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豐都新聞社,重慶 408200)
移動大時代下地方黨報的發展出路
張建華
(豐都新聞社,重慶 408200)
地方黨報作為地方黨委的機關報,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弘揚社會正氣、營造主流輿論、引導社會熱點、通達社情民意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來,眾多地方黨報由小報變大報,由周報變日報,印刷數量也急劇增加,逐漸發展壯大。長期以來,地方黨報的權威性在公眾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因為黨報的性質決定了其宣傳報道的內容是國家及當地發生的重大事件,這就決定了地方黨報無可替代的政治優勢、政治責任和政治擔當。同時,地方黨報的公信力無可替代,其擁有其他媒體不可比擬的掌握地方黨委政府權威的、第一手信息的優勢,加上高標準、嚴格化的新聞準入和生產流程,讓地方黨報更具可信度。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地方黨報的優勢在逐漸喪失,實現轉型、融合、創新發展已刻不容緩。
地方黨報;互聯網;融合創新
近10多年來,中國數字用戶規模持續擴大,總體數量已超過6.3億,全民皆網絡時代已經來臨。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讓互聯網實現新的革命。移動互聯網通過把人和網絡實時鏈接,擁有比PC互聯網更快的加速度,更低的參與成本,深受網民青睞。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移動端用戶從2012年開始出現高速增長,目前總體用戶規模和增速均超過了PC端,手機成為網民主要上網設備。
過去十五年的PC互聯網屬于信息稀缺時代,是人跟著終端走,人圍繞著信息轉,地方黨報等傳統媒體熱情擁抱新媒體,依靠PC互聯網拓展覆蓋面,擴大影響力。而正在到來的移動互聯網屬于信息過載時代,是終端跟著人走,是信息圍繞著人轉。移動互聯網在屏幕大小、用戶使用習慣、入口等方面,和PC互聯網完全不同,變得更加快捷、人性和個性,讓人們獲取信息更加便捷,能滿足人們便攜、觸屏、高清、互動等豐富體驗的需要。可以說,移動互聯網是對PC互聯網的一種顛覆。
因此,在移動大時代下,手機成為人們,特別是年輕一代獲取資訊的主要載體。伴隨著受眾這一關鍵環節的變化,原有的媒體格局及傳播模式受到挑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酒好也怕巷子深,傳統媒體受眾逐漸萎縮,特別是許多都市類報紙,每天的銷量微乎其微。據調查,現在仍在認真閱讀紙質報紙的是部分中老年人,因為他們對電腦、智能手機操作技巧掌握難度較大,加上多年來養成了讀紙質報紙的習慣,獲取資訊仍采用舊方式。
在這個大背景下,地方黨報雖然采取政治手段,發行數量沒有變化,但閱讀的人同樣很少,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誰寫誰看、寫誰誰看”的尷尬局面。
地方黨報如果因循守舊、故步自封,不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抓住傳播老模式不放手,社會媒體因全力用好移動互聯網,贏得眾多讀者,地方黨報再好的新聞資源也將會被邊緣化,最后無人問津,成為擺設。再則,移動互聯網海量的信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如果腐朽、沒落、頹廢等落后思想優先占領了讀者,就會改變整個社會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將帶來極大的阻礙。
地方黨報是地方黨和政府的喉舌,輿論引領的高地,能否認識好、利用好新興媒體,是對地方黨委在新形勢下的一大考驗。因此,地方黨報必須適應互聯網時代出現的新特點,把握傳播渠道的新變化,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他強調,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由此可見,地方黨報實現轉型、融合、創新發展,是一條必走之路。
地方黨報要主動適應移動互聯網的特點,始終占領輿論高地,筆者認為,應該做到以下五化:
(一)讓傳播載體便捷化
傳統媒體的內容載體是報紙、電視、收音機等,PC端媒體的內容載體是網站,它們的使用形式比較單一,都限制用戶的使用習慣。在移動端,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變成了一部手機、一臺平板電腦,媒體所有的內容要想傳播出去,必須得想辦法將內容融入這塊移動的屏當中。這樣,在移動互聯網下,為了滿足人們便捷、觸屏、高清、互動等豐富體驗的需要,媒體傳播的內容載體變成了獨立APP,用戶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等,只有極少數用戶會通過搜索引擎去搜索新聞網站。
因此,地方黨報也應熱情擁抱這些新的傳播形態,實現新聞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在辦好傳統紙質媒體的基礎上,辦好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等新興媒體,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習慣,讓年輕讀者通過手機,第一時間輕松便捷獲取權威資訊,樹立核心價值觀。
豐都新聞社是豐都縣委的新聞單位,目前,該社在辦好《豐都日報》、豐都新聞網的基礎上,開辦了@豐都日報、看豐都APP、重慶豐都手機報等新興媒體,用新興主流媒體搶占輿論陣地,較好地保障了主流聲音傳播渠道。
(二)讓媒體產品多樣化
無論是報紙、電視,還是傳統的PC網站,內容的輸出方式有很多,包括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其中最多的還是文字,當然移動端當前最主要的輸出方式也是文字。但是,隨著用戶需求的增長和改變,越來越追求多樣化的閱讀,媒體應順勢而為做到新聞產品多樣化,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齊上陣,五彩斑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閱讀變得更加豐富、更有趣味、更加愉悅,給用戶不一樣的體驗方式。
地方黨報雖然經濟實力有限,不可能像《人民日報》那樣做到滿漢全席,但可以與電臺、電視臺合作,在自己文字、圖片優勢的基礎上,增加語音、視頻,豐富移動端形式,這對擴大電臺、電視臺的影響力也極為有利,一舉多得,實現多贏。此外,智能手機有錄音、錄像功能,在如今的自媒體時代,也可選擇網友的語音和視頻,讓地方黨報的觸角更廣,內容更豐富。
(三)讓新聞報道碎片化
如今,在車站、公交車、機場等公共場所,許多人沒事的時候都愛低頭擺弄手機或者平板電腦,許多年輕人連走路也在擺弄。這些人只要有閑暇時間,就機不離手,刷微博、玩微信、看新聞,這種生活方式儼然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常態。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的閱讀習慣正在悄然發生改變,碎片化閱讀成為最重要的閱讀方式。
所謂碎片化閱讀,是指讀者通過手機、電子書、網絡等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模式,這是社會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人們幾乎沒有時間坐下來靜靜地讀完一本名著,只能抽零碎時間進行閱讀,而這必然導致閱讀變得零碎。地方黨報必須適應這一特點,傳播內容要做到碎片化,盡量短小精悍,多推出短消息,復雜的事項可用圖標簡明扼要地表現出來,讓人們花較少時間隨時閱讀、輕松閱讀。同時,推送新聞要及時,讓讀者第一時間獲取資訊。
(四)讓新聞定位獨特化
自媒體、社會媒體、黨媒,如今多種媒體并存,多層次媒體同在,不再是黨媒一統天下的時代。單看黨媒,數量也較多,中央級的,省級的,地區級的,還有縣級的。閱讀是一種自覺行為,不帶任何強制措施,要想在激烈的讀者競爭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須做出自己的特色,實行錯位競爭。
在這方面,“澎湃新聞”給我們做出了表率。“澎湃新聞”是上海報業集團改革后公布的第一個成果,主打時政新聞與思想分析,生產并聚合中文互聯網世界中優質的時政思想類內容。同時,“澎湃新聞”結合互聯網技術創新與新聞價值傳承,致力于新聞追問功能與新聞跟蹤功能的實踐。不走尋常路,不步人后塵,走出了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媒體傳播之路,并立志成為中國第一時政品牌。自2014年 7月22日正式上線以來,日點擊率已上升到1000萬。
地方黨報也要有大報思維,應走出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避免同質化競爭,應根據自己區位、政治、經濟、文化等特點,對新聞報道做出獨特定位,避免大眾菜,做出特色菜,用特色吸引讀者,樹立品牌。
(五)讓推送新聞個性化
當今時代,社會各種服務都力求個性化,讓服務變得更加人性,從而形成一種市場競爭力,成為一種潮流。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不同的人因知識水平、興趣愛好不同,關注的新聞內容也會不一樣,有的喜歡看時政新聞,有的喜歡看經濟新聞,有的可能喜歡看社會新聞。同樣是社會新聞,有的喜歡看民生新聞,有的喜歡看奇聞軼事。為了迎合讀者這一個性需求,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對讀者閱讀時間、閱讀內容等進行分析,研判讀者喜歡閱讀的新聞類型,然后為讀者選擇性地推送相關新聞,滿足讀者個性化的閱讀需求,增強黏性。
如今,不少媒體創造性地走出了這一步,做到推送新聞個性化。由于移動端送上的都是某個人喜歡的新聞,特別適合這個人的胃口,一段時間后,此人便會對該媒體產生依賴,從而牢牢地套住了讀者。
此外,讓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互相補充、相得益彰,也是地方黨報實現轉型、融合、創新發展的一條有力措施。傳統媒體可刊載登陸新興媒體二維碼、新興媒體上的網友評價等,新興媒體可推送傳統媒體電子版等。
在移動大時代下,地方黨報只要利用好自己的優勢,強化移動互聯網思維,變革傳播形式,走轉型、融合、創新之路,就一定能繼續保持主流媒體地位,引領社會主流輿論。
G216.2
A
1674-8883(2015)14-0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