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發展
(福建南安市第四中學 福建南安 362300)
注重物理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物理知識水平
陳發展
(福建南安市第四中學 福建南安 362300)
現行招生考試制度實施后,物理成績在中考中實行等級劃分,因而部分學生覺得物理成績不再重要了,只要能考A或B就行,這一現實成為困擾廣大物理教師的一個難題。如何提高物理教學質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提高成為當前物理教學的關鍵。
物理知識 物理現象 興趣 實驗 學習
初中物理教學是學生進入物理知識寶庫的入門和啟蒙,要讓學生輕松地掌握物理知識,培養他們初步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提高,現在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有位教育家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初中學生正處在興趣廣泛發展,求知欲強的時期,只要注意激發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以致發展成樂趣,就會保持強烈的求知欲,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就會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初二年學生剛接觸物理課,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和網絡信息,將一些動態的物理現象展現給他們,如在第一堂課我們可以播放:(1)美國發生的龍卷風片斷(問:龍卷風為何平地而起,直沖云霄來勢洶洶?);(2)航天員在太空行走(問:為何航天員會輕飄飄象飛一樣?為什么必須穿航天服?);(3)中學生佩帶近視鏡的調查情況 (問:近視眼如何矯正,眼鏡度數如何算?如何預防近視?)等等視頻來吸引他們的興趣,并不斷提出他們暫時還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在無盡的問題中產生求知的濃厚興趣,從而在學習過程中使其永不滿足。[1]
中學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用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操作實驗、設計實驗的實踐能力。初中學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生活中經常遇到他們無法解釋的現象,而這些現象又涉及了物理知識,會經常問為什么,這就是他們渴望學習的天性,如果我們在設計物理實驗有目的地向他們展現有趣的物理現象,許多真實、形象生動的物理事實,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未知結果的探索會產生很大的興趣,從而產生學習的欲望和需要。如中央電視臺的《我愛發明》在講解中,老師常常要借住一個實驗來說明發明的原理。就是為了讓觀眾容易理解,老師在教學中也應采取這樣的方法,通過實驗探究等方法,讓學生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和公式。教師多為學生創造一個動手參與,動腦思考的課堂氣氛,讓演示實驗變為學生的小組實驗。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提出改進實驗的思路和方法,變被動為主動,充分調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物理的興趣。書中大量豐富的學生實驗和課外小實驗,則為學生動手“做”提供了極好的場景和條件。
在物理教學中,要注意結合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生產實際,提出有關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往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學習了《從測算家庭電費說起》時,我們可以提出問題:在家中,父母親經常為了節約用電,舍不得開照明燈,而忽視了其他大功率用電器,如空調、電磁爐、電熱水壺等,如果不注意使用所浪費的電能更多,例如:功率為1000W電熱水壺用10min燒一壺水所消耗的電能能給15W的節能燈工作多長時間?通過計算燒一壺水消耗電能W1=P1t1=1000w×10×60s=6×105J,再求節能燈消耗相同電能所需的時間t2=w1/p2=6×105J/15w=4×104s≈11.1h,對比一下,我們會發現用10分鐘燒一壺水的電能可以給15w節能燈使用11小時,這就告訴我們在節能減排中,我們要注意一些用電器的本身的物理性質,比如,夏天在使用空調時,不能調太低的溫度;電熱水器的保溫溫度不要調太高了;或使用電磁爐燒湯,沸騰后功率可調低一些等等,讓學生去思考去解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用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讓他們體會物理知識的無所不在和實用性。使他們的物理知識水平不斷提高。
我們知道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要通過一定習題才能鞏固學生的物理知識,在評講習題時,首先,幫助學生復習知識點。其次,教師要盡量把解題的思維過程展現給學生。之后,可以讓學生模仿進行解答。還有更重要的問題,就是通過習題課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思維過程是將題目中的信息和已學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頓悟的過程。所以,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解題的思維過程,慢慢培養他們的對解題的思維監控能力。最終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學得越多就越愿意學。事實就是這樣,我們要開發好第二課堂,設法給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學習材料,比如課下小實驗、課外科普讀物等等,學生如果在課堂上能聯想起自己在課下自學得到的知識時,他才能體會到自己在課堂上學習知識的價值,他才更愿意去學習。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喜愛一名老師,連帶著也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這就是愛的“遷移”。學生喜愛的老師一走進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油然而生,課堂的氣氛就會活躍愉快,師生之間就會發生教學的積極反饋。同時,凡是受到老師關心和信任的學生,往往具有一種良好的心境、較強的學習信心和深厚的學習興趣,也能夠獲得老師所期望的學習效果。因此,我們一方面注意師德修養,努力做好學生的表率,做到“言傳身教”,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另一方面,對學生的作業、試卷和實驗報告,還要經常進行面批、面改、面評,肯定成績,指出錯誤,給予正確的評價,寄予更大的希望,從而把傳授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興趣和思想教育結合,真正達到了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曾有教育家這樣說過:“教育的過程像生活的過程一樣,必須致力于指導激發,而不是強加一種預定的、沒有意義的模式”。信息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多元化”發展的教育背景,已經促使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師應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脫出來,成為激勵、推動學生健康發展的促進者和鼓舞者。總之,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及其素質的提高上,從而真正讓學生的物理知識更上一層。
[1]廖伯琴.新課程標準下《物理》(8年級)教材的特色[J].物理教學探討,2002, 01期(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