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暢
(貴州廣播電視臺,貴州 貴陽 550002)
采訪提問語的形成及應用原則分析
蘇 暢
(貴州廣播電視臺,貴州 貴陽 550002)
采訪提問是一門藝術,對于新聞采訪發揮了重要作用,記者在采訪中必須結合采訪的不同對象應用恰當的提問方式,這便要求記者了解采訪提問語的形成和應用原則,不斷完善提問技巧,為成功采集信息奠定基礎。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聞采訪和主要表現形式,采訪提問語的形成,采訪提問語的應用原則,準確把握采訪提問藝術。
采訪提問語;藝術;應用原則
(一)新聞采訪提問的重要性
在采訪過程中,一個優秀的記者并不是最關鍵的,其主要是引導采訪對象做出可以表達采訪意圖的精彩回答。要想達到這一點,需要記者提前做好準備,精彩提問。采訪提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其不僅十分微妙,也存在著極大的困難。提問水平怎樣,將會對新聞采訪活動的效果造成直接影響,提問形成極高的有效性,可以加強新聞采訪的效果,使其變得更加深刻。
(二)新聞采訪的主要表現形式
(1)正面提問。正面提問是開門見山,不采取旁敲側擊以及啟發引導式的提問。針對部分采訪對象,可以利用正面的提問形式,如外賓、演員、學者等,他們一般思維活躍,通常可以較快地明白采訪意圖,也可以清晰進行回答,同時由于他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一般可以采取正面提問。
(2)側面引導。側面引導通常利用帶有啟發特點的提問技巧。一方面通過類似事件實施啟發,利用當時的場景對采訪對象進行啟發;一方面利用相反事件實行啟發,幫助采訪對象通過違背當前事件的反差對問題進行思考。兩方面都可以根據具體采訪情況獨立應用,也可以交替應用。
(3)反面刺激。在這一方式下,采訪一般提出具有刺激特點的問題,進一步促使采訪對象想要陳述幾句,甚至形成較強的表達愿望。通常是在采訪對象不想進行深入采訪、不便接受采訪的情況下利用這一方式。若以普通的方式實施提問,反而無法出現采訪的預期效果,無法達成意圖。
(一)預先設計采訪提問語
談話話題、談話對象、電視受眾、節目風格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提問語。從這一角度考慮,設計提問語并沒有定規。但是不斷縮小范圍,僅對于某一方面分析,還是能夠找出規律的。
(1)設計不同談話話題的提問語。我們劃分采訪內容為三類:人物、事件和話題采訪。對應的采訪現場組織線索包括了時間、事件和話題三種。采訪線索的不同,也決定了設計提問語的側重點不同。概括來說,采訪以時間作為線索,由于明確了具體時間,所以設計提問語重點在于某一時間出現了什么事情,提問語的疑點一般集中在何事。采訪以事件作為線索,主要是指發生、發展事件的過程,因而設計提問語疑點側重于何為。采訪以話題作為線索,提問語的疑點更加重視何思,也就是嘉賓在面對一個問題時的想法。
(2)設計不同電視受眾的提問語。任何電視節目都擁有目標受眾,電視節目主要是為目標受眾制作的,這樣就需要從受眾角度策劃節目。例如,《實話實說》和《對話》擁有不同的受眾目標,前者談話節目開辦時間較早,是面向大眾實話實說進行定位,體現出平民化風格。后者則是將社會精英人士作為目標受眾。不同的受眾目標決定了兩個欄目出現了不同的策劃角度。
比較一下這兩個節目,可以發現設計提問語角度的不同:《實話實說》以普通老百姓作為受眾,所以需要從普通老百姓角度對提問語進行考慮和設計,通俗易懂,并且緊密聯系日常生活,基本上都是一些普通老百姓的問題。《對話》則是以擁有一定策劃能力的社會精英作為受眾,至少是管理層面的人才,因而總是圍繞怎樣發現與善用人才提出問題,總是從管理層角度和嘉賓實行討論。
(二)承前提問語的疑點來源
承前提問語還可以稱為即興提問,是指主持人在與嘉賓談話過程中發現疑點以后的一種提問方式。其與預先設計提問語的不同之處在于臨時性與依附性。正是由于依附性,一般是單一的疑問句組成了承前提問語,有一些問句也會夾雜一些補充疑問語。這一臨時性提問語的疑問點來源,通常體現出下列情況:
(1)當嘉賓的言行與常人不同,或者超出了主持人的預想時,主持人經常會提出為什么,或者提出為什么不,原因便是疑點所在。
(2)推理產生的疑問語。主持人和嘉賓談話過程中會得出一種結論,由于不能確定這一結論的正確與否,所以利用了疑問語調或者附加問形式,進一步產生了新的提問語,主要目的是獲得求證。
(3)假設的提問語。主持人先設定一個與嘉賓談話內容恰恰相反的大前提,之后在這個基礎上拋出問題,還可以稱這一提問為反面問。
(一)單一原則
具體是指主持人一次僅提出一個問題的原則。因為一次提問出現了很多疑點,嘉賓并不知道應當回答哪一個問題。談話節目與新聞發布會不同,主持人和嘉賓基本上屬于一對一的談話,主持人擁有足夠的時間依次提出問題。
(二)具體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主持人可以提出具有極強針對性的問題。主持人可以利用嘉賓了解的、從前的經歷或者深思熟慮的事情達到具體化提問的目標。
(三)開放原則
這一原則需要主持人在提問的過程中對答語進行預期,其體現出開放性,是可以和嘉賓產生很多談話內容的,而并不是簡短的對或者不對的回答。也就是說,主持人應當盡量較多的應用這類特指的開放式提問,避免利用是非問、正反問等封閉式提問。即便是利用了封閉式提問,還可以通過為什么進行進一步的追問。嘉賓是談話節目的主角,節目質量好壞取決于嘉賓談話的好壞。因此,想方設法與嘉賓多談便是主持人的主要作用,而達到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便是開放式提問語。
(一)確定采訪目的,主題清晰
記者在采訪提問的過程中,必須緊密聯系主題,準確掌握受眾最為關心的問題、最想了解的情況透徹采訪,如此才可以確保寫出吸引受眾、引起受眾共鳴的稿件。即便是在采訪初期,為了防止冷場,或者聯系感情而預備的交談語言也不要與采訪主題發生偏離,要服務于報道任務。
(二)采訪之前的準備工作
若記者可以很好地與采訪對象進行交流,就能夠順利進行采訪。所以,記者采訪之前必須充分做好準備工作,如編寫采訪大綱,按照提放提問;也可以提前向采訪對象告知采訪的目的、要求,或者向采訪對象提交采訪提綱,充分做好準備。通常情況下,記者能夠充分地準備提問問題,采訪報道也會越加順利。
(三)創造良好的采訪環境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必須保證真誠,要保持一顆誠摯的心對待采訪對象,強化吸引力和感染力,這也是記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若態度不夠誠懇,準備不充分,將會對采訪對象的回答造成直接影響。其次,記者必須注意提問的語氣,不但要不卑不亢,還要自然親切,盡可能保證口語化,在采訪過程中保持求教態度,并且認真耐心的傾聽。因為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相對較為主動,而采訪對象往往是被動的,在一般情況下記者與采訪對象是第一次見面,彼此并不熟悉,這時就必須強調一些細節,使對方充分信任自己,盡可能創造一種和諧的采訪氛圍,這樣才可以轉入正題,也會采訪到更多的新聞材料。
(四)善于提問獲得最佳的采訪效果
提問需要具體化,但是不能面面俱到,由于事物體現出的復雜性,若過于籠統的提出問題,采訪對象將無法回答。人所未知的細節與豐富的事實才是群眾的興趣所在。因此,記者最好確定一個角度進行采訪提問,促使采訪始終聯系這一角度開展。提問的問題不能擁有多層含義,這樣會導致采訪對象無暇顧及,最好一次提問一個。那些不顧及場合、時機,隨口就問“你目前感想怎樣?”的采訪不具備可取性。因為這樣的問題過于寬泛,對方通常不知如何說起。
(五)提問中重視非語言符號的作用
在采訪過程中,隨著同期聲而出現了非語言符號,具體包括人物的手勢、動作、表情、語氣、環境等,同時還有記者的服飾與現場實物等,對于成功采訪來說這些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采訪過程中記者必須巧妙應用自己的體態語言對被訪對象的話題與情緒進行指引。例如,與被訪者交談過程中,可以不時點頭表示贊同,這樣對方會認為你也產生了共鳴,便會積極講述情況;當對方講述并不清晰時,不妨稍皺眉頭,表示疑惑,他便會對你進行詳細解釋。記者接觸采訪對象時必須重視自己的言行,始終保持激情認真聽對方談話,這樣采訪才會成功。
某種意義上,新聞采訪就是人和人之間的溝通,在溝通過程中勢必產生提問。應用采訪提問技巧也是一門藝術,一個精彩、有效的提問,可以極大地提升報道的水平。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要對采訪提問技巧加強應用,積極提升采訪提問能力。
[1] 楊曉偉.電視新聞采訪的提問技巧[J].新聞愛好者,2013(10).
[2] 張薇.新聞采訪提問技巧四題[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11).
[3] 石堃.新聞采訪中的心理溝通技巧[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4(1).
G212.1
A
1674-8883(2015)14-0338-02
蘇暢(1986—),女,河北束鹿人,本科,助理記者,主要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