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瑪參決(西藏日喀則市康馬縣中學 西藏日喀則 857000)
淺談初中藏語文教學新思想
米瑪參決
(西藏日喀則市康馬縣中學 西藏日喀則 857000)
教師一貫地給學生灌輸知識,追求成績的優秀,常常不顧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尊重學生的尊嚴,只覺得聽話的學生,才是好學生,用一成不變的評價標準來評判學生。在傳統課堂需要改革的今天,藏語文教師應該率先擔負起解放學生個性的責任,讓學生自由呼吸新鮮空氣,開創一個民主熱烈的環境氛圍。做為藏語文教師,要轉換思想,掙脫束縛學生個性發展的繩索,大膽地把課堂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發揮無限的潛能。
初中藏語文 學生 教師 教學 主體
所謂創新性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在繼承傳統教學中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的同時,又要敢于打破傳統教學中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僅僅圍繞以人為本思想,創造性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提高覺悟、培養能力,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思考、探索好奇、求知上進的精神狀態之中。
作為初中藏語文教師,尤其是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其教學手法,或者是在教學中對知識點的落實問題上是非常好的,甚至可以說是毫無問題的。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其教學觀念落后,部分教師喜歡以經驗辦事,忽略了學生對新知識的吸收和接受,導致自身不斷偏離實際教學。并且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也日益增多,如果教學仍然按照傳統的方式照本宣科,那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僅不利于自己的進步,而且還會讓學生逐漸對該課程內容失去興趣,對教師失去敬仰。這樣的教學活動無疑是失敗的,沒有成效的。因此,作為一名初中藏語文教師,就必須不斷汲取新的教學營養,及時更新自己的見解理念,要擺脫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觀念的束縛,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進行有效教學。
不得不承認,藏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作文作業批改的重負下沒有了激情,有的只是冷漠。機械地工作,日復一日重復知識的講解。如此沉悶乏味的工作狀態,又怎能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呢?心態決定一切,語言教師的良好心態更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和學生朝夕相處,必須以樂觀積極昂揚的情緒感染學生。感染學生的最佳渠道就是激勵評價。在平時的教學中,藏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建立激勵評價的理念,并深入到培養教育學生的各個角落中。激勵評價要針對不同資質、不同內容的激勵評價語言,從而觸動學生的價值情感,活躍學生的表現欲望,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積極自主學習。激勵評價不僅運用于課堂教學,而且貫穿在藏語文作業、作文批改中。批改不只是指出錯誤和問題中,更多的是教師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摯愛、尊重、信任的情感和耐心、用心的態度都是通過激勵評價傳輸給學生,使學生每時每刻都有高昂的學習熱情,更有無窮的學習干勁。激勵評價是教師智慧的體現,也是學生終身學習的精神動力,它如指航燈一樣,引領學生駛向快樂學習的海洋。
在教育教學改革進程中,藏語文教師要不斷更新、拓展、升華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然后去體驗、去力行,不斷采取靈活的方式方法,以適應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我們的藏語文教師要做課改實踐方法的思想者,也要做解放理念的行動者。自此不再為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矛盾而困惑,而是探索出一條內涵深刻、新穎多樣的藏語文教學之路。
傳統的藏藏語文教學教師為主、學生為從的關系十分明顯,即使是啟發教學,也是在教師設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的情形下,逐步引導學生走向教師預設的目標。當然,這樣做本也無可厚非。但在教學中總是強化著教師的施與和操縱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與個性的培養。對話關系也并非否定主從,只是強調可以是教師為主,學生為從,也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從,教師與學生彼此啟發。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情感變化決定教學內容,改變教學過程。師生雙方應當是彼此敞開、彼此接納和相互溝通。初中藏藏語文學科的性質表述為:“藏藏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這實際上是將兩個學段藏藏語文學科的性質等同了起來。義務教育初中藏藏語文教學大綱的頒布,仍將上句話表述為初中藏藏語文學科的性質。那么初中呢?在新的初中藏藏語文“教學大綱”正式頒布和實施之前,教師們所遵循的恐怕仍是這一表述。不過關于藏藏語文學科性質的研究,近期已經有了新的發展。莊文中先生指出:“藏語文這個工具是用來交流思想感情的,是負載文化的,這是藏語文區別于其他工具的本質特點。”于漪先生也強調:“藏語文絕不等同于一般的生產工具,如機器或犁鋤,也絕不等同于一般的生活工具,如筷子和拐杖。語言是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信息的載體……語言不但有自然代碼的性質,而且有文化代碼的性質,不但有鮮明的工具屬性,而且有鮮明的人文屬性。”這些闡述,已經清楚地表明:藏語文學科的性質應該是“交際的工具,文化的載體”。于漪先生說這是“還了藏語文學科的本來面目”。關于初中藏藏語文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教學大綱中已有明確的表述,但前文所談到的“唯考”“利祿主義”的思想顯然背離了教學大綱的要求,這就有進一步明確的必要。同時,關于初中藏藏語文教學目的任務的特殊性仍需要作深層次的研究。
初中藏藏語文教學應該是在初中基礎上的提高,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對提高到什么程度一直研究不夠,教學大綱上的表述也很模糊,大部分內容難以做出明確的界定,這就容易導致初中藏藏語文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同時,廣度和深度的不明確,也是初中藏藏語文教學中封閉主義和形式主義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絕大部分學生的藏藏語文學習在初中階段受升學考試的左右而視野狹窄,同時又因教學形式方法的單調而淺嘗輒止,學習的廣度與深度都遠遠達不到要求。學藏藏語文局限于課本,局限于課堂,局限于幾頁練習題,沒有課外閱讀習慣和練筆習慣,課堂學習消極被動:浮在知識的表層無法深入等等,這就是初中學生藏藏語文學習的現狀。改變這一現狀的關鍵就在于對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有一個明確的界定,教什么,范圍有多大,內容有多深;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等等。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欲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于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采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