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倩
(江蘇省廣播電視集團,江蘇 南京 210008)
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研究
趙 倩
(江蘇省廣播電視集團,江蘇 南京 210008)
隨著電視媒體行業市場競爭的逐漸加劇,為了最大程度的吸引受眾群體的注意力,以提高電視節目的收視率,一系列的真人秀節目相繼被引進。雖然在引進國外真人秀版權的過程中融入了本土元素,但是,依舊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照搬照抄的問題,致使出現真人秀電視節目的“一時熱”現象。為了實現電視真人秀節目在國內的可持續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國內真人秀節目所呈現出的問題,其次為如何實現國內電視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提出對策,以供參考。
真人秀;電視節目;本土化;研究
面對當前電視媒體行業的激烈競爭態勢,各電視臺為了提高自身的收視率,爭相引進外國真人秀節目的版權。例如,最早被大眾所熟知的《超級女聲》,到近期火爆熒屏的《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等。但是,從目前真人秀節目的整體看,嚴重缺乏創新,并沒有將本土化元素有機地融入于其中,受眾群體反響不一,致使真人秀節目的生命力較短。因此,如何實現中國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以打造屬于國內真人秀品牌,實現中國娛樂節目精神的傳遞,已成為行業當前所面臨的一大挑戰。
(一)照搬照抄下同質化問題凸顯
在國內,真人秀節目的誕生主要是依賴于版權的引進,幾乎是將國外的真人秀節目完全克隆到中國的熒屏之上,在開始之初,即使是以模仿的形式將真人秀節目呈現于受眾群體面前,由于中國真人秀節目市場的空白,還是博得了受眾群體的眼球,一時間收視率暴漲。在此背景下,各電視臺為了抓住發展的機遇,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便進入到了爭相模仿的階段。例如,某電臺推出了《中國好聲音》,在收視率暴增的背景下,另一電視臺立馬打造了《我是歌手》這一真人秀節目。久而久之,同質化的節目內容反而致使受眾審美疲勞,進而使得很多真人秀節目跌入谷底。
(二)低俗化問題與炒作現象嚴重
由于中西方文化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因此,在實際引入真人秀節目的過程中,整個節目的理念與價值取向需要實現明確定位,確保符合中國當前的社會文化與價值取向,能夠被廣大受眾群體所接受。但是,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為了贏得收視率,真人秀節目往往成了利益的犧牲者,大部分電視臺為了提高自身的收視率,不惜借助炒作以及負面新聞等來博得受眾的關注度,逐漸低俗化的真人秀節目在理念等定位上偏離了中國倫理道德這一軌道。例如,法國的《閣樓故事》這一檔真人秀節目被某電視臺模仿,打造了《完美假期》,因節目內容的低俗使觀眾產生了強烈反感,最終被叫停。
(三)制作技術低且在研發上缺乏謹慎
目前,國內的真人秀節目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制作與研發上的進一步完善,但是,與國外的真人秀節目相較而言,差距懸殊。中國真人秀節目在研發上往往缺乏深思熟慮,一般只要國外哪一檔真人秀節目非常火爆,便第一時間“拿來”,以搶占同類節目的市場先機,這一做法使得真人秀節目的整體制作效果差,無法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而在研發能力上,嚴重缺乏自主創新的能力,很多在國內很火的真人秀節目版權都是從國外引進的,這就嚴重阻礙了我國真人秀電視節目的發展。例如,《爸爸去哪》《奔跑吧,兄弟》都是從韓國引進的版權。
(一)實現真人秀節目模式的創新
中國真人秀節目從模仿到版權引入,整個發展過程中卻忽略了創新的重要性,當前,國內的真人秀節目模式很大程度上都是照搬照抄于國外同質節目,但是卻忽略了真人秀節目價值理念的準確定位。雖然在國際一體化發展潮流與趨勢下,中西方文化實現了融合,但是,很多根深蒂固的文化價值理念是民族的信仰與精神,不容忽視與侵犯。西方真人秀節目要的最終效果是真實性,所以在實際競爭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是不擇手段的,這就不符合中國人的價值取向,所以,中國真人秀電視節目模式要在本著真實性的基礎上,要實現中國人精神的傳播,以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來實現真人秀節目的綜合效益。
(二)積極的打造真人秀新節目類型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國內真人秀節目在類型上實現了進一步的豐富,但是,其本質上模仿效應并沒有得到改善,依舊是一檔真人秀節目一夜火爆全國,緊接著各電視臺爭先恐后地推出同質節目。例如,當《超級女聲》火爆熒屏之時,使得各大電視臺相繼推出了如《快樂男聲》等節目,而這種嚴重缺乏創新意識的節目類型在相同檔期內紛紛搬上銀幕,受眾一時間產生了嚴重的審美疲勞現象,各真人秀節目的制作質量也是參差不齊,進而使得很多真人秀節目短期內消失在受眾的視野中。因此,為了在吸引受眾注意力的同時,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與審美要求,就需要實現節目類型的創新,進而才能夠以獨具特色的真人秀電視節目來贏得競爭優勢。
(三)要迎合國內本土文化
要想真正地使真人秀節目在國內生根發芽并實現茁壯成長,就需要在創新真人秀節目類型與模式的過程中,意識到本土文化在其中的重要性,要樹立正確且積極向上的真人秀節目理念,實現正能量的傳遞,進而才能夠真正地走進受眾的內心,迎合受眾的需求。由于當前國內真人秀節目過于強調大眾娛樂精神,雖然這無可厚非,但是卻忽略了內涵的傳遞。就如同當今國內的電影市場一樣,為了贏得票房收益,很多電影尤其是喜劇性質的電影在博得眾人一笑之后,仔細品評都缺少了內涵性的理念與信仰,沒有營養的真人秀節目自然無法持久立足。
面對當前電視真人秀節目市場激烈的競爭形勢,要想真正地實現中國真人秀節目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將創新精神理念有機地融入其中,實現真人秀節目模式、類型的創新,并要迎合中國本土文化理念與價值,實現節目內涵的傳遞。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真人秀電視節目的本土化,進而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真人秀電視節目的競爭力,提升其綜合效益。
[1] 楊斌.電視節目同質化現象的分析及其對策[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11(09):23-24.
[2] 高憲春.從“洋模式”克隆到“本土化”創新——論中國廣電媒體“本土化”策略的現實出路[J].電視研究,2012,4(11):40-42.
[3] 張雷.球土化視野下的本土化傳播:國際經驗與中國面向[J].電視研究,2012,3(23):43-46.
G220
A
1674-8883(2015)14-0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