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祿
(江蘇省宿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南蔡實驗學校 江蘇宿遷 223800)
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
李長祿
(江蘇省宿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南蔡實驗學校 江蘇宿遷 223800)
有效提問是小學數學課堂中關鍵教學環節,同時也是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重要方式之一??茖W高效的提問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積極性,培養學生探索能力,促進數學課堂效率的提升?,F階段,提問環節在我國小學數學課堂中略顯單調,由于教師提問形式單一,問題缺乏針對性,使學生的思維模式趨于模式化和機械化,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效提問 課堂教學 教學策略
數學是小學教學體系中一門基礎課程,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構建良好的課堂情境,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開闊學生思維方式;反之,枯燥的學習環境,容易造成學生精神不振,想象空間狹隘,不利于自身認知能力的提高。本文針對小學數學課堂中提問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進一步探究教學優化策略。
課堂提問是數學教學中重要環節,也是連接師生間交流的橋梁,在提高課堂效率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目前課堂實踐中,課堂提問形式及內容略顯單調,且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一下幾點:
1.“師問生答”模式固化
提問教學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師生間關于疑難問題的交流,主要以教師疑問與學生疑問構成。但是,從教學實踐情況來看,目前大部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仍以“師問生答”模式為主,極少部分學生主動提出質疑與問題。雖然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師把握課堂節奏與進度,但使學生主體作用受到限制,處于被動狀態的學生容易失去學習興趣,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問答形式單一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提問教學的表現形式以多元化、豐富化為主要特點,已經成為開闊學生學習思維、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主要方式。但是,目前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提問方式過于簡單,主要以口頭提問方式為主,學生答題方式不是舉手回答就是集體齊答,偶爾采用搶答形式,缺乏一定創新。單一的提問方式,容易使教師成為提問過程中的主宰,個別基礎薄弱的學生回答問題機會較少,加上不敢提問,往往造成惡性循環,對學生探索過程及性格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3.問題內容缺乏針對性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中,老師提問內容較單一,大部分來自于教材,學生不需要過多思考就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很難激發學生潛在能力。由于受小學生邏輯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影響,教師多偏向于記憶性問題,發散性與評價性問題較少。雖然記憶性問題的正確回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增強學習自信心,但其對知識點的考察存在局限性,加上學生思考問題時間不足,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提升。
合理高效的課堂提問不僅有助于促進師生間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而且可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在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針對以上提問教學問題的現狀提出一下一點建議:
1.創建問題情境,豐富問答形式
小學數學是以數學活動與數學問題為主的一門基礎教學,與生活經驗積累與學生個性特點息息相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學生興趣愛好與知識結構出發,將數學內容與問題情境相結合。問題情境的創建有助于提高課堂的趣味性,緩解緊張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師的及時有效反饋對學生學習態度起到很大影響,增加學生學習自信心。相對于肯定反饋而言,否定反饋會造成學生信心的降低,使學生產生失落、壓抑等負面影響。因此,良好的反饋方式,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
2.充分準備,增強問題質量
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及知識結構,與課程實際與教學目的想緊密結合,在適當的時候提出,才能真正起到啟發學生思維、培養興趣、引導探究的作用。例如,在“長方形周長”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借助小棒擺出一個長方形,學生可以選擇兩根長小棒與兩根短小棒進行擺放。這時教師可以提問,“哪位學生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對長方形周長進行計算?”有的學生認為四條邊之和則為周長,有的學生回答周長=長+長+寬+寬,有的學生借助乘法知識將周長寫成長×2+寬×2,還有個別學生寫出周長=(長+寬)×2。此時教師可以提出“你們覺得這些計算周長的方法中,哪些最簡單?為什么……”采用這種發散性思考方式,挖掘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3.啟發式引導,鼓勵學生發問
小學數學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等特點,因此在課堂提問環節中,教師不能單純采用單向提問方式,應針對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目標進行精心設計,充分采用鋪墊、設疑等啟發方式,正確引導學生探究方向。例如:“某某蔬菜店運進玉米20噸,運進土豆的噸數是玉米的4倍,運進玉米和土豆一共多少噸?”教師可以進行啟發性提問:解決該問題的關鍵是什么?玉米與土豆噸數間有什么關系?求玉米與土豆一共多少噸,需要哪些條件?已知條件有哪些?未知條件有哪些、、、?通過以上有順序的啟發問題,可引導學生準確的抓住數量間關系,從而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例如,在“能被2整除的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學重點以掌握能被2整除數的特征為主。教師可以通過讓不同的學生舉出可以被2整除的數,分別在黑板上一一列出,并讓學生對這些數字進行觀察。然后向學生提問:“這些數字都有什么特征?”學生歸納出“可以被2整除的數全是2的倍數”,這時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觀察這些數字的個位數有什么特點?”學生很容易總結出個位數是0、2、4、6、8的數均是2的倍數,同時也可以被2整除。通過類似逐層式啟發,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度加深,積極開動腦筋,改變思維模式,快速掌握相關知識點。
4.以學生為主,針對性指導
針對數學知識與能力水平不同的學生,應制定差異化教學方案,以保證全部學生都可以得到充足發展空間。教師應積極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智力情況及性格差異,深入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進程,制定個性化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爭取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發言機會,自主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使學生加深自身認知水平,并促進數學經驗水平的提升。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科學,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關鍵環節,也是連接師生間溝通的橋梁。然而,目前提問教學仍存在問答形式單調、“師問生答”模式固化、問題質量不高等問題,限制著課堂提問在教學模式中重要作用的發揮。因此,教師只有提升自身專業教學能力,改善傳統課堂提問觀念,采用啟發性引導、創建問題情境、增強問題質量等方式,鼓勵學生發問,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從而發揮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與靈活性,推動整體教學水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