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 旺
(西藏日喀則市江孜高級中學 西藏日喀則 857000)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課堂討論的方案
旦 旺
(西藏日喀則市江孜高級中學 西藏日喀則 857000)
自新課程實施以來,大多數的教師也習慣了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的學習方式,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動機,增強了學生的互相交流、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但是如果要仔細觀察和思考當前課堂中的討論學習情況,我們會發現很多教師在實際運用中卻往往容易陷入誤區,“形式主義”、“走過場”是課堂討論中最突出的問題。怎樣進行討論才有價值,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怎樣的內容能引起學生極大關注并能展開討論,這是值得教師們細細探究的。
課堂討論 高中歷史
課堂討論是在商討和辯論中互相啟發,從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學模式。它強調在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關系中,改變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方式,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學生主動地學習,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學生與教學內容的關系中,改變學生機械地接受知識的觀念,讓學生多問“為什么”。
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可以引起學生大腦皮層的高度興奮,并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受這種欲望的驅動,學習過程往往會變得主動而富有生氣,學生的積極性也被調動了。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教師必須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越是教材的核心問題越需要學生去理解、去探索、去討論、去交流,學生積極參與,進入角色,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課堂討論組織的好壞,產生的成效也迥然不同。組織的不好會出現冷場現象或偏離中心議題,變成拉呱雜談,貌似熱鬧,但無成效,討論的題目必須富有知識結構和思維內涵,而且難度適中。首先,討論點應是學生感興趣的。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的興趣之火”。給學生創設有豐富而有吸引力的探索活動和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欲望;其次,討論點難易程度要適當。討論的內容應有適當的難度,處于班內大多數學生可以討論出的。如果問題太簡單了,一下子就得了一致的答案,這種問題就沒有討論的必要。但是如果討論的問題太難,大家也只能“望洋興嘆”,而且學生經常不能取得成功,就會逐漸喪失學習的自信心。第三,討論點應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材的核心問題上設計討論點,讓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才會有效果。同時,討論點應具探索性和開放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互相啟發、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理解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蘇格拉底說:“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維的誕生。”命題的原則是要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貫徹教學大綱,著重于對基礎知識內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題的范圍應是有影響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重要歷史人物,以及與當前形勢和社會發展聯系密切的熱點問題。
我認為在命題的技巧上,主要做法是:
教師事先公布討論題,提出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讀的參考資料,提供某些帶啟發性的思考點。并事先確定 3至5個主要發言人,其余為補充發言人,或按座位每10人為一組,選出代表匯集小組意見作中心發言。學生則要根據討論題認真鉆研教材,查閱有關資料,寫好發言提綱,人人都做發言的打算,發言要力求做到:不離題 ,不超時、態度認真大方,盡可能講普通話,口齒清楚,措辭得當。
討論時,教師要善于啟發和誘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當出現沉默時,老師要撥開話題,打破沉默, 啟發學生發言;當討論進入高潮,特別是出現爭論時,教師要因勢利導,緊扣主題,將討論引向縱深,最后做好總結。總結時,要表揚質量較高的發言和積極性高、進步快的學生。要特別鼓勵學生對書中或前人的一些傳 統觀念提出大膽質疑,對前人尚未揭示的規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處,得出的某些結論不盡成熟,甚至走入“誤區”,教師也要滿腔熱情地肯定其創新思維,引導學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誤區”,變不足為 圓滿,變錯誤為正確,使學生的認識產生質的飛躍。如在討論美國的羅斯福新政時,有學生將我國目前的經濟 困難與美國當年的經濟危機等同起來,認為要照搬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對此,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回憶資本主義的發展史,著力揭露美國無法解決的內在矛盾,認清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的本質所決定的。接著,筆者在實事求是地介紹我國目前面臨的經濟困難之后,啟發學生暢談改革開放20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目前 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目前的經濟困難只不過是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 過程中的陣痛,是局部的、暫時的,與美國當時的經濟危機呈現的“大蕭條”、“大恐慌”是根本不同的。只是某些現象有相似之外,況且在程度上也輕微得多。如我國目前下崗待業人員約為1100萬人,這對一個擁有12 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算不了什么,與美國當時約有占勞動人口1/4的1500萬人失業更是不可比似的。從而正確理解黨中央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倡導有中國特色的“羅斯福”措施,不失為借鑒國際經濟發展歷史經驗的明智之舉,這對克服暫時的經濟困難,確保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很有積極意義。
討論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明辨是非,增長知識,還要重視社會素質、心理素質的培養。因此在組織課堂討論要講究方式、方法和方向。在討論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觀點,想法說出來,也接收到其他同學的信息,做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教師要求在討論時必須尊重每個同學的發言,特別是平時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要讓他們多幾次發言的機會,從他們的意見中捕捉閃光點來引導,鼓勵他們坦誠相見,互幫互學。然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他們積極參與,才能集中注意,開動腦筋。教師盡量做到學生能說的,讓學生自己說,學生能想的,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對于有爭議或尚未察覺的重要問題,教師及時加以啟發引導,還要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得出結論。組織課堂討論還應側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如一個人不能客觀評價自己和別人的思想、觀點,那么,他的思維就不能與深刻性、靈活性掛鉤。但自己孤立也是不可取的。現在和將來都要學會合作、交往,要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也要學會尊重他人,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觀點。學會評論他人的觀點和接受他人的意見,從中也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培養。
總之,課堂討論是學生參與教學并實現自我教育的好方法。課堂討論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見,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等,針對數學課中“課堂討論”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不能忽視,在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探索課堂討論的新形式、新思路并加以改進。精心設計、積極組織、適當的創設課堂討論,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