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靜
互聯網金融時代之“用戶為王”——以微信紅包為例
◎康靜
2014年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網民滲透率達61.3%,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日趨成熟,在消費者融資和支付需求逐步釋放的大背景下,用戶的發展與培養成為移動支付領域的新課題。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之下,技術信息的發展、新的金融支持、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用戶需要一種快速便捷的金融方式完成交易。比如說淘寶的存在,所以互聯網企業打造出移動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而如何溝通供求雙方達到一致?就需要打通用戶入口來滿足,本文以春節“微信紅包”為例突出用戶入口的重要性以及影響因素和其推廣效應帶來的互聯網創新模式的發展。

“微信紅包”與互聯網金融現狀。2015年除夕中國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10.1億次,春晚微信搖一搖總量達110億次。 “微信紅包”無疑是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的一個突出代表。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新產品如雨后春筍般迅猛生長,P2P信貸、網絡小額貸款、第三方支付,金融機構線上平臺等,已快速成為具有較大規模和影響力的業態。互聯網金融給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工作生活帶來諸多利好。作為新型互聯網金融交易模式,“微信紅包”活動背后實則教育用戶綁定銀行卡,這樣騰訊從中獲利最大的便是用戶資源,而當今互聯網金融強大的基礎正是用戶資源。這意味著搶紅包并不是為了娛樂而娛樂的方式,背后的潛臺詞就是爭奪“移動支付”市場的用戶入口。
“微信紅包”與用戶入口。強大的用戶群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礎。在微信的紅包上具體則是參與發搶紅包的用戶,由于紅包業務需要綁定銀行卡,那么用戶基礎也就形成。以用戶入口為突破點的“微信紅包”活動創造的這種獨特應用場景,引發支付寶、微博、美團外賣等連同傳統商業銀行也推出類似活動。從口令紅包、掃碼紅包到打車紅包,“紅包模式”帶出的網上購物、水電費繳納、話費充值的便捷化特征也日益突出。數據顯示(iiMedia Research )2014年互聯網服務金融產品45.1%信息來源于親友,18.2%來自于媒體的宣傳,紅包活動正是通過社交平臺以一種“用戶發展用戶”的鏈式反應無形推廣,帶來了用戶指數級增長、低成本、高效率的傳播推廣方式。
互聯網金融用戶入口爭奪存在的問題。調查表明超過五成的用戶沒有將微信紅包中的資金取出,因紅包金額數較小又并不在意這些錢的用戶,自然選擇讓其沉淀。另外,綁定銀行卡才能領紅包,這讓一些用戶感到不安。銀行卡能否解綁,是否會遇到釣魚紅包,這些移動支付具有的安全問題也讓用戶遲滯紅包提現。同時面臨互聯網金融的虛擬化、跨國界經營、高技術裝備水平、法律法規不完善等,使其風險管理更復雜,監管難度更大。現有的金融監管體系對互聯網金融存在一定監管缺位問題。毋庸置疑,與傳統金融一樣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需要監管,而監管的核心仍在于風險防范和管控。
互聯網金融思維的主要核心是注重用戶體驗,同時嘗試用戶導向的思維方式,所以在推陳出新之時我們還需注意搶奪用戶入口的精準性與互聯網金融環境的安全。
用戶入口精準化。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中,消費者已經從原來的被動位置轉變為如今的主導位置,利用網絡消費大數據,消費者的一切需求甚至是潛在需求都可以被記錄和推算。例如可以通過用戶的網購額度作為依據,將其劃分為不同等級的用戶,然后根據這些信息推送出符合他們的產品介紹。從而拉動消費需求的同時進一步延伸支付平臺的應用場景,使紅包活動帶來的用戶入口持續發展并有效的節省運營成本,同時將潛在的活躍客戶記錄在案,還可以對其發起第二輪網絡營銷。
用戶入口安全化。第三方支付在整個支付行業中占的比重越來越高,消費者對快捷安全的支付需求持續增加。然而欺詐問題和信息安全問題依舊困擾著廣大用戶,支付企業對于維護支付行業環境健康有序發展有著與生俱來的職責,但支付安全的保障一定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除了企業對自身風險控制能力的嚴格要求和企業內部技術的發展提高,還需要政府部門以寬容、謹慎的態度給予監管和支持,在此基礎之上,用戶也需不斷提高財產安全意識,通過多方共同配合,勢必會構建一個安全的支付系統。
監管規范政策化。實現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監管是一大前提。維護金融穩定、保護消費者權益、提升金融效率尤為必要,這需要加強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認識和重視。政府監管、行業治理、市場約束、保持平衡、政策制定方面需要繼續支持互聯網技術的創新;保護消費者權益,強化透明度和合規銷售,注重消費者資金安全和信息安全;加強防范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推進行業自律,建立自律規范和約束懲戒機制。
未來的互聯網金融創新不再拘泥于單一的產品或者渠道,如何發揮綜合用戶的價值成為創新者和投資者們最為關注的焦點。在信息經濟時代,用戶不僅僅是連通互聯網的身份憑證,更是包括信息價值和貨幣價值在內的所有價值的綜合載體。在已經敞開大門的“互聯網+”時代,用戶會成為貨幣活動的大本營,他將是每一個獨立消費者或者經營者綜合理財與財富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誰擁有了用戶資源,誰也就掌握了互聯網金融時代。有了用戶一切都變得簡單,我們就能明白為何現下有如此之多的創新資源持續投入于用戶體系建設的根本原因就是:互聯網金融時代“用戶為王”。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