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帥 朱佳楠
平衡記分卡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趙帥 朱佳楠
本文研究了平衡記分卡系統在高校績效管理中的應用,平衡計分卡系統最初的用途是對企業績效進行評價,但由于優越的設計理念,平衡計分卡從而具有了廣泛的適用性。本文主要探討在高校中引入平衡計分卡進行績效考核,把學校戰略發展和教師個人成長結合起來,并轉化為一套全方位的績效激勵體系,更好地執行高校發展戰略。
平衡記分卡(Careersmart Balanced Score Card),是在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Robert Kaplan與諾朗頓研究院的執行長David Norton提出的一種衡量組織績效的績效評價體系。該方法與傳統的績效評估模式相比較,其優點在于解決了傳統以財務指標為重點的績效評價模式的缺陷,因為如果過重關注短期目標,會試人們忽視組織的長期利益與戰略目標的實現。平衡記分卡可以把組織的戰略目標轉變為具體的行動。
隨著我國的國民教育水平不斷提升、教育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大中專高等院校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在高校人力資源的管理方面,尤其是建設高質量人才隊伍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如何培養、留住以及吸引高質量教師己經成為各個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績效考核模式普遍存在不足,傳統績效考核模式存在指標評價單一化、缺乏完整體系,缺乏單位的長遠戰略目標,這也導致高校管理效率處于較低的水平。同時,低效率的學校管理又導致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利用率低下,嚴重的教師流失,學生教育質量不能得到完全改善等現象。過去在高校績效考核中,大多數高校僅僅依靠財務指標和數字進行簡單的分析,這種單一的考核難免制約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以及高校的長遠發展。
為了更好地建設高校教師隊伍,我國高校開始引進和采用各種激勵機制手段。目前國內高校的激勵手段已經開始引進西方的先進管理理論和手段,如層次分析法以及平衡記分卡等方法。平衡計分卡系統初創的目的是對企業績效進行評價,但它由于優越的設計理念,從而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卡普蘭教授曾表示平衡計分卡可以應用于任何組織,并發揮一定的作用。目前,平衡計分卡已開始應用于高等教育機構的績效評估管理。從平衡計分卡自身的發展,或從高校的績效管理創新來講,平衡計分卡在高校中的應用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也是管理科學發展的結果。
平衡計分卡最初是專門為評估企業績效而設計的,但正是因為平衡計分卡在戰略管理方面的特殊優勢,在非營利組織績效評估方面,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發現平衡計分卡的管理優勢,對于組織績效的綜合反映;評估重點與實施組織的戰略目標的配合,把非盈利組織(高校)短期目標與長期發展戰略結合起來,和早期考核指標相比,平衡計分卡包括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
在企業管理中平衡記分卡的觀點:財務指標是企業效益的最終體現,為了提高企業效益和促進企業發展,進而設計包含多層次的績效考核體系。但是高校作為非盈利事業單位,其發展目標不同于普通企業,因此,當高校中引入平衡計分卡進行績效考核與員工激勵時,需要對平衡記分卡的四個維度在高校中的具體實施有一個很好的把握,只有這樣,才能把學校使命和戰略轉化為一套全方位的運作目標和績效目標,更好地執行戰略和監控。

表1 基于BSC的高校教師績效指標分解表
平衡記分卡可以把戰略目標進行逐層分解,轉化為四個具體的層面,分別是財務層面、客戶層面、內部流程層面、學習和成長層面。 客戶層面:將客戶和市場的目標轉化為一套指標,如市場份額,客戶保持率。在高校的指標設計中,就相應的修改為學生滿意度、社會及用人單位滿意度。內部流程層面:以吸引和留住客戶,并且滿足企業的收益,則需要注意影響組織的財務目標的內部過流程,在高校的內部流程維度,就主要有行政效率,有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流程優化與部門的工作銜接兩個主要指標;教學建設主要關注的是教師隊伍結構、比例。員工的學習與成長:在高校中相應的指標分解為員工的學習與應用/員工的業務知識、員工素質、培訓數量、員工的創新能力、科研課題申報數量、公開論文發表數量、員工的滿意度。財務層面,在高校的財務指標中,具體的分解為經費收入增長率、科研教學所用經費比率、教學投入經費增長率。
平衡計分卡作為一種績效評價工具,將其運用到高校管理中可以解決績效評估中的諸多問題。根據高校總體的戰略目標,平衡計分卡能夠建立具體的績效考核指標,把教師激勵和單位評價指標結合成為有機的整體體系。
平衡計分卡可以完善高校目標體系。平衡計分卡深化了學校的目標管理,把學校的戰略愿景和發展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綜合考慮學校內部、外部因素,完善績效考核體系,進而通過平衡計分卡考核體系,促進教師成長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平衡計分卡可以增強高校的使命感和社會影響力。高校作為知識供給的事業單位,和普通企業相比具有較強的特殊性。不能忽視大學作為一個非營利組織的使命和社會影響,同時也不能忽略了高校自身戰略目標的實現。將平衡計分卡引入高校績效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種狀況,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提高高校文化科技產品的供給,提高社會服務能力和內部運營狀況,實現高校的全面的戰略發展。
(作者單位:咸陽師范學院商學院)
基金項目:咸陽師范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資助項目(2014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