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艷, 林 紅
(1.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手術室, 四川 成都 611130 2.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 成都 610072)
手術治療是治療疾病最有效、直接的方式,但其對患者造成的傷害比較大,情緒波動明顯,表現出較為明顯的緊張、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而這種心理狀態又可影響心率、血壓及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征,嚴重者可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1,2]。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創造性、個性化、有效的護理模式,目標是減輕心理負擔,緩解軀體疼痛,最終達到增強手術效果[3,4]。本研究對非全身麻醉手術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取得了一定的護理經驗,現報道如下。
1.1 病例選擇:入組標準:①擇期手術,采用非全身麻醉;②年齡18~70歲,性別不限;③無語言及認知障礙,能進行有效溝通;④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Ⅱ級;⑤同意進入本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采用全身麻醉者;②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③有藥物或酒精依賴史者;④有精神病史或家族史者;⑤有慢性疼痛史者。
1.2 一般資料: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選擇符合上述標準的患者81例,采用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1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0~67歲,平均(43.03 ±9.17)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2例、高中或中專18例、初中6例、小學4例。麻醉方式:連續硬膜外麻醉23例、神經阻滯的麻醉12例和局部麻醉5例。對照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21~69歲,平均(43.72 ±9.33)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0例、高中或中專19例、初中7例、小學5例。麻醉方式:連續硬膜外麻醉24例、神經阻滯的麻醉11例和局部麻醉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匹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手術室護理,如囑咐患者做好術前準備,進行簡單的麻醉及手術方面的健康教育,做好術中觀察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3.1 術前舒適護理:手術室巡回護士在術前1d到病房探視,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如果存在負性情緒,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減輕心理負擔,消除內心顧慮和恐懼。如指導患者通過看電視、聽音樂,分散注意力;教會患者放松訓練,達到精神的放松狀態,緩解緊張情緒[5]。建立社會及家庭的支持系統,讓家屬及親朋好友多與之交流,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與病區責任護士進行溝通,做好患者的環境護理,如保持病房光線充足、空氣清新、溫濕度適宜等。
1.3.2 術中舒適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前30min,為其營造潔凈、舒適的手術環境,一般室溫控制在22℃~26℃,濕度控制在50%左右。術中為患者保暖,預防低體溫的發生。條件允許的話,術中可以用播放輕柔音樂的方式緩解患者出現的緊張反應。手術時間較長者,術中幫助患者按摩肢體,促進血液循環,并可防止長期受壓缺血而出現不適;手術過程中護士可以采取肢體語言,給予患者安慰,如適當地撫摸患者額頭、握手等肢體上的接觸[6]。手術過程中,避免談論手術效果、風險、預后等問題,否則可能引起患者的緊張、恐慌等不良情緒。術中要保護患者的隱私,維護患者的尊嚴。
1.3.3 術后舒適護理:手術結束后及時清理患者身上的血跡,注意避免暴露隱私部位,蓋好被褥。在運送及轉移患者的過程中,保護好傷口及各種引流管,尤其是預防引流管脫落或折損[7]。回病房后,告知患者配合的很好,手術順利完成。患者可根據自己對音樂的喜好,選擇適宜的、舒緩愉悅的音樂,每天聽2~3次,每次30min,可以提高痛閾值,減輕疼痛。如果疼痛,也可采用意象引導,找到一個舒適的體位,思想集中、排除雜念、閉目養神,想象自己在一個非常寧靜和輕松舒適的空間,從而進入放松狀態,有助于減輕疼痛[8]。
1.4 效果評價:①心理狀態:評價工具為Zung編制的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得分經相關公式換算成標準分[9],分別于術前1d及術后1d各評價一次。②手術過程舒適度:評價工具為簡化舒適狀況量表(中文版),共30個項目,即生理5項、心理精神10項、環境7項、社會文化8項,采用1~4Likert Scale評分法,滿分120分,術后1d進行評價[10]。
1.5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心理狀態評價結果比較:術前1d,兩組患者SAS及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d,兩組患者SAS及SDS評分較術前1d均下降,但觀察組下降幅度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SAS及SDS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患者手術過程舒適度比較:術后1 d,采用簡化舒適狀況量表(中文版)對兩組患者手術過程舒適度進行評價,觀察組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環境及社會文化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過程中簡化舒適狀況量表(中文版)評分比較(分)
手術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是一種強烈的應激原,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生命體征影響較大,因此減輕患者的這種應激反應,十分必要。舒適護理是一種新的護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給予患者最大程度的舒適,使其心理及生理處于最佳狀態。本研究對非全身麻醉的手術患者實施舒適護理,術前1d,兩組患者SAS及SDS評分相似,術后1d兩組患者SAS及SDS評分較術前1 d均下降,但觀察組下降幅度更大;手術過程中觀察組患者簡化舒適狀況量表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術前舒適護理,能及時了解患者因手術產生的不良情緒,及時給予相應的干預,使患者處于愉悅的狀態中,可以增加患者生理及心理的舒適度,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提高治療依從性。術中舒適護理,提高環境舒適度,給予更多的關心、幫助、尊重及鼓勵等,有助于患者減輕恐懼、焦慮及無助等不良情緒,提高痛閾值,降低生理不適程度。手術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聽音樂等,可以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心理及生理均放松。
[1] 王彬.提倡實施手術室人性化護理工作的設想[J].中外婦兒健康,2011,19(70):374.
[2] 黃小蓮.舒適護理在手術室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36):152 ~153.
[3] 陳愛群.舒適護理在創傷性骨折患者入院時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5):43~46.
[4] 阮曉翠,周毛嬰,張騰飛.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調查分析及預防刊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7):935 ~936.
[5] 張瑞華.疼痛護理對婦科腹腔鏡手術術后疼痛及舒適度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4,17(6):999~1001.
[6] 韓爽.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運用及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32):130 ~131.
[7] 李玉玉.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2014,7(8):166 ~167.
[8] Good M,Albert JM,Anderson GC,et al.Supplementing relaxation and music for pain after surgery[J].Nurs Res,2010,59(4):259~269.
[9]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2(增刊):88 ~100.
[10] 朱麗霞,高鳳莉,羅虹輝,等.舒適狀況量表的信效度測試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5):57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