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馨寧(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淺談高校教學評價和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
汪馨寧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高等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院校的教學質量就變得非常重要。為了保證院校的教學質量就必須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和質量監控體系。而教學評價作為高校教學質量監控的基本要素,是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要想完善高校教學評價和質量監控體系,就需要對高校進行嚴格的教學評價。因此高校要不斷地完善現有的教學評價體系。
高校教學評價 質量監控 構建
隨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高校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高校的教學質量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同時高校的教學評價也受到了高度重視。為了保證高校的教學質量,許多教師和教育專家開始重視高校的教學評價和質量監控體系,并利用現有的科學技術手段對現在的教學評價和質量監控體系進行完善,以保證高校能夠培養出專業的、具有高素質的、滿足社會需要的人才。本文就對如何構建高效教學評價和質量監控體系進行了深入研究。[1]
1.不再是單一的評價目的
對于高校的教學評價而言,高質量的教學評價對高校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學評價就顯得非常重要的。而教學評價是為了評價活動所追求的結果、價值、意義。而如今多數高校采用學分制的評價方法更是為了將“應試教育”轉變為具有選擇性的“素質教育”。學分制的評價方法帶給了學生更多的自由,可以自主的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使學生能夠個性發展、從而實現教育的民主。從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2]
2.評價主體更加多樣
評價主體是指按照一定的評價標準對教育評價對象進行測定、判斷的個人或集體。而一直以來教學評價的主體都是上一級評價下一級:政府評價學校、學校評價教師、教師評價學生,而作為學校主要人群的學生則被排斥在評價之外。而學分制的教學評價則是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的一種手段。高校的教學評價也從“他評”為主變為了一“自評”為主,并且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從而使評價成為培養學生自信心和終身學習愿望的巨大動力。
3.評價的方法更加多樣
隨著學分制教學評價方式的推廣,教學評價也由單一的、以考試為主的傳統評價方式轉變為方法多樣的學分制評價方法。由于傳統的評價方式是以考試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因此很容易忽視評價的診斷、激勵和教學功能。而學分制的教學評價則更加科學,是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定量評價、定性評價、絕對評價、相對評價、自身評價等多種評價形式相結合的科學性教學評價,這種教學評價更加準確,更能全面的對學生進行評價。
1.樹立“以人為本”的評價觀
在高校的教學評價中應遵循“以人為本的”評價觀尊重人的勞動、創造和創新,尊重人的個性和人的自由,使每個學生都能個性發展;同時,要更具每個人的個人特點,分配不同的任務,使每個人都能人盡其能、人盡其才、人盡其用,從而實現每個人的價值。在教學評價中遵循以人為本的觀念,能夠很好的對學生進行評價,還能使學生全面發展,更好的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2.對評價進行正確的引導
對于高校的教學評價來說,主要作用有鑒定、診斷、導向、激勵四個的方面,高校的教學評價是為了“以評促教,以評促學,教學相長,提高質量”,教學評價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而且多數是通過檢查和考核來進行嚴格的教學評價。在進行評價時,不應只注重結果,應該同過評價來完善教學方法以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如果只注重結果,則很容易出現培養出的人才最終危害社會的情況。因此,一定要對評價進行正確的引導,以培養出社會所需的人才。[3]
3.利用網絡技術對體系進行完善
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今的科技也越來越發達,而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如今,各個領域通過對網絡的利用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因此,高校教學評價利用網絡技術對體系進行完善,這會是教學評價體系有巨大的進步。而且網絡具有開放性的特點,這為教學評價提供了較好的評價環境。因此,在進行高校教學評價時,可以利用現在先進的網絡技術來收集評價所需的材料,并運用網絡技術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綜合分析。通過運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評價使得評價結果更加公正、客觀,減少了人為因素對評價結果的影響。在收集評價的信息時,要結合多方組織提供的信息來對高校進行教學評價,這樣收集到的信息比只依靠一方提供的材料更具有客觀性、公正性,能使評價部門更準確的得出結論,為學生提供公正、客觀的參考資料。同時,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評價可以及時將問題反饋給學校和教師,使學校和教師能及時更改教學方法,使得學校和教師的教學方法更利于學生的發展。
如今我國越來越重視高等教育,因此高校的教學質量水平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了使高校的教學能夠適合學生的發展,因此高校教學評價就變得非常重要。教學評價是對高校前一時期教學成果進行總結分析,總結前一時期教學中存在哪些利于學生發展的優點和哪些阻礙學生發展的缺點。使高校能夠根據評價結果對教學模式做出相應的調整,延續前一時期的教學優點,改革完善前一時期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而使學校的教育更加科學,更加利于學校的發展,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高校的教學評價和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就非常重要。因此,高校要嚴格對待教學評價,以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1]姚麗娜.淺析“學生評教”[J].高等教育研究,2006(3):32~34.
[2]王明賓.改進高等學校的學生評教制度:對策研究[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32~34.
[3]王婉萍.“學生評教”作用及其局限性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