計。
3.1主觀風險因素分類
按照“致傷原因”的問卷統計結果,將學校運動風險因素分為主觀和客觀兩種,除將氣候、場地、器材等歸為客觀因素外,其余歸為主觀因素,共分4類:學生個人因素、教師因素、活動組織因素、傷后處置因素(表1)。

表1 學校運動風險主觀因素分類
從表1可以看出,導致學生運動損傷的主觀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學生自身、教師教學指導行為和活動組織行為等。其中來自學生自身的因素大體可以歸結為自身素質差、對運動風險準備不足、缺乏心理重視和防范、缺少傷后自我護理的知識和方法等。而來自教師及活動組織者的因素則主要表現為對導致風險的因素缺乏足夠的防范意識和措施。在組織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的過程中,沒有明確的風險判別和規避措施,缺少損傷處置辦法預案,從而導致發生風險,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3.2運動損傷發生率及發生原因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運動損傷發生率方面,男生明顯高于女生,其中男生為86.08%,女生為52.76%,說明二者之間的運動性質、強度、運動頻率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在損傷發生與組織方式關系方面,課外高于課內,其中男生課外發生率為62.89%,女生為52.95%,這充分說明需要加強對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運動指導和醫務監督。調查發生原因時發現,78.12%的男生和66.36%的女生認為主觀忽視導致損傷,但也有部分學生認為發生損傷與場地等客觀因素有關。主觀因素是導致學校體育運動風險的重要原因,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3.3學生對風險的識別能力
通過訪談發現,學生識別風險的能力較差,能夠主動規避者更在少數(表2)。

表2 學生對運動風險識別能力 (n=393)
從表2看出,學生在觀察場地和自我安全防護意識方面表現一般,相當數量的學生缺少必備的運動常識,對服裝準備、場地了解等的重要性缺乏重視,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行為。結果還表明學生在考慮項目特點和保護對手意識方面極為欠缺,缺少從事體育運動的素質基礎、技術掌握和運動素養,需要加強對體育的理解和學習。而這種缺陷,也恰恰說明了當前學校體育教育存在盲點,需要從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管理方面加以彌補。
4.1結論
(1)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對規避運動風險及減輕風險損失有積極的作用。主觀認識與運動風險密切相關,無論運動參與者還是組織者及管理者,都需要提高對運動風險的識別能力和規避能力。
(2)加強教育和引導是減少風險發生概率、降低運動傷害程度的一條有效途徑。校園體育要重視運動風險管理制度建設并積極落實。
(3)管理層及活動組織者要提高本身的風險意識水平,以積極、主動的態度來防范和應對運動風險的發生,盡可能降低損傷程度。
4.2建議
(1)學校體育要積極引導學生認識運動風險造成的主觀因素,幫助學生提高規避意識。石巖認為,對體育活動參與者進行運動風險教育的同時,需強化體育活動相關風險的理論研究。應優先考慮體育風險管理制度的構建,并將之落實到具體的操作層面,從而更好地防范體育活動風險的發生[8]。
(2)提高風險規避能力,除了需加強對運動損傷的認知能力外,還要加強身體素質、技術合理運用能力和保護他人安全的意識。此外,學校作為管理方要制定體育傷害事故風險管理辦法,最大程度地給學生創建一個健康和安全的學習和活動環境,降低學校體育傷害程度等級[9]。
(3)教學及其它各種體育活動組織者要提高風險意識,在制訂計劃和組織活動時充分考慮運動風險因素,評估風險發生的概率,并有相應的可行性預案。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防范風險的發生。
(4)除運動風險中的主觀因素外,校園的運動環境、運動場地、器材供應條件等也是導致運動損傷發生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管理層的高度重視。
[1]肖旭,楊科.高校體育管理中的風險因素分類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6):91-94.
[2]楊輝.基于風險管理視角的學校體育風險識別及應對策略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4):52-55.
[3]蘇玉鳳.大學生體育運動風險評估與應對策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2):14-15.
[4]楊延輝.廊坊市城區普通高中體育課風險來源及規避研究[D].長春:吉林體育學院,2014.
[5]王軍.高校體育教學中運動風險發生的因素分析[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1(6):77-79.
[6]張宏偉.對高校體育運動損傷原因及預防的探究[J].太原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4):68-69.
[7]周祖旭,劉志國.黑龍江省高校大學生球類項目運動損傷現狀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3(4):53-55.
[8]石巖.體育活動風險研究之思考[J].體育與科學,2008(2):4-6.
[9]陳立春,常立飛.論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管理[J].體育學刊,2010(3):41-44.
2014-11-23
2013年度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13D073)。
陳鑫朋(1978- ),男,山東諸城人,黑龍江科技大學體育部講師,碩士,從事學校體育教學與訓練研究。
G807.01
A
2095-7602(2015)04-01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