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福
(廣西崇左市大新縣桃城第一小學 廣西崇左 532300)
淺談分組教學在小學數學合作課堂中的應用
吳世福
(廣西崇左市大新縣桃城第一小學 廣西崇左 532300)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新課標教育改革腳步越來越快,相應的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標教育改革提倡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提升教學質量為主要目標。在小學數學合作課堂中應用分組教學方法,在實際應用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其中,養成團隊合作意識,互幫互助,提升學習能力。由此,本文主要就分組教學在小學教學合作課堂中的應用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客觀闡述其應用成效,以求為后續研究和實際工作開展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分組教學 小學教學 合作課堂 應用
合作教學是當前合作課堂中較為常見的教學形式,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合作情感和合作行為的有機整合和運用,在合作課堂教學中,缺少任何一種合作要素,都不能算作是真正的合作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是以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為主要目標,學生經過自主實踐以及合作交流,落實各項責任要求,互相幫助。從而有目的的實現教學目標。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原本在學習中處于劣勢群體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在團隊合作中取長補短,完善自我,從而實現自我能力的培養。由此看來,這種學習方法在實際應用中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對于后續學習奠定發展基礎,加強對其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合作課堂教學應用中,具有較為突出的優勢,在實際應用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結合課堂實際需要,將班級同學分為若干個小組,若干個組員,選好小組組長[1]。在教師布置了合作學習任務后,進行分組討論,組長需要充分起到組織引導的作用,學生依次進行發言,將發言中有建設性的意見進行匯總和分析。在小組討論過程中,一人發言可以由其他組員進行補充,前提是兩者意見相同,如果存在異議或者不明白之處可以進行提問、質疑。這樣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小組成員更為積極的參與其中,互相討論交流,共同進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數學合作教學中應用分組學習方法,需要保證每個小組成員之間能夠互相幫助和交流,不采用自由組合方式,多采用組內同質或者異質的分組法,依據學生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的差異進行編組,實現小組成員優勢互補,能夠在傾聽他人意見的同時完善自我,激發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保證學生能夠獲得有價值的學習成果。
在我國傳統課堂教學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課堂缺少溝通,只是單純的聽教師進行知識講述,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學生自身口語表達能力以及人際維護能力較為匱乏,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法需要以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為主要目標[2]。首先,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組織的作用,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自主收集資料,能夠選擇合適的學習工具和途徑,收集和整理大量信息,將對自身有用的信息進行整理,幫助解決問題。其次,讓學生學會傾聽,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小組成員需要認真傾聽,一方面保持對發言組員的尊重,另一方面在組員發言的同時,能夠對其發言內容進行評價和提問,吸收發言成員有建設性的價值。再次,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交流和溝通中,給予學生更為寬松和輕快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敢于提問、敢于表達,對某一問題存在異議時及時進行提問和補充,對于提出的問題全體組員需要保持尊重態度,將組員提出的問題和建設性答案整理和分析,為后續發言和學習奠定基礎。最后,引導學生對合作學習進行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并進行自我評價,為了保證評價效果,教師可以通過示范性的自我評價,來向學生展示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評價,對于合作表現和參與態度的評價是尤為重要的,有助于突出學生合作學習成效[3]。
小組討論交流后,由教師對此次合作學習任務進行總體概括和總結,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以及合作成效,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認知水平,對結論記憶深刻。小組由組長為代表,將討論交流的成果進行匯報,由于該成員是小組合作成果的主要表達人員,所以為了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成效能夠完整展現,小組成員會全力以赴,幫助發言人,這樣有了小組全體成員的支持和幫助,發言人對小組成員的認可度和信任度隨之增加,產生一種濃烈的責任感,提升小組學習成效。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由于其自身特性,并非所有的數學問題都適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討論,有的問題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如果強加入合作學習可能適得其反,產生相反效果。有的數學問題盡管不能由學生獨立完成,但同時也不適用合作學習方法,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問題進行展示和操作。所以,在小學數學合作課堂教學中應用分組教學法需要選擇適當的時機,才能在實際應用中更為充分的發揮原有作用[4]。
在小學數學分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各個小組成員之間由于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的差異,以至于在討論交流中時常會出現意見相左的情況。一旦發生此類情況,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朝著正確方向思考和努力。諸如在小學除法運算時,有這樣一道題:1000÷125×8=1000÷(125×8),多數同學認為這道題是對的,另外認為是錯的同學擔心被嘲笑所以不敢提出質疑。在此情況下,教師應引導學生分組合作討論,說出認為對的理由和錯的理由。有的學生認為1000÷125÷8=1000÷(125×8),所以1000÷125×8=1000÷(125×8)是錯的,通過一系列的討論和交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開始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有見解的開展學習,提升合作成效。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合作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應用分組學習法是十分有必要的,作為當前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表現形式,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思維能力有著較為突出的作用。在合作交流學習中,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加強團隊合作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1]紀振輝.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12(09):224-225.
[2]袁哲.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5(12):236.
[3]曹建河.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實施[J].學周刊,2015(26):92.
[4]董世云.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合作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3(07):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