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利(遼寧科技學院外語系 遼寧本溪 117000)
抓住轉型機遇實行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必要性的初探
陳 利
(遼寧科技學院外語系 遼寧本溪 117000)
學校在2016年初提出了轉變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公外英語教研室必須以需求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抓住這難得的機遇進行分級教學的改革,探索一條適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全新的教學方法
2015年11月19日,遼寧省教育廳下發《遼寧省教育廳關于支持有關高校和專業啟動向應用型轉變試點工作的通知》(遼教發〔2015〕168號),我校被確定為向應用型轉變試點學校,這將是我校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根據學校要求,我們必須更新教育理念,科學制定“十三五”發展規劃,推進教學改革,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將我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為了推進學校的教學改革,作為承載全校本科學生英語教學任務的公外本科教研室來說,也必須抓住轉型機遇,緊跟學校的改革步伐,采取合理的分級教學授課模式,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幫助他們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應用型大學生。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是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現有英語水平及其接受英語知識的潛能,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層次,分別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測評標準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在講授、輔導、練習、測評和管理等方面充分體現層次性,讓學生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分別進步。分級教學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其必要性,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理想模式之一。但也存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只有認識到其必要性,才能義無反顧地推行分級教學;只有充分考慮到其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并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才能保證分級教學的成功。
1.我校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
我校是理工科為主的學校,有些學生在中學時期就偏科現象很嚴重,數理化分數較高,但英語分數相對較低;但也有的學生英語分數高,英語是強項。也有的學生整體分數偏低,自律性不強,對英語學校沒有目標更沒有興趣愛好;而部分同學目標遠大,希望能考研,也希望畢業后能借助好的聽說能力進入外企工作。
2.傳統英語課堂很難做到因材施教
把基礎高低懸殊的學生安排在同一班級,而且在一堂英語課上,要滿足不同英語基礎學生的要求,讓他們大部分內容都聽懂,掌握所教授的內容,顯然是不可能的。教師備課時也難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個性進行因材施教,在教學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很難兼顧周全,好生“吃不飽”,差生“吃不消”,淹沒了差生的上進愿望,限制了部分優秀學生脫穎而出。
3.統一的評價體系不夠不科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期末考試是全校不同水平的學生統用一套試卷,這對于基礎特好和特差的學生來說都是不科學的。基礎好的學生會認為試卷內容太容易,沒有挑戰性,慢慢會失去英語學習的動力,而基礎差的學生卻很難達到及格,對他們來說一到考試就緊張心慌,雖然他們也希望能學的更好,但由于基礎太差,平時上課也聽不懂,所以成績始終沒法提高。 所以,根據學生英語水平的不同層次進行而進行分級教學,使教學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是符迫在眉睫,這種教學模式必然會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各自有不同的收獲,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1.教材方面
傳統教學模式選用統一的教材,在知識講解上注重“精而全”,在講解對象上注重“兼顧高、中、低等學生”,不適合已經將高、中、低等學生分開的分級教學。在分級教學中無論為某一級別的學生選用那套現行教材都要對其內容進行增刪才能適用該級別的教學。因此,推出與分級教學相對應的新教材成為當務之急,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挑戰之一。綜合目前各高校對分級教學的探索和實踐,處理教材問題有兩種方法:一是不同級別選用不同教材如:《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這樣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二是組織授課老師為ABC三個級別的學生自編教材。 針對不同級別的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增刪,并安排不同的教學進度。
2.分班方面
傳統課堂上大學英語教學班容量多在70人左右。班容量大,不利于大學英語教學。因為英語教學不只是單一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一種外語技能的訓練和實踐,因此英語課堂小班授課效果比較好。按照院系,分級教學層次比較多,每個級別又分很多班,這樣,班容量變小了,對不同水平的學生來說,能夠各有所得。
3.師資方面
分級教學后,每個教師要教更多的班,還可能要跨級授課,因此,老師的工作量加大了,這樣,學校應出臺一些鼓勵的措施,吸引更多優秀英語人才投身教育事業。 同時教師也要對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深入鉆研,仔細研讀教材,完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業務能力,以適應轉型后的分級教學需要。
4.管理方面:
分級教學加大了教學管理的難度,這集中體現在學生管理、排課、考試和對教師的考核等方面。分級教學打亂了以往按專業編排的行政班級,在排課方面存在一個按專業排專業課和按英語水平排英語課在時間上相交叉的問題,如英語課不排在同一時間,各系的專業課就不好排課。因此,把英語課時間作為一個板塊留出來,在每周同一時間全院統一安排上英語課。全校不同學院之間統一分級難度會更大,所以建議按照各個院系進行分級教學比較好。分級考試標準有待建設和進一步完善,必須按照《教學大綱》對各級教學的具體要求編制試卷,建立分級試題庫。適應分級教學,對教師考核制度的建設是關系分級教學成敗的另一關鍵。有的院校實行分級教學后,外語教師都爭著上三級和二級英語課而一級課卻無人問津,系主任不得不花大力氣動員教師上一級課。其原因在于實施分級教學后該校仍延用原來的考核制度,把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作為教學評估及評優的重要參考。可見,適應分級教學,管理系統的各個方面都應進行配套改革。
分級教學不只是簡單的教學模式的改革,它更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會涉及到關系到學校管理的各個環節,我們最開始只是初探,實施過程會遇到更多的具體困難。總之,分級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一項重大措施,要搞好分級教學,充分發揮其作用,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總結,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