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曉芳
(山西省潞安職業中專)
近幾年來,大學、普高持續擴招,在這樣的沖擊下,中職學校學生生源逐漸多樣化,學生素質普遍低下的趨勢愈發明顯。他們大多是來自中考或者高考的失敗者,來自特殊家庭(如父母離異家庭)等等。這些群體中的他們不僅僅是學習落后于整體水平,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學生日常行為表現較差,學習缺乏積極性,自卑感強烈,自我封閉,甚至出現焦慮、冷漠、對抗等非正常的心理狀態。情緒激烈,行為易走極端,對前途不抱什么希望。基于以上種種現象,給我們以啟示:中職學生的教育不能走捷徑,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迫在眉睫。
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社會情況變化復雜,影響著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價值取向。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給青少年學生帶來了極其消極的影響。復雜的形勢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增加了德育的難度。而中職學校的學生幾乎都是從中高考的考場上敗下陣來的,在思想文化、價值取向、心理上存在諸多影響其發展的非正常因素。鑒于以上情況,對中職學生的德育變得尤其重要。
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一個社會是否和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社會和諧就無法實現。中職學校的教育尤其突出了對“人”的教育,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其德育除了具有和其他各類教育所共有的目標、途徑、內容外,職業教育還承擔了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知識、培養健康心理、增強心理能力的義務,注重職業意識、職業理想、職業道德以及就業觀、創業觀的教育,培養學生學會與人和諧相處、與社會和諧相處、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德育自身的作用決定了對中職學生的德育尤為重要。
基于德育自身的特點及其對中職學生的影響,中職學校必須加強和保證德育的陣地,強化德育理論課的四門必修課程教育。這四門課程分別是《職業道德與法律》《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及《哲學與人生》,四門課程重在加強中職生的職業道德基本規范和法律法規的教育發揮重要作用。職業生涯規劃課是對學生進行明確職業目標,培養職業興趣,結合自我實際進行職業規劃的教育,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是對學生進行國家的基本經濟形勢和大政方針的教育。四門必修課程是整個德育的基礎,是黨的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所以必須保證德育理論課程的課時和課程。
搞好德育工作,師德教育是前提也是關鍵所在。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起著雙重作用,教師既要“宣傳”,同時還要“自教”。而且我們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教育學家認為:“德”包括三個層面,即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思想品德。“職業道德”是最狹義、最基礎的“德”。作為教師,講究職業道德是對他們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以身作則,當好學生的表率,才有可能遵守社會公德,才有可能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因此,我們要做好德育,必須以加強師德建設為前提。過去我們在師德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基于目前德育工作的復雜形勢,我們一定要深刻地認識到師德建設不是一勞永逸的工作。一方面,教師隊伍近幾年來增加了大量的新成分,如我校德育隊伍就出現了“二多一少”的現象,即年輕教師多、新教師多、德育教齡長的少;另一方面,中老年教師在師德方面也有著程度不同的欠缺。面對德育工作的新形勢、學校德育隊伍存在的新問題,我們應調整師德建設的標準,努力培養一支思想政治素質強、職業道德水平高的德育隊伍。
中職學校要在德育上有所突破,重點是要改變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格局,形成一個以黨政領導為核心,學生管理部門、班主任為帶頭人,科任老師和學校其他人員全員參與的學校德育工作群體;形成一個以德育學科教學為主,各種形式的德育活動為輔的途徑;形成以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為主線的德育內容系統;形成以正確教育為主,各種活動潛移默化為輔的德育工作方法系統。通過構建一個核心指導、全員參與、課程豐富、活動多樣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實效性更強。
徐祿林.淺談中職生禮儀與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