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石劉玲玲
構建“四位一體”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系統
◎尹小石1劉玲玲2
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系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動力系統,它包括國家、省市、高校和社會四個大的方面。在國家層面,應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完善組織管理機構、保證活動的多元化;在省市層面,應加大活動的組織力度、加大資源投入、下放管理權力;在高校層面,應加強制度建設、組織建設、活動建設;在社會層面,應大力發展經濟、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

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系統是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動力源,在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中居于基礎性地位,本文試圖通過從國家、省市、高校和社會四個層面去構建一個“四位一體”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系統。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抓好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促進創新人才的培養,制度建設是保障。作為國家層面,首要的是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系統的相關制度,特別是要出臺一系列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專門制度,建立保障措施和激勵機制。一是在現有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專門制度。二是要求高校把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作為實踐類必修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三是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經費建設,以制度化的形式保證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經費投入。
完善組織管理機構。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系統要想搞好,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組織機構的完善及其管理水平,國家應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專門管理機構的建設,具體負責制度的制定、執行、活動組織和儀器管理等工作。同時,還應該成立一些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協會,為全國大學生進行科技學術交流提供平臺。如成立專門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組織實施機構和專業技術指導機構,使之成為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有效支撐,從而使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系統規范化、規模化。
開展多元化活動。作為國家層面的管理機構,在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時,要確保活動的多樣化和多元化,確保各種不同層次的學校,不同類型的專業都能充分參與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來,體現高等教育的公正與公平。如考慮到全國大學生的專業需求,在保證綜合類、理工科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順利開展的同時,也要組織一些有關文科類、師范類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國家在重視“985”、“211”高校的同時,也要給地方高校、職業院校的學生提供足夠的參與機會和條件。除組織專業性比較強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外,還應該組織一些綜合類的創新創業活動,使得各種類型高校的學生都能有機會參加,這樣可以促進不同類型思維的交流,促進優勢互補,使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全面發展。
加大活動組織力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系統雖說更多的在于自身的發展,但外部條件也是也重要的,如果外部條件好還可以促進其發展。作為省級政府部門,不僅應該在政策的高度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還應該積極組織一些有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活動和賽事,加強組織力度,豐富活動內涵,提高活動質量,真正發揮這些活動的作用,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國家真正輸送創新型人才。同時,對待不同類型的高校也要采取不同的組織方法,爭取做到各種類型高校都能參與。
加強資源投入和項目監管。省級政府要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支撐體系,統籌教育廳、科技廳、財政廳等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部門,加強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的投入和對具體工作的指導。在省級層面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組織和項目的研究上,應加大資金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大學生參與項目申報和研究的積極性。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監管上,應成立專業的監管和指導隊伍,省校兩級聯動,分工協作,克服以前的粗放式管理,實行項目研究過程中的精細化監管和指導。
下放管理權力。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是一個老新常談的話題,沿海省份也在進行改革的嘗試,如何把握辦學自主權的度是難點。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上,作為省級主管部門,應該給高校充分的自主權,進行宏觀的管理,不應限定太多的條條框框。如在經費的管理上,可每年度把大學生創新創業上的經費按高校的類型、學生的人數等整體劃撥給高校,由學校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安排,做到專款專用,行政管理部門年終進行審計檢查和成果驗收,而不是按具體的項目進行劃撥和管理。
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制度建設
建立創新創業長效機制。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機制建設上,高校應努力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體系。首先,高校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加強創新創業基本技能的訓練。其次,高校要成立學生科技活動專門領導小組及學生科技活動評審專家委員會等組織,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進行頂層設計和統籌安排。再次,制定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政策和大學生學科競賽、獎勵等規章制度,使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步入制度化和規范化軌道。第四,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教師管理體制,對項目指導教師的相關工作進行量化和評估,并納入其教學考核范圍,與評優評模晉升職稱掛鉤,從而引導專業教師更多地關注和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
重視隊伍建設,構建創新創業平臺。高校應重視創新創業隊伍建設,努力打造創新創業精品團隊。一是在精品團隊的建設上,要突出高校特色,把創新創業上的優秀大學生吸收進來,充分發揮精品團隊的引領作用,打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平臺。二是高校應鼓勵各院系結合自身專業特點,籌建具有專業特色的“創新創業人才實驗室”,引進先進的實驗設備,在實驗室里打造創新創業項目。三是建立“創新創業人才檔案”,樹立創新創業典型,通過表彰創新創業的典型來激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
建立健全學生科研導師制。專業指導教師是推動創新創業的關鍵點,能有效規避風險,減少資金的浪費,提升創新創業質量。高校要加強專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要在本校專業指導教師的基礎上,積極聘請專家學者、創業成功人士、企業家及企業高管等作為兼職指導教師,從而建立一支專兼相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指導教師隊伍。調查資料顯示,在學生獲得獎勵(包括校級、省級、國家級)的項目中,有近90%的項目在研究過程中得到了相關指導教師的指導。
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組織建設
健全相關組織機構。為了保證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有效進行,就必須完善組織機構建設。各大高校應在教務處、科研處等機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非常設管理機構,增設常設管理機構,明確各機構間的職權分工,使各機構間團結協作,共同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
發揮學生組織的作用。學生社團組織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作用不可替代,必須充分挖掘高校學生會、社團等學生組織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方面的潛力。一方面要增加科技實踐部委員和部長人數,另一方面要通過加強對外交流、開辦講座等方式加大對科技實踐部人員的培訓力度。另外,高校還應加大對創新創業協會等組織的管理力度,積極引導它們開展對外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組織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作用。
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建設
各院校各地區依據自身特點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應當依據各地區、各高校的特色,有針對性的開展創新創業活動,而不是一味的跟風參賽。每個高校都有其自身的發展特點,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能力都有差別,高校應當量身打造屬于自己的創新創業品牌,讓本省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呈現百花齊放之勢。
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形成真正的“知行合一”。創新創業工作要想走得更高更遠,必須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撐,并將理論應用于實踐,進而形成創新。高校要合理設置大學生創新創業系列課程,并把那些重要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知識的傳授,并不斷完善授課機制,創新考核方式,將知識的傳授與實踐相結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發揮高校集聚效應。通常一個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會帶動周圍許多高校的創新創業,因此,我們在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時,不能只將高校單一的獨立出來進行發展,而應加強地區高校間的聯運與合作,通過一些好的院校積極示范效應,帶動周圍高校的創新創業發展。
大力發展經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水平的好壞對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我國經濟下行的國情下,社會經濟發展壓力巨大,只有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才能為創新創業活動提供一個更好的發展平臺。一所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優秀與否,與其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地區經濟發展好,才能有效帶動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
大力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社會組織,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在發展自己的同時,也要關注大學生創新創業,把自己也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體系建設中來。一方面,社會組織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提供資金、技術、實訓場地等方面的支持,真正鍛煉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果運用于社會組織的革新與發展,從而轉化為真正的生產力,最終實現校企聯合、產學研結合,共同發展,實現雙贏。
2.山西省社科聯2014重點課題:山西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系統建設研究,項目編號:SSKLZDKT2014126。
3.山西省哲社規劃辦2011課題:山西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系統建設研究。
(作者單位:1.忻州師范學院;2.霍州市實驗中學)
【基金項目】1.忻州師范學院2013教改課題: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體系的建構與實踐,項目編號:JG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