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卞文志

據有關消息披露,國家層面的“一帶一路”規劃已經獲批并在小范圍下發,即將正式出臺。一旦規劃在全國兩會結束后正式公布,“一帶一路”戰略有望在2015年全面落實鋪開。而在近期,以鐵路建設、核電合作等為主的一批基建項目也將會實質性落地。分析人士認為,據最新公布的PMI數據顯示,面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國家希望通過“一帶一路”投資,帶動國內相關產業增長,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去年11月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做好“一帶一路”總體布局,盡早確定今后幾年的時間表、路線圖,要有早期收獲計劃和領域。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講話中強調,要完善區域政策,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各地區要找準主體功能區定位和自身優勢,確定工作著力點。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爭取2015年有個良好開局。
“一帶一路”戰略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出訪時提出來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統稱。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倡導成立了400億美金的絲路基金,籌建1000億美金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被一些人解讀為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這實際上是對“一帶一路”戰略的誤讀,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從政治企圖看,美國當年實施馬歇爾計劃旨在奠定其在歐洲的影響力,用以對抗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因此,馬歇爾計劃從根本上是服務于當時杜魯門的“遏制戰略”。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并不針對任何第三方,不排除任何國家,而是呼吁沿途各國一起搭上快速發展的經濟快車,實現合作共贏,共同分享經濟增長的紅利,并不帶有政治色彩。截至目前“一帶一路”所覆蓋的60多個國家當中就有50多個國家對此表示出積極的響應。
從具體內涵看,美國經濟經過二戰的快速發展,在戰爭結束后需要輸出過剩產能,因此出銀子發展歐洲經濟讓歐洲來購買美國產品。有人認為“一帶一路”戰略也是在輸出中國的過剩產能,是與馬歇爾計劃一脈相承。但事實上“一帶一路”戰略對沿線國家的經濟拉動遠遠大于對中國國內,而其中蘊含的幾千年來沿途各國人民交往的情誼,以及弘揚古絲綢之路和平友好、包容開放精神的合作共贏戰略,無論是歷史意義還是人文內涵都遠不是“馬歇爾計劃”所能比擬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一帶一路”建設上,要加強頂層設計、謀劃大棋局,既要謀子更要謀勢,逐步構筑起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絡,積極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商建自由貿易區,使我國與沿線國家合作更加緊密、往來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因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目標是促進各國的經濟發展、區域穩定和繁榮,而加強貿易投資合作更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有研究報告指出,“一帶一路”將依托沿線基礎設施的互通互聯,對沿線貿易和生產要素進行優化配置,從而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
中國對沿線國家的開放,將刺激區域內基礎設施投入與建設,包括邊境口岸設施和中心城市市政基礎建設、跨境鐵路擴能改造、口岸高速公路等互通互聯項目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點合作領域將給資本市場帶來投資機會,這首先表現在油氣開采運輸、鐵路、公路、電力電網、通信以及港口等基建領域,隨著基礎設施的互通互聯,旅游、農業、商貿物流等領域將迎來新的投資機會。通過向南和向西打通交通樞紐,連通西方市場、中亞的能源資源和中國市場,為中國作為世界加工廠提供能源、原材料和市場保障。
“一帶一路”是新形勢下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在傳統的外需放緩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商建自由貿易區,使中國與沿線國家合作更加緊密、往來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這必將給中國企業“走出去”與中國經濟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找到新的突破口與增長點。
“絲綢之路首先得要有路,有路才能人暢其行、物暢其流。”習近平指出,中方高度重視聯通中國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老撾、柬埔寨、蒙古國、塔吉克斯坦等鄰國的鐵路、公路項目,將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優先部署。我國出資400億元設立絲路基金,也更讓國內外資本嗅到了機會。社會資本通過各種渠道表示對投資前景的看好,并且期待絲路基金相關細則能夠盡快落地,因為,這既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福音,更是全亞洲經濟金融發展里程碑性質的大事。
統計數據顯示,“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隨著這一戰略不斷推進,“一帶一路”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有關人士預計,隨著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及中國對亞洲基建融資的支持,未來國內建筑企業在中亞、南亞地區獲取訂單的能力將逐漸增強,在國際訂單競爭中,大型建筑央企優勢明顯,中國交建、中國建筑、中國電建、中國中鐵、中國鐵建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一些投資者表示,目前最該做的就是選準熱門板塊內的熱門公司,搭上企業出海發展這趟順風車。另有私募基金人士表示,他們已經不滿足于在國內相關股票上的加倉,更期待能夠跟隨“絲路基金”一起出海投資。在“一帶一路”的引領下,我國通過設立絲路基金和亞投行并率先注資等方式,有效引導國內外資金和相關產業,完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既支持了企業和資金的“走出去”,也將通過投資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據初步估計,未來十年我國對“一帶一路”地區的出口占比有望提升至全國出口額的1/3左右,我國在“一帶一路”上的總投資有望達到1.6萬億美元。中國對“一帶一路”周邊60多個國家的投資占我國對外投資總額的比例為17%左右,中國吸收這些國家的投資額則只相當于中國吸收外資總額的7%左右,這說明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投資領域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值得中國企業進一步發展。
對于國內經濟的發展而言,由于經濟總量的地理布局很難調整,所以2015年的重點是產業布局的調整,包括產業的國際轉移和國內轉移。“一帶一路”規劃已經獲批即將正式出臺,在國內,目前各地正在積極打造“樣本”,以便更快納入“一帶一路”戰略。據專家分析,有三類項目已經進入到細化推敲階段。首先,在基建項目領域,尤其是交通領域的基建規劃已經成型并且細化。
首先,新疆以及連云港兩大起始點將率先突破。如江蘇連云港市,正在加快推進中哈物流二、三期規劃建設,做成“一帶一路”建成的“樣板”工程。中哈物流恰好貫通新疆霍爾果斯過境口岸,途徑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最后經連云港面向日韓。除了物流基建,能源互聯互通將是“一帶一路”另一重點打造的樣板工程。新疆已經從今年開始正式啟動油改氣試點,此外,新疆作為進軍中亞油氣的能源基地正在加快推進,近期中哈油氣開發合作已經步入快車道。目前,新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建設正進入落地階段。權威人士指出,無論在依托“一帶一路”啟動的中巴還是中哈項目中,貫通絲綢之路兩端的節點區域新疆以及唯一出海口連云港,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對外合作上,不少省份已經有了為促進“一帶一路”而舉行的貿易會等交流形式。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表示,要以“一帶一路”引領與周邊經貿合作。重點加強與瑞士、韓國等區域交流合作,更加重視與東盟、中東歐國家的交流,擴大與港澳的合作。為此寧夏提出:支持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面向阿拉伯國家和世界各地全方位開放,將大大提升該區在國家開放格局中的戰略地位;要以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為平臺,用好用足中阿博覽會“金字品牌”,著力實施四項行動計劃,加快建設陸上、網上、空中絲綢之路。
在產業轉移方面,各省份也有各自的計劃和安排。寧夏計劃圍繞“一帶一路”,面向阿拉伯國家和世界穆斯林地區,謀劃一批能源、金融、科技、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等領域合作項目。圍繞轉型升級,緊盯國內外知名企業,謀劃一批精細化工、現代物流、云計算、大數據等產業項目。圍繞空間規劃,加大地質勘查,結合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謀劃一批產城融合、基礎設施、文化旅游、扶貧開發等建設項目。河北省計劃借力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揮比較優勢,推動鋼鐵、水泥、玻璃等優勢產業走出去,開展先進技術合作。鼓勵企業加大礦產資源境外投資開發力度,更多獲得能源資源供給。
在春節前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如何對接“一帶一路”規劃已成為各地關注的重要內容,目前,一些項目在各地已經先行一步。總之,春節后“一帶一路”的實施和鋪開,可以說是中國無償搭了一個“平臺”,邀請沿途各國一起來“唱戲”,這既非由中國“主持”,更非中國“獨唱”,而是大家共舞的“眾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