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囡
(山西工商學院 傳媒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研究當下網絡微電影的藝術特點及傳播機制
張倩囡
(山西工商學院 傳媒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微電影作為影視界的一種新興產物,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追捧,微電影打破了傳統電影觀看時間過長、故事情節冗長等傳統,以短小精湛為主要特點,更能夠接近平民化,反映出現代人的心聲。因此,微電影一橫空出世就受到更多人的喜愛,雖然微電影比較受歡迎,但是作為新興產物畢竟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本文通過對當下網絡微電影的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出當下微電影所具有的藝術特點,從而能夠更好地掌握當下微電影的傳播機制。
微電影;現狀;藝術特點;傳播機制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科技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各種數字網絡及各種通訊技術遍布大街小巷,人們的生活被各種各樣的網絡信息充斥著,微電影是在各種網絡基礎上應運而生的一種新興藝術,由于其具有能夠反映和傳達人們現實生活的特點,所以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觀看。但是,在微電影不斷進步和發展中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微電影不同于傳統的電影節目,主要體現在“微”字上面,傳統的電影拍攝周期歷時久、觀影時間較長、資金投入較多,而微電影與其恰恰相反,在少資金投入的基礎上,利用較短的時間制作出播放時間較短但具有現實意義的短小影片。雖然微電影的發展前景很樂觀,但是當下網絡微電影畢竟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若不妥善處理勢必會影響其后續的快速發展。其一,由于微電影的制作不同于傳統的電影,不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拍攝門檻,任何人都想借助微電影成為焦點或以微電影為平臺。因此,導致在微電影發展過程中存在微電影質量參差不齊。其二,微電影被植入各種商業色彩的廣告,使得微電影不再是一種能夠反映社會問題的手段,而是淪為一種消遣方式。
微電影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不僅和其自身的“三微”:微周期、微時長、微投資有關,更重要的是微電影能夠與現實生活接軌,一個個短小的微電影,能夠迎合當下人們的心理,符合人們當下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因此,在當下比較流行的微電影中均具有共同的藝術特點。其一,微電影準入門檻低,擺脫傳統電影制作的繁瑣過程,創作時間和環境均由傳播者自己決定。其二,微電影的發行過程也相對于傳統電影簡化許多,不需要發布會,也不需要記者會,只需要傳播者將微電影通過適當的傳播媒介展現給受傳者即可,多采用新媒體作為主要傳播手段。其三,微電影具有很強的時效性,由于其制作周期短,傳播者可以根據當前的大事件或者比較現實的情況進行編制,通過微電影來反映當下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微電影可以采用更加詼諧幽默的表達方式,增強微電影在傳播過程中體現出的參與性和娛樂性,能夠更好地捕捉到受眾者的心理。
(1)傳播者更加專業化。傳播者是微電影產生的首要因素,只有傳播者有希望通過微電影傳播給大眾的信息,才能夠組織開展微電影的制作和拍攝工作。但是當下人們生活碎片化越來越明顯,人們自主選擇接受信息的觀念越來越強。因此,對微電影的選擇比較慎重,所以要求微電影的傳播者必須具有更加專業的視角,能夠捕捉到當下人們的心理,從而制作出更符合人們碎片化生活方式的微電影。
(2)傳播內容更加豐富化。一部微電影是否成功,不在于微電影的觀影時間長短和資金投入多少,更注重的是微電影所反映的內容能夠與當下人們的心理相符,能夠讓人們在微電影中感受到現實中的情緒,或者一些無從表達的情緒在微電影中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比如說,管曉杰導演的“青春期”系類的微電影,他反映了青春期的青年生活;筷子兄弟的《父親》堪稱微電影行業的代表,“笑中帶淚”再度喚醒大眾的集體回憶。因此,在微電影的設計和編制過程中要力求微電影所傳播的內容是契合當下人們心理的,能夠與人們的心理產生共鳴。
(3)傳播媒介更加多樣化。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進步,各種數字網絡設備走入千家萬戶,人們接受信息的媒介不單單局限在電視和電腦,更多的人會采用手機、iPad、PSP以及移動電視等來觀看和接受信息。而微電影更能夠適應這種多樣化的傳播媒介,只要有通訊的地方就可以成為微電影的傳播媒介,傳播方式不再是拘泥于電視或電影院,微電影的傳播媒介具有多樣化,不局限于電視等固定的傳播手段,微電影是在網絡的背景下衍生出來的微產品,能夠通過各種視頻網站直接將微電影呈現給人們。同時QQ、微信、MSN等通訊工具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使用,可以借助各種即時通訊工具將微電影進行傳播和轉發,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接收和觀看微電影,并快速地分享給更多的人,傳播速度非??於矣行?。此外,微博和博客也是一種有效的傳播方式,在微電影出現之前,人們習慣性通過微博和博客使用文字進行情感的抒發和溝通,各種小視頻也頻頻出現在人們的微博和博客當中,而微電影出現以后,更多的人選擇用微博和博客來分享對自己有沖擊性的微電影,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與自己產生共鳴,達到一種心理訴求。
(4)受傳者更加大眾化。微電影傳播者制作微電影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迎合受傳者的心理訴求,通過多樣的傳播手段和傳播方式,使微電影能夠被更多的人所觀看,微電影不同于傳統電影需要固定的觀看場所和時間限制,微電影具有隨時性,面向的受眾也比較大眾化,只要微電影的主題比較新穎能夠吸引人們的眼球,就可以更多地被受眾所接受。
(5)傳播效果更加多元化。微電影之所以能夠被更多的受眾所接受,主要是因為微電影達到的傳播效果剛好反映了受眾的心理,受眾想要表達這種心理卻不知從何處下手,受眾借助帶有情感色彩的微電影襯托自己的情緒。傳播者在制作微電影時往往采取情感敘事、結構敘事、音樂敘事和字幕敘事幾種方式,來表達微電影所要達到的效果。
微電影是依附于網絡的一種新興藝術產物,在克服其初期發展面臨的問題的同時,要把握好微電影所具有的藝術特點,傳播者通過新媒體向受眾展示符合人們心理需求的傳播內容,從而使受眾的心理產生共鳴,達到微電影的藝術效果。
[1] 向北.微電影營銷襲來[J].廣告主:市場觀察,2011(7).
[2] 佚名.潔麗雅:微電影讓品牌傳播錦上添花[J].廣告導報,2013(6).
J904
A
1674-8883(2015)14-00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