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奕
(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3級 河南南陽 475000)
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析
閆 奕
(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3級 河南南陽 475000)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新媒體日臻滲透到大眾生活之中。其在順應了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滿足人們渴望知識、了解社會的需要。大學生群體作為年輕一代,對新媒體有著先天的適應性和新鮮感,其對新媒體的利用也愈加普遍。本文從新媒體的概述入手,對新媒體對高校思政工作的營銷予以探究,著重就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政工作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更好地利用新媒體環境,發揮思政教育效果,引導大學生社里正確的價值觀念提供可行借鑒。
新媒體 高校 思政教育 手段
所謂新媒體,其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指的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較之于傳統媒體,新媒體有著廣泛性、互動性、時效性、豐富性以及虛擬性等特征。它的出現在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巨大機遇和平臺的同時,也給予了高校思政工作前所未有的挑戰。
1.構建了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對一”,要求老師和學生面對面教學,方法單一,環境封閉。微博的出現打破了這一開展教育的不利局面,采取“一對多”形式接受知識信息,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界限,隨時隨地通過手機都可以登錄學習,互動式的教學激發了學習熱情,改變了傳統陳舊的教育模式,達到了培養教育大學生的目的,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發展。
2.實現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雙向互動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為老師教、學生學,是單向性很強的知識傳播方式,互動性相對較弱,只有學生舉手提問、隨堂考試測驗、課后解答解惑等幾種形式進行知識反饋,并且反饋不直接、不及時,存在滯后的。微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弊端,互動性信息共享方式,互動過程基本跟隨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始終,隨時隨地可以進行,這種互動不僅客觀方便了學習傳播知識內容,也在第一時間得到了相應的反饋。
3.拓寬了學生思想動態的反饋渠道
網絡科技在不斷變化發展,微博信息的傳播力度和速度也隨之日趨增強。新媒體的產生和發展使得知識傳播及時有效,打破了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壁壘,同時也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暢所欲言的交流反饋平臺。由于大學生知識面廣、理解能力強,普遍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微博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傳播。微博對新鮮的知識的“秒了解、秒學習、秒回復”的模式,快速地沖擊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改變了知識傳播結構,擴寬了知識內容層面,推動了高校教育向前發展。
1.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見性
新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媒介,帶給了高校大學生廣闊的討論交流空間,同時其所具有的多元性、即時性和真實性等特點,使得公共討論內容更加自由廣泛。這既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發起了嚴峻的挑戰。新媒體的流行推廣使得大學生的思想發生變化,結構復雜,開放性使得高校很難控制信息的傳播,課堂教學基本上無法達到新媒體中知識量,空間和時間也都不受客觀因素所制約,社會也很難監督,從而極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預見性。
2.沖擊了思想政治工作中主導地位
新媒體作為新型信息傳播工作,知識信息在網絡平臺上不斷進行擴張,從而發生有效作用,不斷地沖擊著思想政治教育。 用戶在直接或間接的接受新媒體所帶來的觀點思想的時候,無論是老師還是大學都逐漸淡化了各自身份,老師不再是以前講堂上高高在上的人物,學生也不再是和以往一樣被動地去接受教育感化,雙方都變成一個普通的發言人和回復者。這一現象打破了原有的教育格局,沖擊了思想教育工作,增加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3.容易造成大學生的認知偏差
“博友”、“網友”隨著新媒體的出現而陸續產生,部分大學生接觸社會時間短,自制自控能力較差,長期在新媒體環境下,忽視了周圍的交友群體,人際關系疏遠淡薄,泡沫交往日益升級,情趣變化無常,處事不知如何解決,唯獨上網求微博求好友解決,極大地降低了自我判斷能力,而且容易產生心理疾病,缺失了正確的思想政治指導,很容易造成大學生的認知偏差。
1.加大重視,搭建高校微博信息平臺
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高校領導必須高度重視新媒體環境,充分利用新媒體快捷互動的特色,立足實際,與時俱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屬于自己的高校網絡信息平臺,號召全校師生關注,并有效地結合日常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及時遏制不良的社會因素影響,輔助學校的管理。院方責成專人控制網絡安全,定期及時對網絡平臺內容進行維護管理,發布學校的基本信息,吸引學生及時關注。同時,要做好相關學科信息的知識更新,及時引導在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發揮新媒體環境下思政工作的積極導向作用。
2.強化培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微博應用能力
思想政治工作者既是新媒體的使用者,又是新媒體的管理者,必須加強自我修養,提升自我能力,始終樹立勤奮學習的觀點理念,以先進的政治理論武裝頭腦,腳踏實地,認真領會,還要發揚“雷鋒式”的釘子精神,學習時事政策、心理學、崗位知識等多項技能,自我加壓,不斷充實自我,日積月累,儲備雄厚的知識能量。定期深入班級之中,與學生進行談心,了解學生學習中不懂之處,生活中遇到困難和難題,利用網絡網絡,發布健康知識信息,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師生綜合素質水平。
3.加強管理,利用微博做好學生思想動態的監控工作
面對新媒體所帶來的正面和負面的影響,高校領導作為管理方,必須建立長期、有效的管理機制,繼續加大對網絡媒體的監督和管控,幫助大學生在人生道路上,面對諸多社會信息時,科學地辯證地思維去接收,吸取信息中的精華,盡量避免網絡帶給學生的負面影響,確保學生思想動態穩定。
正確使用新媒體,加強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并非一日之事,它建立在高校領導對新媒體的重視程度、應用能力和監控工作上,因而,要持續發揚新媒體及時的隨機教育優勢,完善制度建設,改變不足之處,實現長遠教育發展的目標。
[1]劉曉輝.淺談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究[J].科技風.2015(01)
[2]劉佳.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體環境下應用研究[J].求知導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