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卉
(莊河第三十五初級中學 大連莊河 116400)
關于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思考
張小卉
(莊河第三十五初級中學 大連莊河 116400)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語言背后承載的文化也是不同的,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想要學好英語,就必須了解英語背后的文化。因此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考慮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西方文化的教學,讓學生掌握純正的英語。
初中 英語 中西方文化差異
英語是初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對英語背后承載的文化提出高度的重視,讓學生學習到的語言是有靈魂的,在掌握一門語言的同時也能掌握這門語言產生的環境以及語言背后承載的文化。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英愛滲透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語言學以致用。[1]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由于文化背景的不一樣,人們的交流方式和交流習慣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教師沒有注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學生不了解西方的文化,那么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使用英語交流會出現障礙。例如中國人見面常問對方吃飯了沒,而在英國,人們見面首先聊的是天氣。如果學生不了解英國人的文化,在與英國人交流的時候,采用中國人的思維與英國人寒暄,會讓英國人誤以為要請客吃飯,從而導致交流障礙。此外,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由于自制能力不強很容易走神,教師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教學,將中國的文化與西方的文化進行對比,營造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在英語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等方式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例如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園自己風俗習慣等,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之間的差異,讓學生感受不一樣的世界,通過學生對西方文化的好奇心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2]
1.樹立學生的文化差異意識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西方文化差異,首先要樹立學生的文化差異意識,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講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讓學生意識到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下了解西方國家的語言習慣以及行為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真正使用英語交流的時候考慮到西方人的說話習慣,才能真正了解語言背后的價值觀。例如在外研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八模塊中,講述了Godilocks(金鳳花姑娘)的故事,這是一個傳統的英國童話故事,學生在學完之后從我們的傳統文化意識角度對金鳳花姑娘的評價是她是一個非常沒有禮貌的女孩。理由是她擅自闖進三只熊的家還進行了破壞活動。而選擇這個童話在西方想要體現的價值觀是關于 choice(選擇),因為金鳳花姑娘從頭到尾都只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東西,而沒有選擇最大或者最小的。這種文化上帶來的差異可見一斑。又如在飯桌上,中國人也比較含蓄,當比人問要不要為你添菜的時候一般會用推辭的說法,但是在國外,如果推辭,對方則會認為你真的沒有需要。由此可見,學生的文化差異意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的,而是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不是的灌入一些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
2.滲透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知識
在初中英語的教材中,并沒有專門開設西方文化以及中國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識,所以只能依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講述關于西方國家的一些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讓學生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在初中英語的教材中,教師可以將那些講述西方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的實例挖掘出來,結合西方文化的內涵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教學。例如,在學Christmas Day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查找資料掌握西方人是怎樣度過圣誕節的,例如讓學生了解有關圣誕節的知識以及圣誕禮物等,讓學生通過自己查找的資料了解西方國家的圣誕節,感受圣誕節西方人們的熱情和狂歡。在講述西方節日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將西方的一些節日和中國的節日進行對比,從而了解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例如將西方的萬圣節和情人節和中國的端午節和七夕節進行對比。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觀看一些視頻了解西方的文化,通過觀看本土化的西方國家圣誕節、萬圣節的視頻加強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大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每當教材中出現涉及到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現象的案例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自由討論或者分組討論,不斷加強學生的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知識。
3.通過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僅僅利用課堂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這樣學生掌握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受到課本的很大局限性。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擴展學生的文化差異視野,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方式了解西方的文化。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從西方的日常新聞報道以及國外的一些文學作品中掌握西方的文化特點和風土人情。鼓勵學生閱讀英文名著和寓言等作品,通過英語作品感受西方的文化知識,從而深入的了解不同語言背后的文化。在英語閱讀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了解西方國家的一些社會關系和階層關系等。在課外,教師也應該創建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創造英語交流機會,不斷加強學生的交際能力。例如,在課外,教師可以組織課本劇表演,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辦英語演講比賽或者辯論賽,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以國外人員的身份進行表演和演講。學校還可以通過開設英語角增加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時間,并定期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在英語角中可以盡情的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英語角中多涉及一些關于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差異方面的對話,不斷加強學生的中西文化差異意識,讓學生可以真正了解西方的文化內涵。[3]
當今社會越老越注重學生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的能力,初中是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重點時期,為學生日后的英語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中西方文化差異意識,讓學生了解語言背后蘊含的文化,從而真正掌握一門語言,能夠將所學習的語言真正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
[1]徐永芳. 初中英語教學問題及應對策略[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12:155-156.
[2]馮文嬌. 英語教學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教育[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1,03:31-34.
[3]孫萍. 中西方文化差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