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潔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三實驗小學 吉林梅河口 135000)
淺談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研究
王 潔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三實驗小學 吉林梅河口 135000)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經過大量的課改實驗,取得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成果和經驗,并加以推廣,大面積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課堂效益。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也是這幾年數學組研究的主要問題。我校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與實驗》開展了相關的課題研究。根據學校的“三個服務”(為學校的發展服務,為教師的成長服務,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服務)宗旨,本課題小組抓住課程改革這條主線,堅持教學創新,深化改革,發展內涵,以校本培訓為依托,依據學校對課題組提出的要求及評價量表中的考核內容,加強課題過程管理,進一步規范本組的科研活動,激發本課題組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努力提高教科研質量,促進科研教師的的整體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我認為有效的課堂是追求有效果、高效率、強效益,讓學生主動全面發展的課堂。下面就本課題的研究談幾點看法: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種教學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掌握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不斷提高課堂效率和課堂效益。
教學目標準確、教學中是否達成目標是衡量有效課堂教學第一標準。
有效課堂是實現教學目標達成的課堂,強烈的目標意識是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師對新課程教學目標及課堂教學目標把握得越好,教學就越有效。所以,我認為準確確定一節數學課的教學目標并加以完成是一節課有效的第一標準。教師在教學中要體現有效性,首先在這節課中設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是否準確。其次,設計的教學目標是否關注了學生。教學目標的設定一定要符合了學生的認知特點,你只有設計了關注學生的目標而不是關注知識的目標,才有有效。第三,在教學中、在學生的實際操作中是否始終貫穿你設定的教學目標,只有準確地設定學生通過什么樣的主題活動,去探究知識生成的過程,才能讓學生主動去完成教學目標,才能確保學生有收獲。
1.激發興趣,開啟有效性。
低年級兒童,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為此,教師要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對學習材料感興趣。如在在上《分數的再認識時》,課前出現了《蘋果落地》的多媒體,教會學生上課要有探究的精神,我有時還利用腦筋急轉彎、智力接龍、各種手勢游戲等多種方法。教師應用好了課前教學激趣,可以讓學生提前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以良好的狀態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2.營造氛圍,創設有效性。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讓他們在課堂上充滿激情、充滿活力。往往老師的一句話,一個豎起的大拇指,甚至一個贊許的眼神,就可以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學生就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一般來說,成績不好的學生不敢在課堂上發言,怕被同學笑話,更怕老師投來不屑的眼光。而我在教學中卻有心多讓這部分的同學回答問題,特別是一些簡單的問題,我會把更多的機會讓給他們。使學生真正感覺到,在課堂中沒有嘲笑,沒有羞辱,沒有指責,從思想到行為都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人格得到真正的尊重。
3.課堂質疑,創新有效性。
課堂質疑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啟發式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學的核心”。在數學課堂中,為了激發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不斷變換表達的,如:猜一猜,老師要提出什么問題;你是智慧老人,你會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你是老師,你會提出什么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你知道些什么,你還需要解決什么問題,請你對大家談一談;你發現了什么?你對這人問題有什么疑問嗎等多種激發學生興趣的數學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主動質疑,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
4.關注學生,實現有效性。教學有效性追求的應該是所有學生共同、全面的發展,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數學來探究、解決實際問題。①課堂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在現行的教材中,有許多知識都與學生生活非常貼近,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讓學生學習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要讓學生主動收集數學資料,如我在上《百分數》時,讓學生自己收集百分數的知識,采用匯報的形式,用身邊的數學進行教學。課堂教學要中要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去感悟、去探究、去發現有研究價值的數學問題,并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教學問題,教學才真正有效。②課堂要善于捕捉閃光點。課堂教學的過程充滿了變數,預設和結果往往不完全吻合,課堂中學生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質疑,甚至會提出許多怪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應變能力,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并給予解決,在課堂教學中不扼殺學生的智慧,讓學生有充分的表現欲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③ 課堂要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和多媒體教學調節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小組合作學習和多媒體教學調節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小組合作學習時,每個小組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要讓每位同學發揮出作用。教學中教師必須在人格和交往上尊重每一個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個學生通過課堂教學都能得到健康發展并獲得成功。
5.課堂練習,提高有效性。課堂練習是鞏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體現,是教師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練習時要體現層次性,以適應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使不同的學生得到發展。如我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時,設計了四個練習,第一個練習:學生總結出公式后,馬上讓學生口算圖形的面積;第二個練習:讓學生通過實際測量書面,并計算它的面積;第三個練習運用公式解決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誰大;第四個練習:把長方形的長和寬各增加2厘米,求新長方形的面積。每個層次練習完后,教師及時作出評價,這樣,練習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益。
6.課后反思,思考有效性。有效在于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每節課后,教師一定要注重反思,并作好教學隨筆,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總之,只有我們不懈地追求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形成探究、合作、對話的課堂教學文化。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地把握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