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高森
隨著社會醫療養老、保險等制度不斷完善,以原始積累的方式進行消費的傳統觀念正逐步被信貸消費理念所取代,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接受個人貸款服務并且進行個人貸款。個人信貸業務已成為商業銀行零售業務中發展最快的部分。
個人信貸是從西方國家傳入中國,戰后西方零售貸款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各金融機構之間競爭日趨激烈,認識到零售業務的重要性;二是戰后西方經濟發展比較穩定,個人收入提高,人們樂于利用貸款進行消費;三是各種征信機構大量出現,使銀行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狀況。

?
1.個人信貸品種單一,制約商業銀行經濟效益的提高
個人信貸業務品種單一,經營面窄,影響了商業銀行經濟效益的提高。
2.個人信貸業務手續繁瑣
就目前開辦較多的個人住房貸款、汽車和個人小額抵押貸款而言,辦理一筆貸款要涉及銀行、保險、商家、企業、公正、房地產交易管理、個人擔保等多個部門,大部分有意辦理個人信貸業務的消費者卻因此望而怯步,令消費者產生了貸款麻煩的心理。
1.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現行社會福利保障體系影響了消費行為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量入為出是中國人的消費觀念。外國人有超前消費享受的習慣,中國人同外國人相比,消費觀念懸殊太大,人們不愿意“寅吃卯糧”。同時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是中國人崇尚的治家之道,不愿意或者不習慣借錢消費,認為借錢消費違背傳統。
2.個人貸款結構將發生改變
國家政策的調控和住房需求的趨于平和。住房貸款增速持續回落,首季住房貸款余額達7710億元,同比下降8%,降幅與上年末基本持平。汽車貸款在市場需求缺口仍巨大的情勢下,有望成為個人貸款業務新的增長點;居民消費需求的增長,以及信用卡個貸產品選擇面和靈活性的大幅提升,將大大刺激持卡人為主的消費群體的消費欲望;同時,民間個人貸款關注度頗高,民間個人貸款將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
3.工資收入分步不均勻,還貸本息超出消費者實際承受能力
當前我國工資收入差距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行業企業間差距、城鄉間差距、地區差距、高管和普通職工差距,這四方面的工資收入差距近年來都在不斷擴大。
行業、企業間工資差距擴大。2010年,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36539元;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20759元。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是金融業70146元,最低的農林牧漁業16717元。最高與最低之比為4.2:1。世界上多數國家行業間差距在1.5:2。2010年調查上海某銀行員工工資及獎金人均為29.66萬元,員工的其他福利人均6.08萬元,合計35.75萬元,是當年城鎮單位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10倍。
城鄉收入差距擴大。2010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109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919元,二者之比達3.23:1。1990年,這一比例為2.2:1。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這一比例在1.6以下。
地區收入差距擴大。2010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上海市為66115元,最低的黑龍江省27735元,最高與最低之比為2.38:1。
企業高管薪酬與普通職工收入差距擴大。據統計,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2010年為66.8萬元,是當年全國平均工資的18倍多。而部分私營企業、簡單勞動者的工資偏低。2010年,城鎮私營單位中的住宿餐飲業、農林牧漁業、公共管理社會組織三個行業中就業人員月均工資收入在1461元以下,不到城鎮單位企業在崗職工的一半。
1.銀行之間的競爭,造成放寬對貸款的審批條件
一些商業銀行為了擴大消費信貸規模,在激烈競爭的態勢下,對基層行長下達硬性的放貸指標。不少銀行擅自降低貸款標準和擔保條件,而在這不講游戲規則進行惡性競爭,最終導致了以造假騙取銀行貸款、非法獲取手續費為目的的一種自稱專業貸款公司的組織。為了完成指標任務,不得不采取違規的做法。
2.銀行自身管理薄弱
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信貸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視對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現在:(1)一些基層行長權力過大,監督約束機制沒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層行長亂批貸款、亂投資、亂擔保等;(2)貸款責任無法落實,最終導致無人負責,不了了之。(3)行長經營目標考核辦法不科學,助長了行長經營上的短期行為。
3.個人貸款業務檔案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檔案的管理工作主要表現為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財務資料,貸款抵押憑證,貸后檢查報告,催收通知書等資料的漏缺。它的漏缺,不僅對貸款的風險分析造成困難,也構成了依法收貸的障礙。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檔案保存相當重要,因為在如此長的借款期內(可長達30年),銀行工作人員必然產生變動,甚至從領導到信貸員要換四、五次班,現在已經發生了因工作人員變動而造成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檔案流失的情況,若銀行內部有人與外部勾結,則問題更為嚴重。
1.借款人的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常常出現在金融交易發生之后,表現為借款人在借款之后有可能違反合同,從事更具風險同時潛在收益更高的項目投資和業務。金融機構很難對借款人的資金成分和狀況進行區分。借款人一旦獲得了借款,他們會利用自身掌握的私人信息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選擇,有可能不按照借款合同的規定用途使用資金,而把資金運用到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上,不負責任地濫用借款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從而形成死賬、壞賬,導致金融機構不得不承擔較大的風險。
2.借款人還款能力的風險
個人信貸還款能力的風險來源于借款人不能按期還款。借款人按期還款普遍發生在房貸。個人住房貸款屬于中長期信貸,借款期限20—30年左右,在這段時間中個人資信狀況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往往就可能轉換為銀行的貸款風險。目前,企業員工下崗、跳槽的情況十分常見,借款人收入不穩定造成的還款能力不足是很難事先預見。另外,中長期貸款的風險最值得關注的部分是個人貸款購買的房子、汽車等不是用于消費,而是用于投資,房價、車價、大件消費品價格下跌導致回收期長于預期等因素都會加大還款能力的風險。
1.消費信貸的相關法律滯后
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統一規范個人消費信貸活動和調整個人消費信貸關系的全國性法律。如《個人定期儲蓄存款存單小額抵押貸款辦法》、《商業銀行自營住房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等,這些管理辦法和指導意見,均未達到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層次。
2.個人信用體系不健全
我國還未建立起統一的個人信用制度和相應的信用評估機構,借款人向商業銀行提供的各種證明資料中,個人身份證和戶籍不具備經濟擔保性質,所在單位的人事證明、個人存單憑證和實物資產不能提供以往信用記錄,因此商業銀行無法獲得準確的借款人個人資信信息。
3.市場風險
(1)市場波動風險。市場波動風險是指國家政策變化、城鎮規劃變化、人們需求變化以及經濟周期性波動等引起的市場供求變化而帶來的風險。我國九十年代的海南房地產熱,導致了許多銀行的大量壞帳。目前國家繼續實施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如限購令,房價走勢不明朗,據青島新聞網-青島日報報道,自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獲悉,最新的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青島近半居民傾向儲蓄,樓市觀望情緒濃。
(2)通貨膨脹風險。通貨膨脹就是指商品價格普遍的持續性的上升,也就是貨幣的貶值。近年來物價一直上漲,中國再次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新一輪漲價潮已經成為現實。這使得很多人感到生活壓力漸增,由于借款合同期限、還款方式已事先確定,在通脹發生后,收回的貨幣資金其價值要遠遠低于通脹前的實際價值,給銀行資產造成了不小的隱性損失。
(3)利率風險。利率風險是指資產、負債、收益在利率波動時發生損失的可能性,這種風險對貸款人及借款人都會造成影響。我國目前個人住房貸款中的浮動利率制度,借款者承擔利率風險,導致借款者在利率上升周期中出現還借款違約的可能性加大。
1.推廣個人信貸業務品種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于2007年3月6日正式成立,是在改革郵政儲蓄管理體制的基礎上組建的商業銀行。現已是建成覆蓋全國城鄉網點面最廣、交易額最多的個人金融服務網絡,擁有儲蓄營業網點3.6萬個,也樹立了郵儲貸款“快速放款,陽光透明”的品牌形象。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個人信貸業務產品種類:小額貸款、個人商務貸款、無交易轉按揭貸款、郵政儲蓄定期單質押貸款等等。
(1)小額貸款。客戶辦理郵儲小額貸款時,無須提供任何抵押物、質押物,可以根據自身條件,自主選擇商戶聯保貸款或商戶保證貸款,貸款期限為1個月至1年,可以選擇一次還本付息法(三個月之內)、等額本息還款法和階段性等額本息還款法三種還款方式還可以隨時提前還貸,不另收手續費。每個商戶的最高貸款額暫為10萬元。其中,商戶聯保貸款由3個商戶組成一個聯保小組,商戶保證貸款只需找到1至2名公務員、教師等有固定職業或穩定收入來源的擔保人即可申請貸款。貸款對象均是具有營業執照,有當地戶口或在當地居住滿一年,從事經營的個體工商戶、小型私營企業主。
(2)個人商務貸款。個人商務貸款業務擔保手續簡便且無需任何費用,申請人平時擁有貸款額度,需要時可以很方便拿到貸款,能夠幫助申請人迅速擴大經營規模,對城市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3)無交易轉按揭貸款。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已經推出無交易轉按揭貸款業務,個人可將其他銀行的購房貸款轉到郵政儲蓄銀行,或有望節省利息。同時,該業務主要針對農戶和中小商戶,貸款最高限額為100萬,實行最高額循環授信,授信期限最長為5年,循環授信期限內經營活動正常,款項用途符合借款合同約定,可多次申請貸款支用,每筆貸款支用期限為1個月至5年,以月為單位。
(4)郵政郵儲定期單質押貸款。定期單質押貸款是指郵儲向借款人發放的以在郵儲開立的未到期整存整取定期人民幣儲蓄存單(即定期存單,包括特種存單)為質押擔保且到期一次性收回本息的貸款。無論您自己是否有存單,都可申請貸款。用自己的存單質押的,為本人質押貸款;用他人的存單質押的,為他人質押貸款;兩種貸款都歡迎您使用。
2.拓寬個人信貸的業務的經營面
首先要提高各種新信貸業務的宣傳,先讓消費者看到。其次,要讓消費者知道該種業務的閃光點,讓消費者能全面的知道所能享受的服務。再次,各種信貸業務的消費水平不能太高,因為全國基層和中層消費者占了絕大多數,才能贏得了人心,進一步贏得了消費者的支持,自然也就提高了銀行的經濟效益。
3.完善信貸管理機制
一是預警機制。要建立針對內部的信貸分析系統,用統計數據的相關性監測預警信貸風險;要建立貸款客戶的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對客戶財務信息、與客戶相關的其他非財務信息也要進行監測分析。
二是審查機制。盡管銀行之間競爭從不間斷,為了杜絕后患,絕不放寬對貸款的審批條件。進一步完善分級審查結構,逐步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運作有效的治理運作機制。
三是風險評估機制。要加強與風險管理部門溝通,對信貸業務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及時預警并準確提示風險。
四是責任追究機制。防患于未然,確保信貸業務的有效發展,防范和化解信貸資產風險。
五是健全銀行業內部激勵機制。商業銀行要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營銷隊伍,進一步完善激勵考核機制,建立有效的雇員管理酬勞制度,以提高風險防范積極性。
六是加強個人貸款業務檔案的管理工作。工作人員變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檔案要進行交接,防止住房貸款業務檔案的失真、失實。
1.鼓勵適度消費,改善生活質量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的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不斷提高,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鼓勵人們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合理、適當的消費,改善生活質量。居民消費水平的適度增長,是經濟規模擴展與經濟向更高層次進化的根本動力。
2.提高道德修養,加強現代誠信還貸觀的宣傳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張“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國。沒有誠信的個人是社會的危險品,沒有誠信的民族是令人悲哀的民族。我們中華民族歷來都是把“誠信”作為一種美德、一種理念,追而求之,歌而頌之。
1.健全消費信貸的相關法律
隨著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不斷開拓,原有消費信貸的相關法律法規有待修訂與完善,希望國家出臺針對個人貸款的相關法律法規來進一步規范市場經濟的運作,既可以保障消費者的利益,也可以維護商業銀行的正常運轉。只有不斷完善制度和法規解決銀行對個人信貸的憂慮,才能促進和調動銀行對個人信貸業務的積極性,銀行有效控制不良貸款。
2.建立健全個人征信系統
個人征信系統的建立,使商業銀行在貸款審批中將查詢個人信用報告作為個人貸款的依據,從制度上規避了信貸風險。全國統一的個人征信系統簡化了銀行收集、審核信用卡及個人貸款申請人信用狀況的繁雜勞動,同時簡化了申請人的各種申辦手續。個人征信系統的建立有助于商業銀行準確判斷個人信貸客戶的還款能力。可以了解到每一個貸款客戶在各個銀行的歷史貸款經營活動狀況,幫助銀行準確評價一個人的用款、還款能力,以便于在發放信用卡或個人貸款時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
3.提高消費者收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享受在先,還款在后”的個人信貸消費,展示了誘人的前景。但是沒有提高消費者收入(尤其低收入群體),借了款卻不能按期還款。提高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是解決其償債能力的關鍵。消費者償債能力主要是消費者的個人財產。當消費者不能按期償還貸款時,貸款人將行使抵押權,拍賣財產,償還債務。個人財產越多,吸收風險的能力越強,對貸款人的保護程度越高。只有不斷提高消費者收入,才能為誠信還貸打下良好的基礎。只有不斷提高消費者收入,才能提高生活水平質量,讓更多的消費者有能力貸款。
[1]屈建國,龍小寶.新信貸—銀行客戶經歷業務手冊[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劉文璞.小額信貸管理[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3]賓愛琪.商業銀行信貸法律風險精析(第四版)[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