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英(吉林油田實驗中學 吉林松原 138000)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王柏英
(吉林油田實驗中學 吉林松原 138000)
語文教育是人文素質教育,它屬于人文學科,除了給人以知識、能力和智力外,還具有情感教育,感情熏陶,價值觀的引導。每一位初中生都是情感的載體,因此,要上好語文課,就必須使情感教育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語文教學 初中生 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向來不同于其他科。語文課堂教學不拘一格,聲情并茂,起伏跌宕。而情感是語文教學中課堂活躍的重要因素。教學的情感性原則是指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情感狀態中學習,并培養學生各種良好的情感品質。[1]要上好每一堂語文課,就必須在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現在就語文教學中如何貫穿情感教育進行淺談。
語文教師應著力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關注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2]教師一定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并堅信每一位學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可以成才的,更要相信學生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的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是自己關注的對象,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古語有云:親其師而信其道。 充分說明了教育效果與師生感情的關系。教師的積極情感對語文教學效果的促進作用。教師對學生的各種積極情感必然能激發出學生對老師的積極的態度。教師愉快、樂觀的情緒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讓學生感到與老師的交往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從而喜歡你,進而喜歡聽你的課。要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語文教師應帶著微笑走進課堂。我喜歡帶著微笑走進課堂,微笑著給學生講課。記得,有位前輩曾對我說過:“你微笑著走進教室,學生會更專心,更認真。”學生也曾對我說:“喜歡微笑著上課的我。”從那時起,我便時常帶著微笑走進教室,哪怕心情不好。這一切都是為了那些愛我的學生。我會把一切不順心的事拋在語文課堂外,永遠以微笑的面容出現在學生面前,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這就是所謂的快樂學語文。
語文教師要具有淵博的知識。愛因斯坦說:學生對教師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3]。想要上好每一堂語文課,語文教師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當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質。知識淵博是情感富有的源頭,一個知識貧乏,不善說話的語文教師已經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師有淵博的知識,無形中,給學生以深遠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語文教師必須具有變化多樣的教學語言。語文教師要學會說話,敢于說話,并有豐富多彩的教學語言,這樣才能讓學生樂于聽課。善于結合與學生實際有聯系的事例,用自己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表述出來,將學生之心緊緊系住。豐富的語言可以給學生帶來各種豐富多彩的體驗,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到很親切。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僅要更新教師的傳統觀念,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轉變。長久以來,語文教師扮演固定的角色,高高在上。新課程要求教師應尊重、欣賞、寬容和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其人格。因此,教師要時常進行換位思考。遇到問題時,應自問:“如果我是學生,我會怎么想?怎么做?”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進行角色交換。只有這樣,師生之間地情感才會越來越深。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有可能喜歡上你的語文課。中國有個成語,叫做“愛屋及烏”,意思是說,由于愛某一個人,連同停留在他屋上的烏鴉也都愛。如果師生之間關系好,相互尊重,學生從內心感到自己的老師可親、可敬、可信、可愛,學生喜歡你,因此就會喜歡聽你講的課。語文教師若能經常進行換位思考,角色互換,就能建立良好地師生關系,有利于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每位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和鼓勵,每節課都在為之而努力奮斗。因此,教師應善于捕捉學生有意無意間所表露出來的創新閃光點。這樣學生會非常喜歡上你的課,特別是對學習語文有困難的學生,哪怕只是一小點進步,都應當給予肯定。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曾遇到過這樣的一個事例:我們班有一個小男孩兒,平常少言寡語,從不主動回答問題。但在一次小組合作討論時,我突然間發現獨到的見解,比較特別,此時此刻,我興奮極了。微笑著面對這位小男孩兒,拍起了雙手,隨后,其他學生也跟著拍了起來,鼓勵的掌聲響成一片。我說:“你的看法很特別,老師非常欣賞你!”。這位女孩很是激動。后來,她經常舉手回答問題,而且一次比一次回答得好。她的語文成績也漸漸地提高了。所以,每當學生爆發出閃光點時,語文教師要善于捕捉并及時給予鼓勵。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對學生做出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要及時指出學生的優、缺點,用表揚、鼓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回答正確時,及時給予鼓勵,當學生焦躁不安時,及時給予安慰等,這種口頭評價,隨機評價的方式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迅速抓住學生思想行為,充分暴露的有利時機,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成功與失敗、長處與短處、順利與挫折,激勵他們勇于戰勝困難,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礙,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促使學生經過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的不斷體驗,增強耐挫力,保持穩定的情緒、樂觀的心境,這樣,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總而言之,營造積極健康的學習環境是優化課堂教學的良藥。包含真情的語文教師一定會得到學生的喜愛。學生喜歡在充滿愛和愉快的環境中成長和學習。于漪有一句口頭禪:“教師的天職就是愛學生。”[4]。的確如此,語文教師只有全心全意的投入,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才能讓每一節語文課都精彩,才能成為優秀的語文教師。
[1]班華主編 《中學教育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9月
[2]朱慕榮主編 《走進新課程》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6月
[3]賈曉波主編 《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的心理》 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年3月
[4]全國中語會青年教師研究中心編 《于漪語文教育藝術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